小孩子生了多久起名(小孩生下来多久要取名字)

公元603年,陇县刺史李渊的正妻窦氏生下一子。孩子生下来,窦氏一看,这孩子实在是太丑,丑到连亲娘都嫌弃。窦氏干脆让人把这孩子弄走,不想再多看一眼。

窦氏身边有个叫陈善意的侍女,人如其名,十分善良。

她可怜这个刚出生的小婴儿,就偷偷将孩子抱回了家养了几天。等到李渊外出回来之后,她就将孩子交给了李渊。

李渊也不是有多么在意这个孩子,但好歹是自己的骨血,于是就把他留了下来,给他取名李元吉。

李元吉上面本来有三个哥哥,因为第三个早夭,所以李元吉就成了老三。

因为窦氏不喜,李渊又忙,李元吉从小就爹不疼妈不爱,是个倒霉孩子。在他11岁的时候,窦氏去世了,就更没有管教李元吉。

虽然他的两个哥哥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李元吉基本就处于放养的状态。

后来李渊被调往山西做官,把老二李世民带在身边,协助他管理军队。

老大李建成就负责带着家人在河东郡生活,李元吉也跟着他一起生活。身为长兄的他,自然对李元吉比其他人要多一些关照,因此李元吉与大哥的感情也要深厚一些。

而二哥李世民一直都不在一起生活,即便在一起的时候,学霸李世民要么自己用功,要么就是结交饱学之士和武艺高强的能人,对这个弟弟鲜有关心。

617年,李渊正式起兵,这一年李元吉15岁。

李建成急忙带着李元吉和少数几个家人逃到了太原。之后,李建成也同李世民一起,追随在李渊身边,南征北战,一路从太原打到了长安。

李元吉因为年纪尚小,李渊就安排他一直留守在太原。

李渊对于李元吉能力心里有数,所以特地给他安排了配了好几个有能力的文臣武将,帮助他把太原守好。

李建成一离开,李元吉身边连唯一能管教他的人也没了,他更加地为所欲为。

李元吉喜欢打猎,经常带着大批随从,声势浩大地外出狩猎。

一路上,他纵由手下随从掠夺百姓的财物,百姓怨声载道。

为了找乐子,他还让手下的兵士相互打斗取乐。

当年曾经抚养过他的陈善意,后来就做了他的乳母,真心关爱这个缺少母爱的孩子。

她看到李元吉的作为越来越离谱,便好意规劝他,却被李元吉一怒之下给杀掉了。

留守的文官武将们看劝谏无效,就向李渊上报了情况。李渊虽然生气,但鉴于太原是大本营,不能交给外人,所以他还是把太原交给自己的李元吉驻守。

但很快,李元吉就闯了大祸。

619年,山西北部的刘武周出兵进犯太原,在李元吉胡乱指挥之下,刘武周毫不费力地拿下了太原。

李元吉只能家眷,直接逃到长安去找李渊。李渊震怒,但为时已晚。他只好派李世民率兵去夺回大本营。

李世民耗时几个月,以死伤几万人的代价,才夺回了山西。

李元吉闯下大祸,但毕竟是自己的儿子,李渊也只能责骂他一番。

后来,李渊就让他跟随李世民出征洛阳,好好学习一下行军打仗。

但李元吉基础太差,又性格顽劣暴躁,一路上没少给李世民惹麻烦。

身为主帅,李世民也不能太过姑息,惩罚了他好几次,李元吉对二哥也就生了几分忌恨。

后来窦建德的部将刘黑闼反叛,李渊派李元吉前往平叛,想给他一个建功的机会,结果李元吉战败。

李渊派又紧急增派李建成出马,这一次,李元吉和大哥并肩作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对于李元吉的一些失误,李建成也没有过多的苛责,这与李世民的严厉截然不同,因此李元吉的内心愈发地偏向李建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间的明争暗斗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双方都欲除掉对方而后快。

武德九年六月,李世民在玄武门设下埋伏,准备除掉李建成。太子李建成被一箭射死,而李世民自己也在慌乱之中跌下了马。

跟随李建成一道入宫的李元吉冲上去,想用弓弦勒死李世民。幸亏尉迟恭及时赶到,救下了李世民。

李元吉急忙向李渊的宫殿奔逃,最后被尉迟恭一箭射死。

1369年,朱元璋问谋士朱升:“咱封你什么爵位?”朱升听后直接跪倒在地,连忙说自己年纪大了只想回家,让朱元璋必须同意。朱元璋无奈,又问他有没有儿子,朱升听后老泪纵横。

朱升心里说:“逃不掉了”,但他还是想为儿子争取一线生机。

因此他哽咽着答道:“臣后人福薄,不敢明天恩也!臣仅有一子名同,事君之忠有余,保身之哲不足,臣所以不令其仕者,恐他日不得老死牖下也。”

意思是:“臣后人福薄,不敢接受陛下赏赐。臣老家只有一个儿子,取名朱同,但我这个儿子,忠义有余,聪明不足,臣不想让他当官,就是怕他将来不能得享天年、英年早逝。”

朱元璋怎么会听不出朱升的言下之意?他的话里话外,分明是指责他只能同困苦,不能共富贵。

于是朱元璋黑着脸,对朱升气愤说道:“恶,是何言欤?朕与卿分则君臣,情同父子,何嫌何疑而虑及此乎?”

朱升听罢心内惶恐——他真的怕说得太狠给朱元璋逼急了,一气之下杀了自己及儿子朱同。

于是忙伏地叩首,但口中却豁出去了,仍旧说道:“这也不是老臣我说的,实在是文武百官有目共睹”。

说罢继续哭诉道:“陛下,求你念及老臣向来忠心耿耿,辅佐在侧,今后倘若不能免除我儿一死,也请给他个全尸吧。”

说罢,便伤心痛哭起来,那哭声,闻者动容,无不落泪难过。

朱元璋虽恨,但心也是肉长的,一瞬间,朱元璋似乎也有所动容。

这个跟随了他一生的战友,如今须发皆白向自己告老还乡,朱元璋又怎能不知道他这是为了保全自己?

朱元璋缓缓扶起拜服痛哭的朱升,语气难得温柔地说道:“咱明日就赐你儿子‘免死铁卷’,再派人快马加鞭通知各个驿站接你回家养老。”

朱升愣住了,感激之余,朱升郑重对朱元璋叮嘱道:“臣衷心希望陛下您万寿无疆,但治国需要谨忌三点:太子东宫,一定要给他选择学问好、品德高尚的老师;那些有经验的能打仗的将相一定不能都杀光,要留下一些;被人称为贤能的人一定要多多考验确保其非浪得虚名;对待百姓要想对待在襁褓中的婴儿一样百般呵护、小心翼翼。如此一来,国方能长久。”

朱元璋听后允之,也遵守承诺,给了朱同“免死铁卷”。

朱升眼见如此,便正式告老还乡,朱元璋见挽留不住,也就由他去了。

但朱升还是留了一个心眼,他没有像朱元璋安排的那样回老家歙县,而是谨记同僚李善长的话,想尽办法避开朱元璋的耳目,带着夫人隐姓埋名、东躲西藏、小心翼翼地跑到了离家乡千里之外——苏北盐城。

陪伴了朱元璋大半辈子的朱升深知朱元璋性情多变,虽心中期待“免死金牌”能让儿子朱同保全性命,但却也不抱太多期望。

回想着被朱元璋斩杀掉的同僚:汤和、徐达、刘伯、胡惟庸,这些人里,哪个不是名望颇高的开国功臣。

然而,这些人还没有杀完,朱升知道,朱元璋是不会就此罢手的。

所以朱升“逃”了,不管那晚在大殿中朱元璋对他是何等表现,他都要逃,他要逃到朱元璋找不到的地方去,或许这样自己才能免除一死安度晚年。

因此,朱升带着妻子来到了苏北盐城,这里地处荒凉、人烟稀少,朱元璋绝对是没时间派人过来杀他的。

朱升的考虑没错,朱元璋确实没有派人来追杀他。

但他也因长年征战和又跑了这么大老远,导致其身体欠安,一直被疾病折磨,没过多久,便一命呜呼了。

洪武三年十二月,朱升辞官一年后病故,享年72岁。

他的儿子朱同,也做了不大不小的官。

蓝玉案那年,朱同曾被蓝玉秘密邀请一起谋反。

朱同谨记父亲朱升劝诫选择明哲保身,并不敢与朱元璋为敌,因此拒绝了蓝玉的邀请。

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清剿蓝玉案罪臣,连坐朱杀15000余人,朱同也未幸免于难。

因为朱同虽未参与谋反,但知情不报,仍属同罪。

“免死铁卷”终究没有能免朱同一死,朱升的顾虑成了真。

但那晚他老泪纵横为儿请求的“留全尸”,朱元璋却没有食言。

当蓝玉案的大部分人身首异处时,朱元璋赐了朱同自缢,不知道这是无心之举,还是真的为了兑现对老友的承诺而有意为之。#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