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来历(七夕来历牛郎织女的传说)

七夕佳节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传统节日祭“七夕”。

1、关于七夕节,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商代,《山海经》中提到“夏日立夏,秋月悬秋”,说明七夕节和夏至的关联。

2、《史记》中的记载中,提到“穷通之术,当设其府,在天宝十五年庚寅朔,当月廿六,四海内外,百官百姓,礼拜穷通之神,以祭之”。穷通的神就是今天的七夕主角之一牛郎织女。

3、道家的记载,《道德经》中说:“天下至柔,以驰骋天下。”这个柔指的就是牛郎织女。《淮南子·万物论》中,著名学者司马光也认为:“牛羊之交,以穷交四海之民。”

4、春秋时期,中国古代诗人也多有记叙七夕节的作品,比如诗人屈原的《离骚》中就描述了“郁久者,牛女以织,以别上下也”;诗人柳宗元的《牡丹亭》中也有“牵牛织女,在牡丹枝”的描述。

5、据《礼记·曲礼》记载,汉代开始七夕节开始流行了:“廿三以七夕节也,其仪之曰:牛女蹴秤,悬双戣,舞文枝。”从此,农历七月初七便成为七夕节庆。

6、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古代对与七夕节相关的文化也加深了探究,三国时期诗人裴松之的《牧客歌》中便有“七夕鹊桥头,天涯已非你”的句子,诗人司马光的《香泪祭》中也有“洞仙洞庭,若无飞仙踪;七月七夜,但见牛羊逢”。

7、到了唐代,七夕节开始传播到更多地方,《文选·李清照传》中,有了“一日看尽长安花,似近却远无人处”的描写;李白著名的诗歌《七夕》中,更深刻的表达了七夕的情感:“牛郎织女七夕促,谁见当年啼痕结?”

8、直至今日,中国人民也不忘对七夕节的美好情怀,有“牛郎织女传奇,相思病无穷”的古风歌谣流传;近代也有越来越多的文艺作品描写“七夕”,让我们陶醉于七夕情怀里。

七夕来历,又叫“乞巧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佳节七月初七的一种传统习俗。关于它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一直流传至今。

一、原始的习俗

起源于两千多年前,据说乞巧节源于中国古代一个民间传说——七夕牛郎织女的故事。据说这个传统节日起源于当时人们有一种习俗,叫做“献仙”,人们会在这一天到天宫中去拜见织女和牛郎,并且献上礼物。

二、发展历史

自《淮南子》中提到的“乞巧体少女”以及春秋时期相关传说中对此节日的提及,七夕节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天早已被认定为正应拜天的日子,也普遍被称为“中元节”。而随着中国古代的文化演变,现代乞巧节也逐渐沿袭了古代的传统,变成一种浪漫的节日。

三、现在的习俗

现在,七夕节是中国古老文化风貌的一种体现。每年的七月初七,人们都会办各种各样的活动,以庆祝这一天。一些传统民俗,比如挂菖蒲、烧烤、讨糖果和民间把织女、牛郎的传说演绎成剧,也被传承和发扬了。

此外,许多现代人会给情人或爱人准备一些特别的礼品或鲜花来庆祝七夕,以表达他们的浪漫和牵挂,以期可以如愿以偿。

四、意义

七夕节象征着中国古老文化的历史沿革,也传达出深深的情意,象征着人们珍视一种纯洁的友谊与爱情。这一节日也被认为是一个青年爱情的节日,是一个表达爱意的节日,是一个传承友谊的节日,也是一个让大家充分体会到纯洁友爱及浪漫爱情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