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慧名宝宝起名测名(书慧名字的含义)

“自从一见楞严后,不读人间糟粕书。”此句出自清朝祖观禅师。

此前偶见一些人,借此句特别推崇《楞严经》。楞严经当然很妙(本人未曾读过,但却坚信如此),但似乎推崇之人言辞,有抬高楞严,贬低其他圣教之义,听后于心有塞。

究此句本义应何解?全诗如此:茅屋三间净扫除,药炉经卷老僧居。自从一见楞严后,不读人间糟粕书。

禅师,禅者,无碍无别,自无高下。唯得禅机,悟道深浅尔。

故此句语意:禅师晚年,居于三间茅屋陋室,每天打扫得干干净净,书架上摆满经卷,屋里时常飘着药香。他自己自从读了楞严经后,悟入楞严境界,就不读人间的那些糟粕书了。

禅师本意决非,除楞严外,人间书皆糟粕。人间书浩瀚如海,人悟道各有深浅,自然书亦有糟粕与甘露之别。本义应为:悟入楞严境界后,对人间种种书籍所言境界,甚为了悟,何为真,何为伪?一览遍知。

言外之义,读楞严经,开大智慧。

人间书海泛舟,读者应不唯书尔,要有自己的辩识力,学会分辨精华与糟粕。究竟哪些为智慧流露,哪些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祖观禅师自己是读了《楞严经》后,才得此境界的;有的禅师不识字,听一偈后,亦得此慧;有的禅师,被棒喝后,才了悟真谛。

故云,楞严经乃祖观禅师个人开悟之禅机尔,决非什么高下之分也。

每天一首古诗词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唐】 柳宗无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解析】

此诗写于柳州刺史任上,抒发了柳宗元的远贬荒地的茫茫愁思,以及作为一个地方官,以希望能够造惠于一方面的思想。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首句“宦情羁思”是包括了复杂的内容的。他自二十六岁进入仕途,到四十七岁逝世,其间仅二十一年,但却过了十四年的贬谪生活。他三十三岁时被贬到到永州,十年才被召回,可是,回到长安只有一个月,又被外放到比永州更遥远、更荒僻的柳州。

这首诗就是他到柳州后,也就是他的政治希望和还乡希望一度闪现而又终于破灭之后定的。弃置南方的小州,贬谪和压抑所造成的内心痛苦,时时激荡在他的心中。宦情与羁旅之情,不能不使他感到凄惨。

春天已过半了,气候却同秋天一样寒冷,榕叶也落尽了,这使他更迷惑不解。他曾由永州内昭,由于宪宗与武元衡的坚持,他再度远谪柳州,这种反复无常的气候,,怎能不使他迷惘呢?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是景物构成之境。当时的柳州还是所谓的“瘴疠之地”,风土人情不同于中原地区,在逐客旅人的眼中,别是一种殊方色彩、异域情调,足以触发贬谪之思,勾起怀乡之念,何况又在阳春二月见到反常的如秋之景。

那种落叶满庭的景象,自然更令人心意凄迷了。这里,莺啼而曰“乱啼”,则是诗人情往感物,辞因情发。其实,莺啼无所谓“乱”,只因听莺之人心烦意乱,所以别有感受,那一个“乱”字,分明是诗人心烦意乱的精神状态的真实反映。

柳宗元这首抒情诗的特点,是简淡清爽与感情上的深沉热烈得到了统一的境界。把百卉竟艳的艳阳天硬是渲染成“如秋”时节,然后寓身世忧伤之情于写雨后春半,众芳芜秽之景。

诗歌感情沉重内敛,语言流利又不失其淡泊简洁,以朴素凝练之笔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哀而酸楚”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