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与五行(天干地支的五行属性)

一、天干地支

1. 什么是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又称“甲子”,是中国古代生肖、纪年、排盘等的一种符号简写法,它以太阳在赤道上天文运动的规律为基础,以十干十二支作为单位,六十种组合而成的一种循环阵列。

2. 天干的构成

太阳的阳极象征东方,太阳的阴极表示西方。天文学家把天上的太阳每日从东方升起开始计算,每隔十二日就会在一个方向走至最高点,此时即视为天干,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3. 地支的构成

根据太阳每日从东边升起,地支就沿由东到西,每次交替着南、西、北、东、西、北,而每个方向就称为一个地支,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三地支两两配合,即有甲子、乙丑、丙寅……以至壬子、癸丑、甲寅……。

二、五行

1. 什么是五行

五行,译为“五行”,是指阴气和阳气在自然界变化中形成的五种物质运动状态,它们分别为:金、木、水、火、土。

2. 金

金代表着阳性、适应性和守序性。它能够把生态系统中任何东西相互联系起来,比如它具有把事物组织起来的作用。它的性质温和,能够对抗变化,保持一种恒定的稳定。

3. 木

木代表着阴性、运动性和创新性。它给生态系统增添了传播的力量,把生态系统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它也有一定的抗变化性,促进系统的发展。

4. 水

水代表着阴性、湿润性和混乱性。它可以把生态系统分开,阻挡变化,把系统中的物质流运行起来,使系统保持一种活力。

5. 火

火代表着阳性、活劳性和分裂性。它可以将原来的物质变成新的物质。它的变化是瞬间的,它会不断变化,形成更多的状态,但它不会长久存在。

6. 土

土代表着阴性、贫瘠性和保持性。它可以使生态系统保持一定的混乱,同时也能够抵御外来力量,使生态系统保持一定的稳定,使系统中的物质持续循环。

五行与天干地支结合,能够表达出中国传统五行理论中物质变化的万千变化,它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思想理论。

(一)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源自戊戌年(公元2637年)汉武帝时,以其设计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成十二干支, 即“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每个干支组合代表一个汉字,又称“干支纪年法”,是中国的传统的纪年方式。

每个干支组合代表甲子时起的第一年,相继纪六十个用汉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每隔六十年又重新开始,又称六十甲子轮回纪年。

(二)五行

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再结合八卦中“同属”、“相生”、“相克”、“相胜”等规律性关系, 这是《易经》把宇宙物质发展演变运动抽象为五种基本形式,结合八卦的九宫十八爻的理论, 对天、地、人六合形势的概括,并分析其变化。

五行与天干地支意义相似,有被称为“天行地义”之喻。天干与地支合称一节,而五行先后推移,但又相辅相成,以传承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文化,并流传至今。以五行为轴心,围绕其意义可以构建自然解释的历史时空意义,再附加相对的人文因子,即几千年来的古典文学经典,模拟着宇宙潮汐,铺展着万籁俱寂的静态中,也保留得依然迷人的乐章,丰富而宁静的历史视角中就显得格外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