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海报手绘图片(2023年兔年元旦海报手绘图片)

受疫情影响,这段时间宅在家,基本没怎么出门,生活物资储存了很多,我可以安心做手工,于是布袋子做了好几个。

这几个布袋子都是旧物利用,图1的猛虎驾到图案,是孩子元旦参加公司年会时拿回来的头饰(黏在发卡上)。

图3的小象是暖宝上剪下来的,剩下的气球,龟背竹叶子,长颈鹿头都是用无纺布剪的,无纺布挺实,没毛边,特别适合剪各种简单图案,最近剪各种图案上瘾了,还有很多设想没实现呢,比如戏弄老鼠的猫咪,白身黄脚鸭子,半直立的兔子等等,简笔画动物往往乖萌有趣,所以剪它们,绣它们的时候,总是童心弥漫,那种感觉特别愉快,仿佛自己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

布袋子看着简单,但是生活中很适用,既可以买菜购物,又可以搭配休闲穿搭,如果搭配牛仔刺子绣,有趣的纽扣图案,网红语录,比如【单身可撩】【妹子约吗】等等,没准连年轻人都喜欢呢,想法很多,可惜操作起来慢,不过手工的东西,除去独一无二以外,慢也是它的独特之处,可贵之处。

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幸福就是生活中有人爱,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我怎么觉得说得就是手工人呢?难道手工人都具备幸福的特质吗?先不说别的,就比比那些封控在家后,几乎要憋疯的一些人,如果有个爱好随身,确实好过很多。

不管什么时候,守住安静的心,种好自己的心田,那就对了。#天津抗疫日记#

#以书之名# 这些年,读书渐渐地变成了自己的一个习惯,其实这个习惯多少跟自己最早的一个爱好有关,那就是收藏书。最早收藏书的种类比较单一,就只有连环画,也就是小人书,当时被早期那种手绘版小人书中的画工所吸引。

后来渐渐地关注点宽了些,只要在路边书摊看到年代稍久远的书,就喜欢翻翻看看,碰到喜欢的就买回家。但说实话,当时买的多,看的少。因为对历史比较感兴趣,在后来买书的过程中,偏爱买历史类的书多些。

忘记是哪一年,当时电视中播放了一个关于旅顺的历史记录片,如果没记错应该是四集。通过这部纪录片,知道了一个叫查攸吟的年轻作者所写的《日俄战争全史》,后来通过网络将该书买到手立刻通读一遍,但不行,觉得差在哪,随后在网络上找到那个纪录片又看了一遍,还是不对。当时恰逢元旦放假,孑然一身的我收拾了下,买了张火车票去旅顺。坐了一夜火车后到大连,又转车到达目的地,找到一家小旅店安顿下来,吃了点面包就赶紧去了白玉山。当站在山顶看见对面的老虎尾时,书中和电视中曾见过的场景一下子变成了现实的场景,那场百年前的耻辱历史,那些书中描写的历史事件,此刻都已不再遥远,是那么的触手可及。当时的感受是有点与历史对话的感觉,真的很奇妙,这应该就是阅读当时带给我的收获。

随着家中的书逐渐多了起来,自己闲暇时看书的时间也多了起来。很多时候看完一本书,过不了多久就会忘掉大量内容,但还是习惯于那种静下来看看书的感觉。

自从自己有了孩子后,当我坐在那看书时,孩子的好奇心偶尔会驱使她来到我身边,将我的书抢到她手中一顿乱翻,甚至有时她也会拿一本书,紧挨着坐在我身边咿咿呀呀的说着什么。孩子模仿能力很强,大人的很多行为会对其影响至深,我想至少当她的面多看点书,益处还是应该会有一些,哪怕她模仿一阵,也会为她带来少许习惯,这些对于我来说也就足够了。

今天是妻子的生日,也是我们结婚三十五周年的纪念日,这在中国与日本的说法都一样,据说叫“珊瑚婚”。因为珊瑚独一无二,同时很绚丽与珍贵,把三十五年的婚姻命名为珊瑚婚,无疑是为了表达如此美好的寓意。有人把珊瑚婚也说成“翡翠婚”,其寓意是相同的。

2017年是我们的珍珠婚,当时跟学生们一起,很热闹。不过,这些年受疫情的影响,不与人接触的日子变多了,与众人的餐聚等于零。衷心希望疫情能够尽早平息,恢复以往的正常生活。

妻子跟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同事。当时我留日,她留德,最终她决定从柏林飞往东京,跟我一起在日本生活是从九十年代初期开始的。她在掌握了英语、德语之后,又开始攻读日语,很快就融入了日本社会,从京都大学读研一直到日企入职,一路下来几乎没有任何悬念。不过,这么多年的风雨同舟,其中的“人缘”让人难忘。在此说一件小事。

有一年,妻子返京,路经上海转机,邻座是两位日本绅士,身穿夏威夷衬衫,很显眼,但在跟她打招呼的时候却说自己是和尚。这让妻子挺惊奇的,虽然知道不少日本和尚不受戒律限制,与常人一样可以结婚生子,可眼前的反差也许有点大。不过,在后来的交谈中,得知对方的寺院在爱知县,离我们当时住的三重县并不远。

妻子后来跟我说了飞机上的巧遇,并说和尚盛情邀请我们去他们的寺院,赶巧我也正在攻读净土真宗方面的书籍,于是就应邀去了爱知县。当妻子见到身穿袈裟的和尚时,又一次惊奇,理由还是因为反差有点儿大。再后来,我们跟和尚谈了很多日本佛教的事情,一直到我翻译出版《叹异抄》与《出家与其弟子》的时候,始终都跟和尚保持了联系。有时在字典上找不到的解释,一个电话打过去就可以得到简明扼要的解答。和尚就是一本活字典。这事情即便到了今天,我有时还会打电话给和尚,继续问他佛家所说的诸行无常。

有一年元旦,我们是在和尚的寺院过的,等他敲完了除夜的大钟,为新年而鸣之后,悄悄地跟我说;“你妻子了不起,她是你的菩萨。”

刚才为了纪念我们的珊瑚婚,画了一幅简笔画。[撒花][玫瑰][烟花]#还有爱情吗在这个世界上#

20年来,每年的4月1日

总有人把各式飞机模型送到他的墓前

今年,他的墓前依旧战机横列

歼-20、歼-15和一艘航母模型摆放整齐

IMG

20年来

我们从来没有忘记过他的愿望

他曾手绘一幅名为《夙愿》的油画

画中,一名飞行员驾驶舰载机

从航母上起飞

今天,人们将航母模型放在他的墓前对他呼喊:

81192,夙愿已达成

请返航!

IMG

王伟手绘的油画

时间回到20年前

2001年3月31日晚

王伟给妻子阮国琴打电话

略带歉意地告诉她:

“队里人手紧张,我替别人顶班

今晚就不回家了”

而他,真的再也没能回来

2001年4月1日

美军一架侦察机侵犯我南海领空

我军随后派出两架飞机跟踪拦截

突然,美机大动作转向

向王伟的飞机撞压

他驾驶的飞机垂直尾翼被打成碎片

战机呈右滚下俯状坠落

翻滚坠落的飞机上

传来了王伟镇定的报告声:

“飞机控制

失灵”

此后的14天里

军民出动搜救人员10余万人次

海军出动舰艇13艘次、飞机115架次

不间断搜寻

依然没能找到他

得知王伟无生还可能

参加搜救行动的海军舰艇鸣笛致哀

参与搜救的军民面向大海肃立默哀

中央军委追授王伟同志

“海空卫士”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

IMG

王伟是个怎样的人?

15年的飞行生涯

他不断书写着“第一”的历史

飞行学院同期学员中

他第一个放单飞

同一批飞行员队伍中

他驾驶最先进的国产歼击机

第一个飞满一千小时

成为能飞四种气象的“全天候”一级飞行员

在同龄飞行员中

他战斗起飞的次数最多

执行重大任务的次数最多

他爱得深刻浪漫

却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

王伟和妻子阮国琴感情甚笃

他们三年热恋,通信百封

他还曾亲手为妻子裁制时装裙子

王伟常年在外,但不论多忙

他都要为父母祝贺生日

儿子是他的骄傲

每次散步,他都要把儿子放在肩膀上

高高地坐着

IMG

1989年在阮国琴21岁生日的那天,王伟寄给她的生日贺卡

王伟的妻子阮国琴回忆

1989年元旦

正在热恋中的她收到了

王伟的一封“绝情信”

他在信中为自己画了一座“王伟之墓”

让恋人对自己“死心”

原来,当时王伟所在单位的一个学员

跳伞时不幸牺牲

他担心有一天

会给心爱的人带来痛苦

只好忍痛向爱人撒谎

阮国琴说:

“他想告诉我,你爱的这个人是国家的

他随时可以为了使命为党牺牲”

他是这样说的

也是这样做的

他带着对爱人的歉疚

和对祖国的忠诚

完成了最后一次飞行

IMG

王伟的“绝情信”

20年过去了

很多中国人仍然难以忘却

那时的屈辱和气愤

在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和民族尊严面前

从来都没有

“退一步海阔天空”

吾辈只能自强,继续前进

20年过去了

人民海军早已今非昔比

王伟梦想中的国产航母交接入列

舰载战斗机批量交付

国产万吨驱逐舰成功下水

更强大的人民军队

正沿着王伟的航线继续巡游海空

IMG

航母编队

IMG

歼-20战斗机

20年过去了

当年那个坐在爸爸肩头的小男孩

继承了父亲的遗志

已进入海军某部基层部队工作

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

IMG

王伟抱着3岁的儿子在战机旁

20年过去了

祖国从未忘记

人民从未忘记

更多的81192守卫着

这片碧海蓝天

IMG

3月28日,一位年轻人穿着海军军装,在王伟烈士墓前敬了一个标准军礼

81192

这里是辽宁舰、山东舰

这里是中国海军

这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我们将替你巡航

替你守护神州大地

你的任务已完成

请你立即返航!

请你立即返航!

(来源:人民日报)

都在比“别人家的孩子”,看看这位“别人家的爸爸”,是不是也值得家长们学习?

浙江义乌,一年级的孩子涵涵因为参加元旦晚会,一高兴,放学时,忘带数学卷子了。直到开学前一天晚上,收拾上学时的书包,才发现忘了一张数学卷子。

孩子爸爸立即到附近孩子同学家里,把试卷照片拍了下来。因为同学试卷已经做完,上面有答案了,打印不行。爸爸当即决定把试卷抄下来。

这可真是难为这位爸爸了,因为试卷上都是闹钟题。爸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把尺子,一枚五毛钱硬币,从晚上6点20到8点30,硬是一题一题地把试卷画了出来。试卷工工整整,上面的时钟刻度也清清楚楚,堪比打印的卷子。

没想到,涵涵用了15分钟就做完了卷子,因为在学校时知识点都学过。虽然是这样,但爸爸仍然觉得值得。因为在手绘的过程中,他发现了近阶段儿子的学习重点,以后辅导的时候,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

如果每位家长都能这么耐心,负责,是不是老师催作业时,就会少了很多烦恼,家长辅导时也不会鸡飞狗跳?

如果你的孩子把作业忘在学校,你会怎么做?

#文化大拜年#【八十年代的春晚,为什么对当时的人来说,那么重要?】

 

对于像我这样70年代末出生的人来说,1983年诞生的央视春晚,是不可抹灭的童年记忆。

 

80年代初那时候,不光是物质缺乏,精神生活也很单调。能打发时间的消遣,主要来自这三个渠道:

 

一、图书

当时在小伙伴当中传来传去的课外书,大概也就这么几类:

(1)古典小说,像《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记得是村里一位老人的收藏,已经很破旧,甚至连封面都没有。(当时看不到《红楼梦》,可能大人们忌讳给孩子看,我想即便是看到也未必喜欢。)

(2)雷锋、张海迪、赖宁等英雄模范人物传记。现在知道灭火小英雄赖宁名字的,恐怕都是特定年龄段的了。

(3)连环画,多数封面彩色、内页黑白。画面最初是手绘的,像《螳螂拳演义》等。后来有了照片版的,用电视剧的剧照做成的,像日剧《血疑》。

 

二、广播

当时电视还没普及,收音机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基本家家必备,另外还有农村大喇叭和城市街头的有线广播。

广播里除了儿童节目《小喇叭》《儿童乐园》,另外就是老少皆宜的《杨家将》《岳飞传》《薛刚返唐》等评书。

 

三、电视

电视节目品类很少,小孩喜欢看赵忠祥解说的《动物世界》(1982年元旦前开播),央视综艺节目只有《九州方圆》,其它能留下印象的也只有电视剧,《八仙过海》《寻找回来的世界》《霍元甲》等。

 

除了以上这些,能当成娱乐消遣来打发时间的,真是少之又少。

 

正因为这样,春晚才更像是一年一度的“饕餮盛宴”。四个多小时,四十多个节目,流行新歌、相声小品扎堆出现,满足了人们一年一度的期盼。

一台春晚,滋味好过年夜饭。我想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可以不吃年夜饭,也不能误了看春晚。

 

每年春晚,都是歌坛的风向标,一些歌曲通过春晚的大面积传播,让歌曲和歌者一夜走红。比如说,费翔的《故乡的云》和《冬天里的一把火》,苏红的《小小的我》,韦唯的《爱的奉献》,程琳的《信天游》,等等。

 

对于我来说,春晚是一只五彩斑斓的万花筒,是一年一次的年货大集,是一个重要的过年仪式。童年时的日子过得慢,一年年的时光,就在对春晚的翘首以盼中过去了。

 

那时候,除夕晚上看完了春晚,初一早上拜完年放完了鞭炮,就有一种“年已经走远了”的感觉。假如没有春晚,儿时的春节记忆,也就单调、乏味很多,恐怕就只有食物和衣服了。

随新说春晚,回望旧历年。

评论加关注,下期接着叙。

@春晚记忆@春晚@春节

Microsoft官方出品了一个Javascript教程,这套教程对于初学Javascript、html、css等前端基础知识的人来说非常友好了,教程是英文的,不过四级水平应该没啥大问题,大量手绘图,而且是在“玩”中学,教你做游戏,和浏览器拓展,还有测验,有目的性的学习,比捧着书学习效率要高上好几倍。

最近几年js一直蝉联github 开源库语言榜榜首,想学Web开发或者想成为全栈工程师的人不要错过了,可以在元旦假期给自己加个餐,毕竟全国大降温,窝在家里充充电也挺好[吐舌]。

#花花聊贵阳# 之【贵阳元旦必逛的市集,超多宝藏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