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算命下载软件(周易算命免费版)

道与术的关系

作者:袁鹤

举个例子吧。鼻窦炎很难治愈。解决的术有很多种,中医针灸2000元一疗程;西医穿刺10000元。两种术都厉害,但都去不了根,还有上万种方法和术。反复发作,反复治,费用高,痛苦,费时。

如果一个名医从道的角度告诉你。鼻窦炎不用治,每天坚持跑步就行了,为什么?免疫力增强了,鼻窦炎起不了呀。不用扎针,不用吃药。长期有效。

请问你选针灸,针刺还是跑步?你选道还是术。

易经(道)和算卦(术)也一样。你掌握了易理,从根本上道上去防备风险,除祸患于未然。治未病,还用去算结果吗?算卦是易理易象在风水和命理的应用,有上万种。哪一种算法只管一时一事,你的劣根不变,还会有上万个事去算。事事去算与从根上源头杜绝。哪个长久呢?再说苗头未杜绝,算出来该死,和杜绝源头,算不算都不该死。哪个解决根本问题?

道与术就是这么个区别。术有千万种,各有弊端。道只有一个,塞源绝患。

你烧香拜佛很厉害,是高手,与你对13经内涵很深刻是术与道的关系。不烧香,悟经即可。烧香又悟经上乘。只烧香不悟经,就在术上打转了。

#《易经》是否是上一个文明遗留的#

#《易经》是否是上一个文明遗留的# 《易经》这部书究竟讲了什么内容,至今仍在迷雾之中,所以才产生了种种奇怪的说法。比如,它可能是上一个文明遗留下来的,或者甚至有人说它的外星人的作品。这些说法无非是想说,我们永远都不可能读懂《易经》。

《易经》原是一部筮书,这在历史上是有明确记载的。比如,《周礼》就说“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一曰归藏,一曰周易”。《左传》中也记载了许多应用《周易》进行占筮的案例。这样看来说它是外星智慧或上一轮文明作品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一般认为《周易》是殷末周初的作品,传统说法是由文王所作,但这一说法恐怕也难成立。我们较为接受的意见是,《易经》与《诗》《书》《礼》《乐》等文献一样,都是周代的官书,由政府委派专门的官员编定的。

商代是我们文字的草创时期,那时候文字和书写技术都掌握在祭祀和统治阶级手中,一般平民无缘于文字和书写,所以商周时期不会有私人著述存在。官府委派乐官收集官府和民间的歌词集结成册,就是《诗》。委派史官记载贵族的言行、政令或事迹就产生了《春秋》和《礼》。《易经》可能与商代的甲骨文书一样,是由掌管卜筮的官员著述或编定的。

《易经》为什么难读懂?我认为这其中存在一个文化断代的缘故。诗、书、礼、易是周代文化的代表,它们是以周天子为首封建贵族的文化。但是当历史进入东周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的势力抬头。旧贵族没落了,他们的文化也衰落了,新兴贵族不再尊重它,要寻求新的文化力量。

伴随着旧贵族的社会地位下降,他们的文化在新兴贵族的圈子里不重视,反而散落民间,逐渐培养起新兴的平民知识分子,古代称之为士阶层。士阶层兴起,私学逐渐兴盛起来。但由于新兴贵族阶层急需新的文化支柱,也格外重视士人的力量,最终促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士人们先接受了诗书的熏陶,但最终以己见为胜。

数百年间,新文化膨勃发展,旧文化被遗弃在角落里,楚公子游鲁,感概地说:“周礼尽在鲁矣”。孔子生于鲁,深憾于礼乐之衰,以毕生的精力修礼振乐,期望恢复周公旧业。但他并未实现夙愿,中年后以讲学为主,所使用的教材就是周代的旧典官书。

当私学成熟后,人们再回过头来考察旧典本义时,却发现怎么也搞不清楚了。这就类似于一种文字的衰落,当熟悉它们的最后一批人死去,数十年或数百年后,当人们重新发现它们时,要重新认识它却需要花很大的力气。古埃及文字的发现和解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我们以为我们离《易经》的创始年代太过遥远了,所以读不懂有情可原。其实,既使是孔夫子和他后学们也都难以窥见《易经》的本原面目了。孔子曾说:“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可知,在孔子时代,周代的旧典中《易》是最难读吃透的。

但是学者仍然认为读懂吃透《易经》是一个必要的任务。所以有人认为《易传》是孔子所作,专门解释《易经》的。但更有可能的是《传》是儒家后学研究《易经》的成果。

我们都同意八卦是六十四卦的基础这一观点,但在《易经》古经中却没有提供八卦的知识,也没有交代八卦和六十四卦之间的关系。

《易传》给我们提供了八卦起源及其代表意义的知识。它告诉我们八卦由伏羲创制,用来象征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八种事物。但是,这一说法是否符合经文原意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有些人不假思索地认为经传不分家,传对经解释的最正确最合理。可是这里面包含一个极大的风险,假如传对经的解释不符合其本义,如果我们还是根据这些知识去思考那就注定了我们永远都不可能读通《易经》。

话反过来说,如果传对经的解释合理,那么我们依据它思考,早该将古经文读懂吃透了。可是事实上,几千年的易学却从来却没将《易经》的本义说清楚。这意味着什么?《易传》提供给我们有关八卦起源及其意义的知识是错误的,它不符合经义,所以不能帮助我们读懂《易经》。

承认这一点需要极大的勇气,难道几千年的古人都不如你?至少前人所走过的道路并没有走通,继续沿着它走下去,可能再过一千年也未必能出现积极的结论。我们倒不如放弃古人的观念,从头开始。也就是排除任何既定观念的干扰,从阅读古经文开始。传与经无关,八卦符号与天地等事物无关。为了解读经文,我们需要重新构造八卦起源及其意义的知识。

总结上文内容,《易经》是周代的官书,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易经》之所以难读懂读通,原因之一在于其流传过程中存在有文化断代现象。另一原因在于,我们解读经文迷信《易传》所提供的知识和方法,传与经本无关,我们却偏偏将它用作解释《易经》的基础。

正因为我们没有能读懂吃透《易经》,所以才产生了关于《易经》的来自上一文明或外星文明等种种不切实际的说法。假如我们能够找到正确的方法,彻底将已经吃透读懂,那么,关于他的那些不切实际的说法,也就不攻自破了。

#《易经》有科学依据吗#

谢谢邀约。

《易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万经之首,是中华文明的灵魂和密码,是中国传统思想文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源头。在中华这广生丰富的文化宝库里,每一部历史典籍,都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缩影

一、《易经》产生三部曲,终成“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易经》渊源可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其经典文化源头可分为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易经》产生三部曲,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一为伏羲为创始八卦,那时还没有产生文字,只能用简单的图标来帮助记忆,所以为八卦。

二为周文王承接伏羲的八卦,以八八重叠演生六十四卦。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第四》中记载周文王:“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是说周文王被囚禁在羑里,大约是把《易》的八卦增衍成了六十四卦。因为囚禁,周文王用“一”和“一一”不断重叠演变,型成了六十四个图形,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六十四卦,周文王认为六十四卦已怪包含了宇宙万物,每一卦都有卦辞。

三为孔子做传,遂为世界上最为古老的自然哲学和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也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更是士代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二、《易经》不是一本卜筮之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哲学著作

三千多年来,中国的文人学士都将《易经》作为研读的经典。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中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巜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这是说:孔子晚年喜欢钻研《易》,并详细解释《彖》、《系》、《象》、《说卦》、《文言》等篇章。他读《易》卷不释手,以致把穿连竹简的皮绳磨断了三次。他说:“再让我多活几年,要是这样,我对《易》的文辞和义理就能充分掌握了。”可见孔子谦谦君子也!

孔子如此之谦虚。真正能够参得透,讲得清这本书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易经》以眼花缭乱的八卦、六十四卦符号为载体,并配合嗨涩深奥的卦辞、爻辞表述世事、事理、文辞艰涩。以卦爻为工具和载体,被许多人以为、利用和解说成占卜算命的卜筮之书,的确《易经》在流传过程中也成为一本卜筮之书,在孔子对其解释之后,它更是古人关于世界、人生体悟的哲学综述。

正因如此,从古至今,关于《易经》的论著浩如烟海,每家都从自身的感受和角度出发,试图解读《易经》中蕴含的观点,但鲜有成功者。宋代理学大师朱熹连呼“《易》难看,不比他书。”更不说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的现代人,就将《易经》视为一部“天书”,解读五花八门,内容传得“玄之又玄”,成为“众妙之门”。

三、总结

《易经》在儒家经典著作中被尊为“六经之首”,尊享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特别是孔子对其进行解释之后,《易经》成了一部渗透着“仁义礼智信”的核心思想内容。《易经》在道家经典中同样享有崇高的地位,被道家奉为“三玄之冠”。

其实三千多年前中华民族汉文化还没有儒家道家之分,百家争鸣,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形成,互相融合而出现了朴素的哲学和文化思潮。命相、风水是古老《易经》文化的具体应用,五行相生、八卦相荡原理组成国学缘起缘落。还有中医理论也来源于历代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阴阳五行思想的融汇贯通。其内容主要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等,均可在《易经》书中找到根源。

孔子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足见中华优秀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博大精深。就从孔子为《易经》解释算起中国哲学思想,比起西方哲学早了三千多年。

《易经》之六十四卦,本就是两个立体直角坐标方程组。易经术数学,正是《易经》原理的应用学。说到底,是一种解多维时空条件下的方程组,甚至是多重维分方程组。

死牛谷道人

太极八卦的秘密,易术真的可以卜过去卦未来吗?

黑走马:  易,是啥?每个人,下个定义。

张景烘:  易上面是日,下面是月,就是变化。

丰铭: 易,就是《易》,《周易》这本书。

脱离周易的所谓易学,在我看来都是伪易学。

黑走马:  有、无相代(嬗),就是易。

九宫格:  易即动静。

周易——动必循环。

易和周易,递进啊。

这就是思维在动,易的应用。

习易得有易韵,这就是易韵。

#文史探秘# “算”字三题(二)。算筹出现的年代已经不可考,但据史料推测,算筹最晚出现在春秋晚期战国初年。《老子》讲:“数不用筹”,表明时算筹已经很普遍了。《易经》中八卦的图标为横竖长短不同的直线组成,可能与当时算筹使用有关。根据史书记数和考古材料的发现,算筹是用竹子、木头或兽骨等材料制成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十几厘米,270多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随身携带,用于记数和计算。筹算在我国从周代到元代应用了约2000年,它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功不可没。但算筹有严重缺点:运算时需要较大的地方摆算筹,用起来不大方便;另外运算过程也不能保留,其过程就是挪动算筹,运算了下一步,上一步就看不到了。元末明初之后,珠算逐渐代替了筹算。

再把这两卦移到机械学里讲,那便是阴阳螺丝的说明。假若把这两卦画成这样:,这不是两个螺丝吗。把他们放在一处:难道不是一个螺丝钻透一块木板的图吗?那么把十四卦应用到电气学上讲,那更足使人惊叹中国古代文明的不可及:伏羲画卦是已然发明了阴阳电的作用,后圣演卦已经发明了电报!那六十四卦便是不同的收电和发电机。那乾坤否泰的六十四个卦名,便是电报的号码,正如现在报纸上所谓“宥电”,“艳电”一样。——《赵子曰》

【早餐闲聊:人生荒芜】离开上班工作后,原本是计划“扎根”到中医、健康分享,就最初注册中医健康方面的公众号、小程序(打造名医知识分享平台(类似于荔枝微课、千聊,只不过只针对一个领域))和健康管理公司等,在朋友圈不断中医、健康知识,一做好几年,但由于越来越多的限制,许多的分享分不出来,被平台删除、屏蔽,也考虑这个领域的特殊性,等等,分享中医、健康知识,最好还是建议是相关专业人士、取得国家相关资质证书的和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人,关乎生命的事,是大事,要谨慎而谨慎,专业更专业,后退了出来。

​ 中国文化、读书的分享,近来在经历了读一些书籍,我个人认为,一个人要读些书的话,要读读中国历史、读一些国学经典书籍(如:《论语》、《周易》、《道德经》、《孙子兵法》、《礼记》等)、哲学方面的(如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与生活》、毛主席《实践论》、《矛盾论》等)和关于毛、邓著作,如《毛选》、《邓公文集》等。

​ 《周易》是中国哲学,对宇宙的认识,万事万物不外乎就是阴阳范畴、阴阳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所有的活动,归纳起来只有两大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毛主席“两论”表面上看是讲马克思主义,背后也蕴藏着中国传统的阴阳之道,我们要用辩证思维去看“两论”,要看到中西哲学的融合。

​ 从《矛盾论》中,就是要我们懂从辩证法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应用矛盾分析法去观察、分析、剖解纷繁复杂的事物及矛盾,掌握改造世界的底层逻辑等,从《实践论》,更要强调实践,而不是停留在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单一的理论上或单一的实践性(现实主义),而是将理论结合实践,从实践中来,再结合理论、总结,再到实践中去,循环反复,即从认识世界,掌握洞察事物的本质的思维方式,到更明白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历史是由广大的劳动人民所创造的。

​ 所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与大家分享和共读《毛、邓》著作和哲学著作,以及重读《周易》等部分国学书籍。

易卦应用的又一创新!

潇洒清闲自在

诗卦互译的原理:易卦可以与古今诗词相通、互译!神奇吗?

《易经真的很容易》曾仕强 刘君政教授著作

第三十四集

第八章

四、文武之道不坠各有见解

周文王重卦,使八卦发展为六十四卦,同样是居于当时的需要,并不是文王贤德,登高一呼,大家就群起响应。

天下的改变,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二人所造成的。实际上这一、二人并不一定能成功,还是要靠大多数人的支持。所以少数就是多数,多数便是少数。少数服从多数,和多数服从少数,不能用二分法的思维来加以分别。

文王距离伏羲三千多年,显秩序的势力,愈来愈强大,和隐秩序的距离,意来愈遥远。文王不得不用当时的显秩序,来解说他所明白的隐秩序。一直到五百年后的孔子时代,依然争议不断。所以孔子才说:文王、武王的道理,并没有失落,仍有人传着。不过贤人记得“大用”的“道理”,不贤的人记得“小用”的“术数”。各有见解,也各有不同的用途。

六十四卦以人道思想为主,把八卦的天道思想,应用在人生的教化方面。因为人是天地自然所生,效法天地自然是必然的。效法什么呢?效法周流变化的道理,便是我们常说的“道”。人依道行事,就叫做“正道”的君子。正道是变化的,并非固定的。所以系辞上传说:“看到天下万物的道理深奥复杂,把它比拟成具体的形态,用来象征事物适宜的意义,称为‘象’。看到天下万物的运动变化,观察事物的会合变通,用来推行典章礼仪,透过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来判断事物的吉凶,叫做‘爻’。把这些变化的道理,真正应用在日常生活上,还要靠知晓“易理”的人,本身具有美好的德行。”

天下的改变,是一、二人所造成的

一、二人的倡导,可以改变社会风气,

看起来是贤明的少数,影响大多数人。

这一、二人的主张必须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

实际上又是少数服从多数的作用。

所以多数便是少数,而少数也是多数,

这种思维方式,应该是全方位的思虑。

文王以后,大家都隐隐约约知道《易经》的道理,

只是贤人记得大用,不贤的人却记得小用,

不论如何,都以具有美好的德行为根本基础。

然而这一、二人的主张,

还必须充分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

五、天地万物只有一个道理

牢宙的变化,其实只有一个道理。系辞下传说:“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便是告诉我们,千变万化的背后,有一个不变的道理。换句话说,有看得见的现象,就有看不见的势力。宋朝的朱子说得好:宇宙间一切事物,只有“道理”是真实的,其余万事万物,都是颠倒而迷妄。每一时刻,都有变化、毁灭的可能。这个不变的道理,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它是依据“象”和“数”推理出来的,称为“象、数、理的连锁作用”,是推理而不是神通。

《易经》把宇宙变化的道理,透过阴(物质)、阳(精神)、时(时间)、位(空间)四大要素,依象数理来说明。伏羲氏有卦无辞,只有阴阳的象。简单八种形象,随人任意解释,当然包罗万象。周文王重成六十四卦,阐明“数”和“理”,从此理在象数之中,由象数以推理,便成为我们经常“观察有关现象,寻找有关数据,研究改变道理”的依据。长久以来,大家感觉到确实有效。

“象”是名词,“像”什么?就成为动词。道理显而不现,用符号把它形容出来就叫做“象”。八卦象征万事万物,六十四卦象征万事万物的变化。象征的意思,是透过形象来说明事理,还是以理为重,不能仅止于象。

“数”指初、二、三、四、五、上,说明“时”和“位”,九代表“阳”而六代表“阴”,并没有丝毫神秘的意味。不能把象数说成神迹,以免引起迷信。象数的功能,都在说明道理,阐明易理最为重要。

错综复杂的变化,

只有一个不变的道理。

宇宙间一切事物,只有道理是真实的,

其余万事万物,都是颠倒而迷妄。

依据象数推出来的理,可以行遍天下都通用。

用符号形容出来,叫做象,

透过形象说明事理,仍是以理为重。

数指初、二、三、四、五、上、九、六,

并没有丝毫神秘的意味。

象数的功能,都在说明易理。

明白易理至关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