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烧香拜佛香没点着

“这个袈裟不值钱,给你18万,我收了”。“不卖!”秦先生隐约猜测出自己的藏品不凡,但他做梦也想不到,这件袈裟竟价值1.3亿!

2005年,爱好文物收藏的秦先生,在一场拍卖会上,相中了一件无人问津的破旧袈裟。

当时秦先生手头只有4万元,而袈裟起拍价是8万,最后眼睁睁看它流拍了。

但对这件袈裟,秦先生依旧念念不忘,一回到家里就赶紧四处借钱,最终,以9万元如愿买到了袈裟。

好不容易拥有了心仪的藏品,秦先生是有事没事就拿出来观摩。

只是观摩久了,秦先生心里也打起了鼓,这件袈裟到底是捡来的“大漏”,还是根本就是一件不值钱的玩意儿?

这天,秦先生又照常把袈裟拿出来,可就在他抖动袈裟的时候,意外发现一个夹层,夹层里面藏着一块黄色的绸缎,绸缎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经文。

为了搞清楚经文的含义还有绸缎的来历,秦先生找到了一位专家来做鉴定。

专家说:这是盖尸体用的经文被,不太吉利也没啥收藏价值,但自己愿意以双倍的价格回收做研究用。

秦先生一听,觉得这个事情没那么简单,于是当场拒绝了这位专家的好意,另外找了一位高僧弘道法师,也就是乾隆皇帝的六世孙来做鉴定。

这一鉴定可不得了,弘道法师告诉秦先生,这种裹尸被又叫做“陀罗尼经被”,只有清朝的皇室才能享用。

而目前可以考证的此种被子,一共也就三条。

一条是慈禧过世时用的,目前被珍藏在博物馆中。另外一条是康熙过世时用的,被爱国人士从海外高价收回。还有一条,就是秦先生手里这条,是乾隆皇帝所用。

据说这件经被是乾隆80岁寿辰时,西藏活佛送来的寿礼。

而御用物品之所以会流落民间,是因为当年的军阀孙殿英,想要筹集军饷时便盯上了皇陵。

于是他借军事演练之名盗掘清朝皇陵,最后导致陵墓被大肆破坏,也使得大量稀世珍宝流入民间,而这条陀罗尼经被,就是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之下被秦先生收藏的。

这次的鉴定,给秦先生吃了一颗定心丸,也让很多文物爱好者和收藏家慕名而来,秦先生家里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在2008年的时候,这条乾隆皇帝所用的陀罗尼经被,拍出了7200万元的高价。

而两年后,又被买家拍出了1.3亿元的天价。

2013年,在清东陵保护区,展出了这条乾隆皇帝所用的陀罗尼经被,这也是经被流落民间后的第一次展出。

整个经被采用正黄缎底,长2米,宽1.38米,整个面积近3平方米。采用了缂丝工艺制作的乾隆“私人定制“款经被,能做到这么大,确实不容易。

而且被子上还清晰地标注出了“手掌”、“脚掌” 位置,比例也是按照乾隆的身材定制的,上面还有乾隆的印记,是货真价实的国宝。

秦先生以小博大,收藏陀罗尼经被成为千万富翁,只是一个偶然事件,而以1.3亿拍出的陀罗尼经被,浓缩了匠人的心血,展示了我国的传统工艺,它的故事,值得我们一代代讲下去。

文|洛子画

#文物# #佛教#

早期道家修炼功法的内容,主要有心斋、坐忘、缘督、导引、吐纳、听息、踵息、守静、存想、守一、辟谷、服食、房中、行炁、胎息、外丹、内丹等等,下面作以简明介绍。

一、心斋

心斋,“斋”即清心之义,心斋指内心清虚宁静。最早出自《庄子·人间世》:“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意思是说:大道至虚至静,因此人心应当清虚宁静,以合大道。

所以道家所讲的真正斋法,不是外表吃素谓之斋,乃指内在的心里干净,这也是道家修养的高妙义谛之所在。

二、坐忘

坐忘,即静坐忘身。见《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意思是说:肢体废去不动,聪明免去不用,离开形体去掉思虑,心同于无所不通之大道,就叫做坐忘。

道家这时的坐法,不是后来佛教的盘腿打坐法,而是坐于杌上或席地而坐。

三、缘督

缘督,指遵循中道,或云运行督脉。见于《庄子·养生主》:“缘督以为径,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意思是说:遵循中道(或运行督脉)作为途径,就可以做到保养身体,可以做到完善生命,可以做到奉养亲人,可以做到尽享天年。后世修炼中的任督周天,即依此作为理论根据。

四、导引

导引,即导行肢体,以通经络。《庄子。刻意》云:“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意思是说:象熊一样攀援树木而自悬,如鸟一样展翅而伸腿,这是为了长寿的需要,是导引锻炼、保养身体,象彭祖长寿的这一类人的爱好。在三国时华陀所传之五禽戏,即属道家之导引法。

五、吐纳

吐纳,指吸进清炁,而呼出浊气。《庄子·刻意》云:“吹嘘呼吸,吐故纳新。”意思是说:用呼吸之法,吐出浊气,而吸人清炁。这就是道家修炼的调息之法。后文筑基炼炁之吐纳法,即渊源于此。

六、听息

听息,又称“听炁”。指静中用炁听呼吸,以凝神合道。见《庄子·人间世》:“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炁。”意思是说,不要用耳朵去听呼吸,要用心去听呼吸;又不要用心去听呼吸,要用炁去听呼吸。因为这时心与炁打成一片,心已在炁中了,所以不用心听而用炁听。

这种方法,也是道家调息入静的一种。听息法的目的,最后是要达到无心而听炁;世俗流传的数息法,最后还是有心在数息。比较而言,用“听息法”比用“数息法”,更为容易入静,而且入静的层次更深。

七、踵息

踵息,指内呼吸功深,而达于踵。据《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意思是说:古代修道的人,他们睡觉不会做梦,他们醒来不会忧愁,他们吃东西不求厚滋味,他们的呼吸很深很深。

有道之人的呼吸,可以由内直接到达脚后跟;平常之人的呼吸,只能够由外到达于咽喉。这是修道人所用的内呼吸,与平常人所用的肺呼吸,决不相同。一般人用深呼吸,炁机最多只能到达丹田;而有道真人的呼吸,却可以直接到达足后跟,可见古代修炼的真人,已经具备很深的修炼功夫。

八、守静

守静,即收心求静以守之。源出《道德经》:“归根日静,静日复命。”意思是说:归到生命的根本,就是人静,入静之后,生命可以得到回复。成为后世道家修炼学的重要义理。《太平经》云:“求道之法静为根。”

九、存想

存想,又称存思、存神。即内聚精神,不使外游。《天隐子》日:“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存想的意思,原来是存想自己身上的神灵。因为道家认为人身各处,都有神灵统领,存想这些神灵,就能使其守在自己身上,从而可使生命牢固,做到长生久视。

道家最早的主要修炼经典《黄庭经》,其中所述即为存神法。

十、守一

守一,即守心一处,或守一于道。《庄子·在宥》云:“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意思是说:我守心一处,而处于身内阴阳二炁的和谐之中。守心一处,或可大之而守于道,或可小之而守于窍。后世道家修炼之中的守规中法、守丹田法、守祖窍法、守会阴法等等,即来自于此。

十一、辟谷

辟谷,又称断谷、绝谷、断食、辟粮、绝粒、休粮、断粮等。

辟谷约可分为五种类型:不食五谷杂粮,即米面之类;不食人间烟火,即不吃熟食;不食油盐,中华道家又称为“上清斋”;禁绝一切食物,专门服炁;服用药物,代替食物。

辟谷的目的,一是为了清洁内脏,从而达到净化内炁的效果。一是为了休息肠胃,从而达到治愈身体某些疾病的效果。一是为了解决住山修炼之时,避免断粮之后造成困境。

十二、服食

服食,又称为“服饵”,指服食药物或外丹。《服炁精义论》日:“诸药以代于谷,使炁味兼致脏腑而全也。”服食有时是为了服用药物,以达到帮助修炼的某些效用;有时是为了代替饮食,以解决因为吃饭带来的负担;有时是为了服用外丹,以坚固自己的形体。但是服用外丹,必须有充足的内修作为根基,才能降伏其性,不为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