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黄道吉日

佳作欣赏了[赞][赞][赞][作揖][作揖][作揖]

一青15之春

(奔与生与幸)日月禾田苦,雨花心寒处。青春逝父母,流浪含黄土。上帝怜儿挚云天,流年吉日换人间!浪迹天边一方人,蹉跎岁月吼人生!诸事茫然尔立年,多事之秋缠绵绵。心劳人郁枯木春,汪汪泪眼盼苍天!不或之年人缠绵,心绪万千荡秋千!昨夜醒来回望天,人跃尔立甲之年!回首人生一叶舟,风雨苦涩心中留!大地放华看九洲,二零一五帝吾秀! 一路风雨,一路春夏秋冬,人生缠缠绵绵,岁月慢漫相伴。 记于,2022,715日。

河南来浙打工的姚女士,在宿舍偶然听到来自重庆的工友与别人手机聊天时说的一句方言,顿觉无比亲切,而且明白大致的意思。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连这位工友吃惊,河南与重庆的方言发音、表意的差别大着呢,姚女士怎么会理解?

那是2015年的一天,姚女士在宿舍玩着手机,旁边一个来自重庆的工友也正在用手机与别人聊天。当她从工友说出的语句中听到“他是什么凼(dang)的”这句方言时,心里一愣怎么这么熟悉呢?而且似乎明白其中的含义。

随后,她请工友再说这句方言,并请教意思是不是说“他在什么地方”啊。工友说对呀,你怎么听得懂?她又仔细打听这位工友具体是重庆哪个地方的人,并说出了自己的身世和愿望。

姚女士从记事起就生活在河南的某山村,上有一个哥哥,父母一家人都很宠爱她。因此,童年无忧无虑,快乐幸福,也一直感觉自己就是本地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她十多岁的时候,听到村里的风言风语,说她是父母捡来的孩子,也有说她是拐卖来的,父母只是她的养父母。

为此,她多次缠着母亲要真相,母亲也无奈地说出了真相:她是1980年出生的,父母在1984年把她收养到家里来的。母亲也不清楚她究竟来自哪里和亲生父母的信息。

虽然父母把自己视为己出,百般疼爱,但她知道自己真不是亲生的后,就萌生了寻找亲生父母的想法。自己还有朦胧的印象:家门前有条河流过,自己坐在大门口,可以看有人在河边洗衣洗菜洗农具之类的东西。

就这样,她找寻了多年,由于没有亲生父母有效准确的线索,也就没什么结果。随着长大成人,结婚生子, 为人妻为人母,她寻亲的愿望更加强烈,甚至常常在梦中回到那个在河边的家。

刚听到说“他是什么凼的”时,感觉这话让她不由自主地激动,自己早就懂这话的意思。由此,她想自己会不会就是来自工友重庆老家的人呢。

工友告诉姚女士:我是重庆市合川区涞滩镇的,那里是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交汇的地区……

于是,姚女士迅速请假赶到涞滩镇,首先来派出所请求帮助寻亲。民警询问了她情况、胎记等特征和她所知道的有关父母的信息,并采集了血样做DNA。

与此同时,当地民警随即在本镇展开了细致的调查,联系全镇各村社干部,四处张贴寻人启事。尽管这样,效果也不理想,没有一家丢过两三岁的小女孩。不过这次寻亲也引起了村民的关注。

邻镇有个酷爱长跑的唐姐,有天跑步来到涞滩镇,得知姚女士寻亲的事后,觉得跟自己所在镇的一对老夫妻的情况较为吻合,找女儿找了30多年了。于是立即跑回去把寻亲的事告诉了找女儿的王老太,劝说她去涞滩镇派出所看看,说不定就是你女儿找回来了呢

可王老太觉得这事不靠谱,自己找女儿风风雨雨30多年,找过了很多地方,见过很多人,吃过很多苦,都没有成功,哪有女儿反而自己找上门来的呢?再加上1984年自己带着女儿赶集丢了女儿后,听人说是人贩子带着女儿上了一条船,而那天又正好风大浪大,说不定已不在人世。

因此,王老太已心灰意冷,并没把唐姐带来的消息当回事,也就没去派出所。姚女士见久等无果,只好失望而返。

转眼到了2017年,唐姐在跑步时,又看到警方最新张贴的寻人信息,又回去告诉王老太,才知道她并没去涞滩镇派出所。唐姐还以为姚女士又来了。其实她并没来,而是警方一直没放弃为姚女士寻亲,坚持在为她查找。

这下,唐姐极力劝说王老太去一趟,说不定这凭方言来寻亲的姚女士就是你找了30多年的女儿呢。再说了,就算不是,你也没啥损失噻,就当成是出门运动一回嘛。

这回,王老太心动又行动。到了派出所,从所掌握的包括胎记在内的信息一核对,还真对得上。再抽老人家的血样送去检测、比对,几天后就传来结果:确认是同一父系遗传!也就是说王老太和姚女士是亲生母女。

随后,当姚女士接到涞滩镇民警的电话时,她急切地开口发问:是不是找到了我的父母了?

民警也脱口而出:“找到了!”

接下来的情形合情合理又不言而喻,双方迫不及待地视频相认、组建家庭群,定下吉日,姚女士飞回重庆,合家团聚。

当姚女士来到镇口时,四乡八里、左邻右舍的父老乡亲早已等候在这里。当父母簇拥着她走到家门前时,喜庆的鞭炮声四起。当走进自家院坝后,姚女士转向身向民警鞠躬致谢,并表示感恩自己的养父母……

@忘川匆忘:世事无常,悲欢离合常有。姚女士凭一句方言找到了亲生父母、找到了梦绕30多年的家,堪称传奇。

方言所具有的地方特色是最为突出的,因而也是当地的标志性元素之一,也是浸润了文化血脉的因子,才会“乡音未改鬓毛衰”。因此,姚女士听到了方言,实际上方言为她指明了寻亲的方向。

当然,更重要的还在于当地警方的坚持不懈、淳朴善良的像唐姐和工友一样的热心人等多方合力,最终使姚女士幸运地踏上了回家之路。因此,不能不为他们点赞!

您对老家的乡音方言还记得多少?欢迎留言。

#我要上头条 我要上微头条##被拐35年靠方言找到家#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新乡头条# 刚停到军营哨位口这里,就冲来三个当兵的,咋咋呼呼的,我一下子傻眼儿了,这是要打我吗?

那是2015年送快递的时候,经常去陆航团,高村汽车营送快递,都是到哨位口等兵哥哥拿快件,这次到汽车营一停下来,冲来三个当兵的,骂着要揍我,我莫名其妙的,也不知道咋惹他们了?此时跑已经来不及了[我想静静]

领头那个当兵的说:我艹,TMD我刚刷的漆,被你碾了!我才明白过来,他在军营口刷的黄色禁止线的漆被我碾了,这是过来一个看着像班长的,说算了再刷一遍吧!

他奶奶的把我吓了一跳,以为今天没看黄历,要挨一顿揍[呲牙],真吓得够呛!

#博物馆故事#1万余张清宫遗留的照片,到底是谁这么爱照相?是慈禧?还是溥仪和婉容?

清宫遗留下来的照片大约有1万余张,2015年故宫博物院举办的“石渠宝笈”展呈现了约1200张涉及宫殿、陵苑、帝后、宫廷、工业和军务等内容的照片。其中有一张老照片是美国女画家卡尔为慈禧画像,勋龄为她拍照,首次面世的照片也揭开了慈禧油画像背后的故事。

光绪二十九年(1903)美国公使夫人康格入宫觐见慈禧太后,向太后推荐女画家卡尔为其画像,以便参加第二年举办的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让世人目睹中国皇太后的风采。慈禧太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同意了她的请求,命钦天监择定吉日画像。六月十五日,康格夫人领女画家卡尔来到慈禧太后招待女宾的颐和园海晏堂,卡尔先后为慈禧太后画了4幅油画,每一幅都不相同。其中送到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的那张,现收藏于美国国家博物馆。

慈禧太后的个人照片不仅有“艺术照”,还有“生活照”。她个人的御容、日常生活、出行游乐、宫殿器物合影,以及和宠物玩乐都有留影。据《宫中档簿·圣容账》记录,慈禧太后的所有御照共计30种,786张。这些照片大多数都被放大了,放大最多的是题为“梳头穿净面衣服拿团扇圣容”的一张照片,共洗印了103张。还有的照片用彩水颜料着色了。

那么慈禧太后的御用摄影师是谁呢?正是前面提过的——勋龄。看这名字,可能会联想到慈禧太后身边的两位御前女官德龄、容龄。勋龄正是她们的二哥。由于拍照工作的特殊性和勋龄自身的原因,慈禧太后还特别为他下了两项旨意。一是,拍照时跪着对光不方便,慈禧太后吩咐免跪;二是,勋龄是近视眼离不开眼镜,而御前是不许戴眼镜的,慈禧太后又特许他戴眼镜。

末代皇帝溥仪和皇后婉容也颇爱照相,内容多是溥仪少年时期和结婚以后在“小朝廷”的宫廷生活和政治活动,以及民国时期他作为逊帝依然保留的皇帝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