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起名博字的寓意是什么(博字取名有什么寓意)

今天来八卦一下“博士”。

现如今,博士表示最高学历的人,很了不起啊,是大学问的象征。但也常常有人说,博士就会死啃书本,不问世事,不食人间烟火。

可事实上,“博士”这个称谓古已有之,最早,只有通达之士才担得起这两个字。

看“博士”的“博”字,左半边是“十”,在古人看来,“十”是一个完备圆满的数字,所以我们常说十足、十分、十全十美。

“博”字的右半边,有人可能会说,这是“专”的繁体字,但仔细看并不是。专的繁体字是“专”,而博的右半边是“尃”字,表示“遍布”。

所以,“博”是由代表“充足”的“十”和代表“遍布”的“尃”组成。意思就是“广大而通彻”。

再来看“博士”的“士”字,在古代读书人被称作“士”。“士”由“十”和“一”两部分组成。孔子说过:“推十合一为士。”意思就是:一个合格的读书人,不但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能够由博返约,对万象丛集的客观世界加以抽象概括,把握其内在的规律。

那么,古代的博士在做什么呢?做实验?发论文?写书?都不是!

他们会参与封禅大典、分封制度等国家大事的讨论,负责传授研究儒家经学等,也就是说,除了做学问、教书,博士们还要参政议政。“国有疑事,掌承问对”,君王在国家治理方面有任何疑问,就会把博士召来,请他们发表意见。

古代除了有官方的博士之外,还有民间的博士。只要你精通某种职业就可能被称为“博士”。比如煮茶技艺高超的就是“茶博士”,会打铁的叫“铁博士”,木工活做得好的叫“木博士”,面粉磨得好的叫“磨博士”,音乐玩得好的叫“太乐博士”。

总之,民间的博士基本上就等同于“师傅”。这种称呼的方法叫“以低就高”,是为了取悦别人。民间的博士虽说地位不高,但都有一技傍身。

我们现在所说的博士学位,始于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学位授予法》,至此,博士成为现代学位体系中最高的一级。

前些年,看见网上有人调侃博士,说某教授布置了一道题:怎么做红烧肉?

本科生:把猪肉放进锅里炒熟即可。

硕士生:先把这道菜的主料、配料及制作流程都详细地列出来。

博士生:写出了厚厚的一本书,书的第一章赫然写着:猪的起源,后面是猪肉的营养价值,再后面是各种做法是比较,最后才给出来红烧肉的做法。

这当然只是个笑话,不过,实际情况也差不多吧?如此看来,如今的博士,是不是不如古代的博士接地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