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测名字吉凶(取名测凶吉)

公元前644年,宋国境内发生几件异事。那年正月初一,天上落下五颗陨石,不久,天上挂起大风,六只鹢鸟倒退着飞过宋国都城。恰逢周朝内史叔兴来访宋国,宋襄公向其询问吉凶祸福。

他碍于宋襄公面子,回答道:“今年鲁国怕是有大灾,明年齐国会有内乱,国君您将会得到诸侯支持而不能成功。”宋襄公不悦。

事后,叔兴对别人说:“宋君此事问得不得体,这是阴阳之事,自然之理,与人的吉凶祸福无关。所谓吉凶,是由人事而定,我之所以那样回答他只是不好违背他的意思。”

第二年的冬天,齐桓公去世,易牙、竖刁、开方霍乱朝政,立公子无亏为君,齐国发生内乱,太子昭仓惶出逃,前往宋国。

宋襄公牢记着齐桓公的嘱托,感念他的信任,决定帮助太子昭回国继位。公元前642年正月,宋襄公联合曹、卫、邾共同伐齐。齐国人感到恐惧,三月,把得位不正的公子无亏杀死,迎公子昭回国,准备让其继位。但剩余的四个公子不乐意,再次赶走太子昭。于是,师出有名的宋襄公再次伐齐,败四公子的党羽于甗地。

就这样,宋襄公率领大军浩浩荡荡进入了临淄城,拥护太子昭顺利继位,是为齐孝公。

宋襄公被唾手而来的胜利蒙蔽了双眼,想到齐桓公生前霸业,自己为何不能成为下一个齐桓公?

有了会盟称霸的想法后,宋襄公便压抑不住自己日益膨胀的欲望,有了会盟的想法。便召集诸侯,商量日后会盟的事情。因为去年平定齐国内乱之时,腾宣公没有响应自己的号召,为了立威,当场逮捕了宣公。

转眼到了六月,宋襄公在曹国南部举行会盟。初试锋芒的宋襄公慎之又慎,只请了曹、邾、鄫三国。但鄫国国君迟到,没有赶来。 就这样,宋、曹、邾三国定下了盟约。会盟结束后,宋襄公才下令放了滕宣公。

鄫子姗姗来迟,没有赶上曹南之盟,便来到邾国结盟。邾文公看着眼前这个男人,心中泛起了杀意……宋襄公听闻邾文公逮捕了鄫子,也认为鄫子对自己不恭敬,便让邾文公杀掉他来祭祀次睢土地神,以此来震慑东夷各国。

在睢水河畔的刑场之上,鄫子的思绪似乎也跨越了时光,又回到了五年与季姬相遇的那个夏天……

那一年,泛舟之役刚刚过去,秦穆公也尚未和晋惠公撕破脸皮。整个中原在齐桓霸业的震慑下呈现出暂时的安定。在齐国的邻邦鲁国,鲁僖公的女儿季姬已经长大成人,出游散心,在防地邂逅了同样正值妙龄的鄫国国君鄫子。

二人一见钟情,季姬不顾与邾文公早已定下的婚约,和鄫子私奔。鲁僖公见生米煮成熟饭,无奈只能成就了这段姻缘。鄫子不知,这份“夺妻之恨”最终会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曹南之盟他没有想到因为迟到,被邾文公公报私仇,借宋国之势绑上祭坛,祭于次雎之社。

一个要报仇,一个要立威。

鄫子,就这样成为了宋邾二君各取所需的祭品。

鄫子并没有留下谥号,也没有留下名字。

他或许会感谢那个夏天的一瞥,让他至少在简册上多留下了几个剪影。更多的芸芸众生,却只能将名姓留在北邙山上的坟茔…

在次睢之地,宋襄公说:“寡人曾向齐桓公当面请教会盟称霸的道理,桓公对我说了两个字:仁义!”言毕,鄫子的头颅被斩下。

司马子鱼(公子目夷)听闻此事,感叹:“国君此事未免做的太过分了。小的祭祀还不杀大牲口,何况用人来祭祀呢?况且祭祀本就是为了造福于人。百姓是神的主人,把人杀掉,又有哪个神会享用?即使强如齐桓公,即使拯救了濒临灭亡的鲁、卫、刑三国,还是有人不满于他,说他德行太浅薄。而这次一次会盟就伤害了鄫、腾两国,又要杀掉鄫子祭神,这样还想称霸诸侯吗?国君这样下去能够善终就算不错了!”

此次曹南会盟,曹国虽为东道主,但并未尽到地主之谊。会盟之后不久,曹国便背弃盟约,表示不服从于宋国。宋襄公初试锋芒便折戟黄沙,恼羞成怒的他出兵攻打曹国。

子鱼听闻后劝阻:“文王听说崇国国内德行混乱,于是讨伐它,军队攻了三十天而崇军不投降。文王就退兵回去,修明教化然后再攻打。文王靠着原来的工事进攻,崇国人就投降了。

《诗》里说:‘先给嫡妻作典范,再推及到兄弟,以此来治理一家一国’。现在国君您的德行恐怕还有所欠缺,就要攻打别人,怎么可能呢?您何不先退兵,反思一下自己的德行,没有欠缺再动兵吧。”宋襄公听从子鱼建议,撤军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