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姓宝宝起名二个字(赵姓二字名字)

明朝,一16岁女子身患绝症,父母为治病倾尽家财。临死担心父母无人养老送终,让父母熬一大碗黄连汤,喝下就去世了。18年后,一个外地书生找上门来,进入屋中潸然落泪,找出前世亲手珍藏的信物,认下隔世的父母。

 

永乐年间,扬州乡下的陈家村,有个叫陈三根的农夫,他娶妻赵氏,夫妻俩育有一个独女陈玉琼。他家虽务农,但有祖上几辈人的积攒,也算不上太穷。家中有几间不错的祖屋,还有十余亩良田。

 

陈玉琼在15岁时,突然患了重病。请了许多郎中来看,都没有好转。但陈三根说,女儿的病不能放弃,哪怕倾尽家财,也要救到最后一天。

 

就这样,陈玉琼被拖着活了一年。但因为昂贵的药费,家里的钱财已经用光了,那些田地也大多都卖掉了,只剩下几间老祖屋。

 

这天,玉琼感觉自己就快要死了,她对父母说:“女儿这一辈子,拖累双亲了,但我死后,父母将来谁送终呢?我实在放心不下啊!人死后到了阴间,就要轮回转世,我转世后,还想回来侍奉双亲,给你们养老送终。”

 

“我死后,这个房间希望双亲能暂时封起来,将来我回来时,或许就能凭着藏下的信物,找回前世记忆。”

 

父母听了也双双落泪,但又担心到阴间后喝了孟婆汤,无法记起前世之事。

 

玉琼说:“请母亲帮我熬一碗黄连汤来,越苦越好!想必就算到了阴间,喝孟婆汤也会将药效冲淡,转世后就会对前世有些记忆的!”

 

父母听后,觉得此法可行。母亲去买了十斤黄连,熬了一碗浓浓的黄连汤。玉琼捧着碗,一大口喝了下去,喝下后就断了气。

 

陈玉琼死后一个月,苏州有个吴举人,妻子生下一子,小模样十分俊俏,夫妻俩特别高兴,给儿子起名吴真,盼着儿子将来也能考取功名,光耀吴家。

 

吴真从记事起,就经常梦见一女子在做一些琐碎的农家活,这些梦很真实,吴真醒来后记得非常清楚,犹如是自己亲身经历一般。

 

到了他十四五岁时,便梦见了一直以来在他梦中出现的女子病亡了,但她的经历,每一件吴真都记得非常清楚。

 

他就怀疑女子是自己的前世,想要去验证,但父母说梦中之事虚幻,且他年龄尚小,不宜远行,等他将来大点了再说。

 

吴真本就天资过人,但因为受到这梦境困扰,导致他无法全心投入学业,致使他18岁了,学业还一无所成。

 

后来,吴举人见儿子变得憔悴起来,心中也很心疼,就决定让放他出去,让他去找找是否真有前生之地。吴举人在扬州也有朋友,就写信给朋友让他照顾一下儿子。就这样,吴真游历去了扬州,住在了吴举人的朋友府上。

 

每天,吴真都出城到扬州乡下游玩。他坚信梦中之地一定存在,就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挨着找过去。

 

半年后,吴真找到了陈家村,顿时身子颤抖起来,感觉无比熟悉。他从村外小河边走过,看见河边的青石,就恍惚看见一个布裙女子在河边浆洗衣裳。他跨过几片农田,就感觉那梦中女子在田里割猪草。

 

就这样,他满眼含泪地找到了一户人家门前,激动万分地上前敲门。

 

陈三根夫妻都还健在,只是头发花白,已过花甲之年后,就显得十分苍老。他们看着这个身着华服的贵公子,疑惑地问他找谁?

 

吴真却恭敬行礼后,表示想进屋看看。陈三根便将他请进屋中,让妻子忙去沏茶。一进屋后,吴真便跨过两道门槛,径直走到了陈玉琼的闺房外面。

 

这门上,挂着一把大锁。陈三根此时也有所猜测了,连忙上前,将锁打开,让吴真进了房间。吴真看着房间的一切,和梦中完全一样,眼中潸然泪下。

 

他记得在柜子最下面的地方,放了一个特别重要的东西,于是就来到木柜边蹲下去,从下面的隔层里,摸出来一个发黄的锦袋,从里面拿出来一支玉簪。

 

此物一到手中,前世的记忆一下涌入脑中,他脑子受到冲击,当即一下昏倒了过去。陈三根夫妻大惊,这玉簪首饰,他们都不知道女儿藏的位置,这公子能找到,想必定然是女儿转世无疑了。

 

夫妻俩忙将吴真抬到床上,烧些姜汤来灌服,并守在面前悉心照顾。吴真昏迷了一天一夜,醒来看着眼前两个老人,眼泪夺眶而出,开口便叫父亲母亲。

 

二老见状,激动万分地与他相认。吴真就这样,便在陈家住了下来。

 

吴真认亲后,写信和今生的父母说了这件事情。他的父母惊讶之余,也认同了他的做法,邀请他前世的父母去苏州养老,但两位老人却难舍故土,不愿前往。

 

吴举人便托人送过来百两银子,让儿子就在陈家安心读书。

 

吴真便在陈家一边读书一边尽孝。两年后,他去府城参加乡试,顺利考中举人,隔年春天又中进士。两家父母都被接到一起,陈三根夫妻晚年十分幸福。

 

这个故事叫《黄连孟婆汤》,来源于《静月斋民间故事》,作者:阿飞

 

亲人之间,血浓于水,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无私且不顾一切的。我们作为子女的,应该知道这份大恩,一定要想办法回报。玉琼转世后,也回来报了父母的恩情,让人感慨万千。

 

现实中一些人,因为生活不如意或忙碌,就把父母扔在一边,许久都忘了关心。到父母去世后,才无比后悔,可这又能有什么用呢?

尽管疫情阻碍了两年亲人相见,彼时,只有电话或微信单聊,是亲人们交流沟通的主渠道,多有遗憾。

近日,大侄女建了个家庭群,起名为“赵家小院”,旨把赵姓至亲的亲人聚在一个群里,便于交流沟通形成共识。

俗话说得好:“表亲三千里,堂亲五百年”。亲情在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人生活关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时会有些磕磕绊绊,但恼了皮恼不了瓤,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呃,这也是十分正常的。

因为血缘关系的亲戚永远是根的延续,由血缘关系而衍生的亲戚关系,永远是人一生当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

“赵家小院”,又见炊烟袅袅,感受市井惬意。有种回家的味道和重拾乡愁的感觉,倍感亲切温暖。

亲情无价!我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