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启光(马启光百科)

一、马启光简介

马启光,1922年7月20日出生,来自江苏省宜兴市沛县人。中国工程物理学会会长、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会长、江苏省科技进步奖评审会会长等。

二、他的教育经历和仕途

1、初中毕业并考取饽泪郡第一中学;

2、1941年7月参加考试进入南洋大学;

3、1944年7月毕业于南洋大学,获工程物理学士学位;

4、1945年9月大学毕业后进入上海大学,任助教,1948年7月获博士学位;

5、1948年调入复旦大学,任教;

6、1949年8月任复旦大学副教授;

7、1951年7月调回南洋大学,担任先进物理学教研室主任;

8、1952年4月成为复旦大学教授,也是中国科学院研究员;

9、1955年9月起在南京大学核能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56年4月任副研究员;

10、1957-1975年任核能研究所副所长、负责中国第一台原子核聚变反应装置和核试验中心建设等工作;

11、1976年被评为江苏省科技进步贡献奖评审会会长;

12、1977年12月任中国工程物理学会原子能工程分会理事长,1983年6月任中国工程物理学会会长;

13、1985年11月被评聘为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会长,在任期间,马启光参与实施了改革性的中国“863”计划。

三、他的学术成就

1、为原子核化学分析法研究奠定基础;

2、开发了应用光学核谱分析重要核子数计算公式;

3、受邀参加世界各国学术会议,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4、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

5、评为教育部全国优秀教育人物、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

四、马启光的人生精神

马启光曾说:“只要心中有青春的激情,无论是什么年龄就会有活力,不要去计较社会的处境跟追求,只要有抱负,就要努力去实现,坚持自己的梦想,无论最终得不到彩虹之外的风采或者赞誉!”他的人生精神激励了千万的中国青年,以马启光为教科书。

一、引言

马启光的医改提出的是一个新的医学改革理念,它认为,医学改革应以弥补短板为根本,实行系统和负责任的社会就业政策,以及改革基础设施,提高医学服务投入,为医生提供政策支持,以实现医学水平的改善与发展。

二、“改革短板”

马启光强调,要想改善医疗条件,首先要弥补短板。即降低患者门诊护理以及住院护理成本,改善药品政策,实施药品供应体系改革,完善社会和医疗服务支付政策,提高职业护士的培养水平,加强医学设施建设,推行医务人员招聘审核等。

三、社会就业政策

其次,实行系统和负责任的社会就业政策,提高护士和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社会信赖度,加强从业环境的保障,降低劳动力的社会效用成本,完善医疗人才培养机制,实施多元就业政策,提高国家经济实力。

四、改革基础设施

为了改善用药便捷性,提高应用药品的可靠性,有效降低社会抗病能力,马启光提出要实行改革,改造基础设施,如建立网络化药品供应体系、普及现代医疗器械、提高医疗诊断仪器设备检测能力、改善基层医院护理水平等。

五、提高医疗服务投入

\t马启光强调,要提高医疗服务投入,确保医学质量,特别是对基层医院和药店的投入要加大,设施必须符合《药品管理法》的要求,提升基层医院的综合服务水平,改革和提高药店的药学和管理水平,从而实现有效的抗病能力提升。

六、为医生提供政策支持

为了促进医学服务发展,马启光建议实施积极的社会保险政策,将一定比例的保险支出用于医学服务,完善医德招募和培育制度,给予技术支持及职务晋升措施等政策,以期实现医学水平的提高。

七、总结

总之,“马启光”提出的医改建议体现出了积极的态度和宽松的政策,重视医护人员的能力和社会尊重度,为医学改革提供了可行的途径,提出了有价值的改革建议,为推动我国医学服务体系的改善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