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预言诗(李白预言诗马航失踪)

01 《预言诗》是著名的唐代诗人李白发表的一篇抒情诗,它反映出其对唐朝后期政治前景的忧虑和深刻思考。

02 诗歌描述了时值安史之乱末期,政权混乱、大祸临头,中国正走向分裂和衰落的可怕境况,令人振聋发聩。

03 该作品主要是使用比喻来表达史上一种残酷的灾难,用时代史诗式的文字预言这场不幸的灾难。诗中,李白提出的“储帝去吧”强调了政权的分裂,而“苞米地空壤思夷灾”则把反映出恩怨纷争的故事展现在了大地之上,更加突出了作者的忧虑。

04 预言诗的关键词主要是滥调——“储帝去吧”,以及淫傲——“伐罪当头实有恨”。可见,其中所蕴含的提示是通过改革来走出困境,但作者惋惜此时政治形势不允许。

05 大量隐喻运用,也塑造出李白唯恐分裂治乱,强烈希望社会政治发生变革的期望和渴望。“百川赴海波涌裂”一句,把此次变革比喻为大地掀起的滔天巨浪,形成汹涌澎湃,令人恐惧的感觉。

06 李白在《预言诗》中采用了呼唤、比喻、讽刺等语言形式表达了传国玉玺不能保全、君王权力不复归,政治形势百废俱复的深刻感受,其文字描写和铿锵呼喊,已经预示到唐朝统治末期将出现的沉重打击。

07 《预言诗》以极其压抑的气氛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思考的苦闷,尽管如此,诗中的勃然发作依旧让人看到对社会变革的渴望。无论是政治复杂的背景,还是文字抒发的情绪爆发,都令这首诗变得更加具有象征意义,也令李白的诗歌走向新的高度。

一、诗人李白及其时代

李白,公元701年至762年,中国唐朝著名诗人,同时也是史学家、文学家以及流行太极拳的提倡者。生于唐代开国之初,是名公子,他出身社会地位显赫且拥有丰厚财富,从小年纪就怀有敬畏天地之心,崇敬古今之书。在家学习之余,也自发地开始创作诗句。自乐而不淫,自娱而不泆,以文人自得,以乐章度日。他把预言作为自己的核心话题之一,朴实的生活阅历使他写出唯美又颇具预言性的诗句。

二、李白预言诗词

李白的预言诗句,最早是从《兰台诗话》中收集而来的文字,如下“这个月的光环,下个月就变了”,以及“鸡鸣蝉啼,夜太久”。这些诗句,可以看作是预言,揭示了将要发生的事情,以及提示着可能出现的变化。《蜀道难》中所使用的 “绿叶成舟伴红叶航”,《行路难》中的 “征人车马去,相望处豁然开”以及《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所使用的“今夜西风急,明朝谁解关”,都是李白的代表作,均具有其预言性只景。

三、预言诗的特点

李白的预言诗句,本质上是一种表达的方式,即“反事实性”,而无法预见未来准确的结果,因为未来可以通过人们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所以他只能表达未来可能性,以及告诫他人选择什么样的路线。它与其他诗类不同,都有特殊的凝聚力,即使用抽象的语言、具有可质疑的思维模式,让读者更多的思考唐朝的现实环境,同时又可以考验彼时的智慧,也因此,李白的预言诗句也就受到读者的青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