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孩子起名李一北(男孩叫李一什么名字)

2004年,陕西一伙盗墓贼盗掘了唐玄宗宠妃的陵墓,将一具重达27吨的精美石棺椁卖到美国,当追讨人员拿出一块石头与照片时,买主马上同意归还。

唐玄宗宠爱过两个女人,一个是武惠妃,一个是杨贵妃。武惠妃排在杨贵妃前面,她去世后才有的杨贵妃得宠,不过她怎么也不会想到后面发生的事情,因为杨贵妃是她的儿媳妇。

武惠妃和武则天是本家,她的父亲武攸止是武则天的堂侄,所以她是武则天的侄孙女。武惠妃从小养在武则天的身边,因此身份很是尊贵,但随着武则天去世及武家势衰,武惠妃便沦落为一个普通宫女,当时年纪不过十岁出头。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武惠妃越发出落的貌美如仙,亭亭玉立。不仅如此,她还能歌善舞,所以很快又在众宫女中脱颖而出,并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垂青。之后,李隆基就如祖父李治宠祖母武则天那样宠爱武惠妃,并且还有立其为皇后的打算。玄宗此举立即引起了满朝文武大臣的忧虑,他们都担心再出来一个“武则天”。

武惠妃共给唐玄宗生了七个孩子,分别为夏悼王李一、怀哀王李敏、寿王李清(李瑁)、盛王李琦,上仙公主、咸宜公主、太华公主。但是李一、李敏、上仙公主都在一岁左右夭折,直到有一天李清险被刺客杀害,唐玄宗这才意识到暗中有一个针对武惠妃的组织存在,所以又才将李清秘密交给大哥李宪抚养。

在大臣们的反对之下,唐玄宗虽然没有把武惠妃立为皇后,但赐予了“惠妃”

的爵位(之前是婕妤),地位等同于皇后,并行使皇后的权力,所以“惠妃”与“皇后”只是称呼不同而已。然而武惠妃并不因此而满足,因为她想让儿子寿王李瑁成为太子。

但现实的情况是,唐玄宗早就立了李瑛为太子,于是武惠妃便联合驸马杨洄设计陷害了李瑛及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二位皇子。三皇子死后,武惠妃心里承受不住压力,遂导致精神崩溃,并于当年(公元737年)去世。

早在武惠妃去世的两年前,她就给儿子李瑁迎娶了杨玉环。武惠妃去世的两年后,陷入哀思不能自拔的唐玄宗对杨玉环一见倾心,随即带入华清池鸳鸯戏水。为掩人耳目,唐玄宗将杨玉环送到寺庙过渡身份,在此期间,又不停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因此,生前得宠的武惠妃怎么也不会想到取代她位置的竟然是自己的儿媳,所幸唐玄宗对她是痴心真爱,不仅追谥她为“贞顺皇后”,还为她修建豪华陵墓。

武惠妃的陵墓叫敬陵,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大兆乡庞留村西侧,坐北朝南,四周分布着陪葬一些墓。武惠妃的墓南北长53米,东西长56米,高19米,封土高大,历经千年风雨侵蚀,依然醒目。如此规格的墓葬,加上其高贵的身份,其墓室必然十分宽敞,随葬品也相当丰富。

但是据史书记载,在唐朝末年敬陵就曾被盗,历史上也曾数次被盗,但文物损失情况并不清楚。敬陵被盗最严重的一次是在2004年。从当年四月开始到次年五月,利用近一年的时间,盗墓头目杨彬炸开墓室,将随葬品洗劫一空,切走大面积的壁画,还运用起重设备将墓室内的石椁吊出运走。后将27吨重的石椁贩运到美国,以1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一个收藏家。

石椁就是放棺材的石屋子,造型如一个小型宫殿,非常精美,在古代,只是皇帝贵胄才有使用的资格,而且也不多见。隋朝李静训墓曾经出土过一具。李静训的母亲是宇文娥英,她的外祖父是北周宣帝宇文赟,她的外祖母是隋文帝杨坚的女儿杨丽华。由于李静训去世时才9岁,所以她的石椁要比武惠妃的石椁小了许多。

武惠妃的石椁原位于墓室的西南部。石椁呈三间屋组成状,两间进深,有模拟窗户;一间突出,模拟有门;石椁顶部,模拟雕刻成庑殿顶的形状,有屋脊和瓦楞,内部涂青绿色彩绘,上有云气、仙鹤等图案;在石椁的内部刻有人物彩绘图案,有贵妇、仕女等,两人一组,体态丰盈,艳丽多姿;椁身四周遍布有多种浮雕、乐伎、凤凰与色彩斑斓的花卉等图案。毫无疑问,这是一件珍贵的艺术精品,对古代墓制与建筑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006年杨彬案发,专案组在其家中搜出一个硬盘,里边的照片记录了盗挖敬陵的大致过程,包括对石椁的拆吊。杨彬最初在电影厂上班,从事摄影,之后因迷恋文物走上盗墓的犯罪道路,并且发展成一个集盗挖、修复、倒卖为一条龙的盗墓集团。为了便于将盗得文物出手,他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将文物拍成照片,他还学习了大量与文物相关的知识,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盗墓头目。

杨彬被抓后,专案组得知文物落,立刻启动追缴程序,并向美国买方提供了两条证据。一是在拆吊过程中,石椁的一角因撞击脱落,后来考古队在发掘时捡到,正好能与买方手中的石椁缺角吻合;二是杨彬拍摄的石椁上的仕女图的背景,正是墓室墙壁上的壁画,于是在空间上可以得到印证。

铁证面前,美方买家无话可说,但在同意归还的前提下,又提出多个条件予以刁难,但均被我方拒绝。之后,买主又派代理人到中国商讨归还事宜,我方工作人员将其带到敬陵墓室观摩,代理人被现场艺术气息折服,表示回去立刻归还文物。2010年4月30日,文物运抵西安,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我们在徐海东的司令部,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又打马回到我们自己的宿营地。

11月20日跟东北军的战斗,在葫芦河的直罗镇打响了。

河水从陕甘交界的甘肃方面向东南流来,形成一一个狭窄的谷道,因为是山地,河水很清。当时天气已冷,河的两旁住有四川的移民,大概是从川北逃荒跑来的。他们还保持四川的农业耕作习惯,利用葫芦河水,在河的两岸开小梯田种稻子。也保持四川农民的生活习惯,自己做泡菜、豆鼓。他们是外来的客户,要打仗了,他们也不躲避,也无处去躲避,照常留在家里。

我们宿营也借住在这些四川农民家里。我这个四川人,对这些同乡特别感兴趣:因为我可以从他们手里搞到大米、泡菜、豆豉这类在陕北难以搞到的食品。当然在那种物质条件下,毛泽东也感兴趣。

东北军四个师从甘肃庆阳、合水向西进人陕北,沿葫芦河直奔直罗镇、鄌县方向。我一军团从北向南,十五军团从南向北,将它的先头部队一 O 九师歼灭,并击毙师长牛元峰。还歼灭增援部队沈克师的一个团。计俘敌5000余人,缴枪3000余枝。这个战役的胜利,有很大的战略意义,它巩固了陕甘苏区,使它成为尔后红军战略发展,无论向东向西,都是一个坚实的根据地。由于历史的发展,党中央就是凭借这个根据地,指挥了尔后十三年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为了做东北军的工作,大部分东北军俘虏,我们都释放了。我记得毛泽东用苏维埃中央政府主席的名义,亲自起草了一封《致东北军五十七军军长董英斌的公开信》。他写好以后,就交给我,拿去油印。因为这个地方纸张不好买,不过印了百多份。印好后就

216 李一氓感忆录

派人送给一军团和十五军团管理俘虏的单位,指示释放俘虏的时候,尽量发给他们,要他们带回东北军去。

我记得这封信是用浅近的文言文写的,完全是毛泽东的文风。信中有这样的句子,“十一月二十一日之役,足下亲率四师之众,葫

到双沟旅游,酒厂当然是必去之地。据说双沟因洪水冲刷出两条大沟而得名,而酒厂傍水而建,一条汴河,一条淮河穿境而过,确确的说,叫“双河”才名副其实。

从游客中心过马路,直线距离不过百米,便到淮河边。十多年前,这里还是连接苏皖两地的小码头。河岸之上,一溜排有大大小小几十户人家居住,一条小巷道,两边店铺林立,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其中不泛有从苏杭宁沪转运而来。千年古镇的双沟,又是泗洪县西南岗的中心集镇,居十万人口。商贸繁华,有“小上海”之称。淮河对岸是安徽省滁州市泊岗乡,和宿迁市泗洪县四河乡,两地都是以蔬菜种植为重要产业的乡镇。

凌晨四五点,码头就会忙碌起来,大批菜农推车背担,肩挑手扛把菜运过码头,等着小贩过去收购。小巷一下便沸腾起来了,各种吆喝声是此起彼伏。

附近除了几户小吃摊,还有多家小酒馆。菜价极其便宜,酒,更是好喝不贵。这里除双沟酒外,很难见有其他品牌。酒馆大都卖散酒,几块钱能买到纯正的双沟原泡,有瓶装的,包装简单,连酒标也不贴。开盖泯上一口,顿时满齿留香。

早点大多是稀饭大饼,油条包子。双沟人又实在,油条炸的脆皮金黄,大的有小孩胳膊粗细,饭量小的,一根油条一杯豆浆便可吃饱。

出小码头,有“T”字形两条通道,向东达双沟大桥至新厂区,向西至双沟酒厂,直行是双沟老街。道路宽阔,绿植如茵,乳白色街灯造型简洁。

西行第一站是酒厂会堂,还是几十年前的老建筑,青砖灰瓦,高大挡风墙,宽阔的门窗依然是刷过黄漆的木质结构,古朴又不失庄重。会堂旁是建设银行,紧靠银行的一大片绿地,曾是“陈毅广场”,广场中央矗立有陈毅雕像,如今的塑像已移置到新建的陈毅纪念馆前安放。

“T”形路西尽头,便是双沟酒厂正大门,两头巨大的石狮子静卧两旁。黑色大理石的门楣上,镌刻着“双沟酒厂”四个金色大字,题写者是曾兼任苏皖边区主席的李一氓。

路转向上北,一条五六米宽的柏油路,一面长长的文化墙,院内有一座尖顶圆廓的伊斯兰风格的建筑,是酒厂宴会厅,几辆苏州的旅游大巴正停在门前。有近百人的观光团队入住于四角飞檐的“淮上容栈”内。

#常州头条##2021生机大会#

江苏省常州市最好的10所初中

1、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前身是私立武进初级中学、常州市第四初级中学,1970年学校更名为“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学校位于市中心,东倚红梅公园、天宁宝塔,南临洪亮吉(清代著名经学家、文学家、地方志与人口论学者)故居,西濒市图书馆,北与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隔罗汉路相望。

学校先后获得了“江苏省首批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初中”、“江苏省文明单位”、“全国‘双合格’优秀家长学校”等

二十四中经历了八十年的沧桑岁月的洗礼,几代人的筚路蓝缕的不懈努力,积淀了厚实的文化底蕴,成为一所历史悠久,质量上乘,市民向往的优质学校。学校多年来坚持高标准依法履行义务教育职责,把深化课程改革和优化常规管理结合起来,把促进学生发展和推进教师专业化建设结合起来,把实现义务教育目标和构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结合起来。

2、新北实验中学

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位于常州新老城区的交汇处——新北区晋陵路龙锦路路口南端。

该校坚持面向大众,以人为本,科研兴校,特色办学,经过全体师生的努力,学校各项工作都迈上了规范、有序、科学的轨道;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屡屡获奖,素质教育硕果累累。“厚德、笃学”的校风,“慎始、敬终”的学风,“博学、日省”的教风正在形成。

3、常州市北郊中学初中分校

常州市北郊中学,创建于1974年,李一氓先生为学校题写校名,1978年由市政府确定为重点中学,1996年以全省评估第一的成绩顺利通过了省教委省级重点高中的验收,2001年12月经过常州市人民政府与东南大学合作协商成为东南大学附属中学。

4、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

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是常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是由具有八十余年悠久历史、优良传统、卓著声誉的原常州市第二十一中学和第二十七中学在1997年8月合并组建而成,现有二十四个教学班,1300多名学生和100名教职工。

学校以全国课题“当代初中教师常态课堂教学行为变革的研究”推动教科研的深入进行,以常态课堂教学为研究重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促进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5、常州市清潭中学

学校现在是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先进集体、首批常州市模范学校、常州市书法特色学校示范校、常州市校园足球布点学校、常州市学校体卫艺工作先进集体。

6、常州市武进区焦溪初级中学

焦溪初级中学坐落在江南古镇焦溪,创办于1943年。

学校挖掘整合家乡优质教育资源,打造教育特色,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传统诗歌教育等特色鲜明;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读书活动特色学校、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红十字示范学校、江苏省诗教先进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常州市德育特色学校、常州市德育先进学校、常州市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常州市节水型学校等荣誉。

7、戴埠初级中学

地处国家4A级旅游度假区——天目湖畔,南山北麓的江苏名镇 —— 戴埠镇。学校历史悠久,创办于1946年。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方向,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还积极拓展德育渠道,开设相关课程,开创警校、检校共建活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德育管理网络。

8、上兴中学

溧阳市上兴中学创建于1958年。

近年来,学校以“不求个个精品,但求人人成才”作为办学目标,继承发扬优良办学传统,并创建了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学校把德育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化德育工作,努力提高师生的道德修养,平时注重家校联系,基本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9、常州南宅初级中学

武进区南宅初级中学创办于1937年,是常州市百所“世纪老校”之一,于1993年易地新建,现在学校占地面积34774平方米,建筑面积6841平方米。教学班9个,在籍学生390人,教职工35人。七十多年呕心沥血,南宅初级中学人才辈出,培养了工程院院士丁伯南教授、数学家曹怀东教授、医学专家岳茂兴教授和钱南忠将军等一大批杰出人才。

10、常州古渎初级中学

常州古渎初级中学位于溧阳市古渎初级中学,以育人为本,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依法治校,创新进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常州古渎初级中学坚持德育为先,教学为中心,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德、智、体、美、劳、心六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营造成为教师幸福生活的精神家园和学生快乐成长的学习乐园。

序号是顺序,不一定是排名,以上排名是综合升学率,家长学生评价,师资力量,学校环境等各种因素,不能覆盖所有人的观点,供您参考,如果你有更好的观点,欢迎举例留言,但不要人身攻击,谢谢

1935年,因为情报失误,红军陷入绝境。危难之际,陈赓挺身而出,带着一帮子被各部队嫌弃、拒收的人物,力挽狂澜

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决定北进,争取在四川省的泸州与宜宾之间渡过长江,与江北红四方面军会合。当他们前进到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时,发现四川军阀的一个师,正从綦江方向南下阻击。

为了给北上渡江创造条件,军委决定利用当地居高临下的峡谷,消灭这股敌人。

战斗在1935年1月28日早晨打响。红军连续奋战三四个小时,战果始终未能扩大。此时红军才发现情报有误:敌军远不止两个旅四个团,而是四个旅八个团,共一万多人。加之林彪军团上午已沿河右岸北上奔袭赤水城,分散了兵力,因而无法形成打歼灭战的拳头。

毛泽东焦急万分,立即派人通知林彪急返增援。在一军团尚未返回的两三个小时内,战斗愈发激烈。五军团阵地被敌军突破,红军遭受很大伤亡。

此时敌军已经占领了五军团的阵地,正在向土城镇红军指挥部逼近。要知道,指挥部背后就是赤水河,一旦被敌人迫进,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指挥部里,毛泽东的棉衣扣都解开了,不停地来回踱步。周恩来眉头紧皱捻着胡子,半晌忽然提议道:“主席,我带部队上去吧!”

毛泽东摆摆手,问道:“附近还有部队吗?”

“只剩干部团了。”

“干部团行吗?”

干部团是由军委直接领导的,由原红军大学、彭杨步校、公略步校和特科学校合并组成的一支奇特的队伍。团长由陈赓担任,政委则是宋任穷。

说这支部队奇特,是因为在当时“左”倾路线下,这支队伍的成员大多背负着各种处分和罪名,是其他正规军不要、或者不敢要的人物。但同时,他们之中级别最低的也是排、连级干部,而高级的则不乏营团级、甚至是师旅级参谋长。

其中,团长陈赓正在接受审查;宋时轮则是因为讲了一个不合时宜的笑话被捕;肖劲光则是以“不战而弃黎川”被发配;而郭化若却是因说了句“托洛斯基原是苏联红军的总司令”,而被扣了顶“托派”的帽子...

此外,干部团内还包括董必武、徐特立、成仿吾、冯雪峰、李一氓等老同志和“文化人”。现在回首再看,当年的“干部团”可谓是人才济济、惊才艳艳。

就这么一支成员“特殊”的队伍,主要任务则是后勤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搬运行李、辎重,印刷、医疗等设备;伤兵营的警卫、掩护等。

这些人能打仗吗?

当然能!

长征以来,毛泽东经常与干部团同行,他了解这支成员特殊的队伍,很快下了决心:“叫陈赓带部队上去,配合三军团,一定要堵住敌人进攻!”

很快,一支被狂怒情绪所感染的、戴着钢盔的干部队伍,从指挥部门前飞也似的掠过。走在最前面的就是陈赓和宋任穷。

整个战斗由三军团长彭德怀亲自指挥。他们的对手是敌四川王牌军郭勋祺部和潘佐部,有八个团的兵力,不仅装备精良,弹药充足,更是依托坚固工事,占据有利地形。

但是在红军猛烈攻击下,敌人依然很快被击溃。但是由于敌人占着地利,红军只能仰攻,全团学员端着步枪向上冲锋。敌人打过来,他们打过去,有时同敌人进行肉搏战,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战斗进行得十分惨烈。

干部团打得很勇敢、顽强,眼看着要攻到郭勋祺的指挥部附近,但又被敌增援部队的炮火压了下来。不甘示弱的干部团,接连多次发动进攻,可均未奏效。

“四营机枪掩护,其他人上刺刀,准备冲锋!”陈赓大喝一声,率先冲过斜坡。与此同时,四营的重机枪在身后打响,仿佛秋风扫落叶一般将迎面而来的敌人拦腰“斩断”。

陈赓爬到韦营长身边,打疯了的韦国清显得极为激动。

“看到那处小白庙了吗?”陈赓指着半山吼道,“那里肯定是他们的指挥所,给我狠狠地打!”

很快,在阵地前方,在敌人机关枪哒哒响的地方,升起了几股夹着火焰的烟柱。

“炸得好!”陈赓狂喜地喊出了声。这时,朱德总司令也冲上了阵地。受到感染的干部团齐声呼喊着,一面挥舞着刺刀,一面悍不畏死地冲向敌人。他们破旧的上衣在疾驰之中乱纷纷地飞舞,钢盔在火光里闪动,不少人倒在了冲锋的路上。

“蒋耀德!”陈赓看在眼里,疼在心头。不禁大声喊着卫生队队长的名字,“赶快架设救护所,抢救伤员!”只见另一支队伍从沟堑冲上阵地,七手八脚地从火线上抬下伤员,抢救包扎,一个个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

干部团冲击奏效,敌人决堤似的溃退。

当日下午2点多,接到命令后跑步返回增援的一军团第二师终于赶到。不需要多说,默契地与干部团打起了配合,一连发起几次反击。这下子,敌人可扛不住了,不得不全线转为守势。

毛泽东站在山头上哈哈大笑,“陈赓这小子行,有事他真上,可以当军长!”

危难之际,多亏了干部团的英勇奋战,这才挽救了颓势。但这一仗干部团自身也伤亡惨重,牺牲了百十号人。当毛泽东闻讯后,不禁神色黯然,“是啊,以后再也不能这样做啦。”

言语间,满是自责和痛心。他没有说出来的是,动用干部团实在是当时情况紧急、而手中又无兵可用迫不得已啊!

#头条创作挑战赛#

#人物##历史#

“上干队”是在安顺场渡河的。由于被安排在干部团的最末尾,萧劲光、周桓注意总结了前边渡河的经验,虽几次出现险情,在大家的努力下最后都化险为夷。触景生情,既是书法家又是诗人的教员李一氓,渡河后当场赋诗一首,题目为《大渡河怀古》。诗句在忆及当年石达开“岂有渡来重渡去,翼王遗恨入西川”,“检点太平天国事,惊涛幽咽太伤心”后,充满豪情而又兴奋地写道:“十七人飞十七桨,一船烽火浪滔滔。输它大渡称天堑,又见红军过铁桥!”

  5月30日,中共中央在泸定城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决定部队继续北进,第一步,翻越千里雪山。随后专门召开会议,对翻越雪山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具体部署要求。

  此次行军,干部团被安排在中央军委纵队的前头。考虑到“上干队”部分人年高体弱,出发前,萧劲光与周桓一起研究了应对突然情况的方案,进行了全体动员。强调提出“强帮弱、大帮小,走不动的扶着走,扶不行的抬着走”,务必做到“不掉一个人,不失一匹马”。

  6月上旬,干部团随中央军委纵队抵达夹金山麓的打鼓村。许多天来,官兵们就靠野菜过日子。这天也不例外。炊事班把大家找来的野菜加几把青稞麦子一煮,就开“饭”了。饭罢,便向百里外的沙窝村进发。

  出村不远,就看见路边竖立着一块木牌子,上书:“上午九时后,不准前进!”大家知道,这可能是前面部队或什么人写的,意在提醒:前面有大雪山,中间没有人烟,出发太迟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会造成危险。但红军官兵们走得多了,对雪山也司空见惯了。虽然这时时间早已过了9时,仍加快脚步,向前面的雪山走去。

  一阵急行军,距山顶还有不到20里时,人们呼吸开始短促起来,脚步也不知不觉慢下来。但大家毫不泄气,互相鼓励着,年轻人自觉搀扶着年龄大的同志,一步步爬上了山顶。

  放眼望去,远远近近的峰峦都被冰雪覆盖着,在阳光照射下反射着万道银光,迷人极了!漂亮极了!大家忘记了疲劳,兴致勃勃地欣赏起雪景来。萧劲光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这么洁净的白雪放上白糖,一定好吃!一边想着,便随口说:“哎,我们吃冰淇淋吧!”

  走了几十里路,大家正渴着呢!萧劲光的话一出口,在场的干部团的领导、“上干队”的教员,大家齐声叫好。陈赓、宋任穷、莫文骅、郭化若、成仿吾、毕士梯、周士第、李一氓等十几个人,纷纷解下漱口杯,各自从雪堆下层挖出一缸子吃起来。突然,不知谁喊了一句:“伙计们,谁有糖精拿出来‘共产’吧!”细心的郭化若、周士第真的掏出了装着糖精的小瓶子。大家笑闹着,争抢着把糖精倒进雪里,大口吃起来。

  大家一边吃着一边还赞美:“这冰淇淋,比上海南京路冠生园的还美!”“看我的,是安乐园的哪!”也有人反对,说:“你们不要看它外表洁白,上它的当。若把它煮开,是又黑又脏的污水呀!”

  议论归议论,吃还是照吃。因为大家接受了一种观点:先吃了再说。至于是它美还是冠生园的美,只能等我们解放了上海再作结论了!

  这是万里长征途中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是艰难困苦、生死考验中的欢笑。这种事不是谁都能遇到的,更不是谁都能笑得出来的。几十年过去了,当年“上干队”的老战士们都没有忘了这件事。周士第把它写进了《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长征记》。著名作家成仿吾则把它绘声绘色地写入了《长征回忆录》。萧劲光晚年,也把它写进了自己的回忆录中。

  6月18日,中央红军翻越夹金山后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之后不久,军委干部团与红四方面军的红军大学合编,组成了新的红军大学。“上干队”的人员,除少数教员留在红军大学任教外,大多数被调出,分配到了各战斗部队中。同时,干部团遵照中革军委政治部的指示,召开党总支大会,正式宣布为萧劲光的冤案平反,取消一切处分,恢复党籍、军籍。

  7月下旬,中革军委下达命令,任命萧劲光为红军第三军团参谋长。

1947年的一天,陈毅收到了郝鹏举上报的一份电报。接过一看,原来是吴化文策动郝鹏举叛变的一份密电。

郝鹏举之所以揭发吴化文,是为了表白和试探,并掩护他本人正在进行的叛变活动。对郝的异动,华东局和军区已有所察觉,并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

眼下倒是这个吴化文,前不久刚和我军达成了秘密协议,并建立了电台联系。却如此反复无常,不守信义呢?

原来,自从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向山东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以后,吴化文看到我军处于劣势,错估了形势。恰在这时,蒋介石由北平飞往南京,途经兖州,亲自召见了吴化文,并亲笔手谕将吴部改编为整编第十四师,人员扩充到两万余人。这使吴化文受宠若惊,主动中断了与我军的联系。

陈毅和华东局及军区联络部的同志进行了反复讨论。权衡利弊后,陈毅力排众议,决定对吴化文仍本以往方针,予以争取。策反工作由华东军区政治部联络部负责,刘贯一部长亲自掌握。

1947年8月,吴化文部被调到豫东,司令部驻在商丘朱集,归邱清泉的新五军建制,在中原地区与我刘邓大军作战。但是,对吴部的策反工作仍由华东军区负责进行。是年冬,刘贯一派出了一个秘密小组来到徐州,以便就近开展工作。

这个秘密小组的负责人叫姓王道,是我党创始人之一王尽美的族孙。

王道毕业于山东政法专门学校,七七事变后参加了抗日游击队,曾任国民党山东纵队第二十八支队司令。国民党嫡系千方百计要吞并这支队伍,王道被迫投靠敌伪以保存实力,任伪军旅长。

1943年,他和八路军建立了秘密联系。并于1944年7月率数千人光荣起义,歼灭日寇数百人,受到了中央来电嘉勉。罗荣桓等领导人亲切接见了他,委任他为山东军区独立旅旅长,后又任鲁中军区副司令员兼益都警备司令。

王道和吴化文曾经都在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手下公事。吴任师长时,王道是属下的一个旅的参谋长,个人关系不错。后来两人又一起干过伪军。由王道出面去做吴化文的工作,可谓是个合适人选。

王道精通武术,谈相揣骨,测字卜巫,三教九流,无所不通。夫妻俩一搭一档,一个行医卖ト,一个传基督教,以此为掩护,很快在徐州站住了脚。

吴化文有位十分敬重的老师,叫刘子衡,是山东著名民主人士,和我党关系密切。王道也是刘子衡的学生,他到徐州后,专程来到县杏花村刘子衡家中探望。两人纵谈时局,也谈到了新近获得的一个信息:国民党滕县警察局抓到了一个共产党,这个人只有二十几岁,在敌人的酷刑前英勇不屈。

经过商议,刘子衡利用社会关系,将人从狱中救了出来。原来,这个年轻人名叫李勇烈,是滕县县委北撤后,奉命潜伏下来的一名敌工干部。

这时,战局又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整编七十四师全军覆没,中原野战军挺进大别山,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挺进中原……吴化文如坐针毡。

华东军区联络部分析了吴化文的动向后,决定利用刘子衡、王道的关系,派遣李勇烈直接打入吴部,进行争取。

临行前,刘子衡给吴化文写了一封亲笔信,由李勇烈带去。由刘子衡私人秘书安排,李勇烈到了吴化文公馆,吴仔细地看完了刘子衡的信,叮嘱李勇烈说:“任何人问你,都不要提刘子衡大师,就说你是徐州刘峙总司令派来的。”

吴化文随即派车将李勇烈送到留守处暂住。几天后,吴化文又悄悄会见了李勇烈,亲手交给李一张“谍报证”,18块大洋,另有一双新军鞋。吴给刘的回信就缝在军鞋鞋底内。

李勇烈回到徐州后,王道的敌工小组经过研究,认为吴化文急于寻找出路,正面争取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李勇烈再次携带刘子衡、王道的亲笔信,前往济南面见吴化文。

不料,吴化文接信后突然翻脸不认人,用手枪对准李勇烈的胸膛,厉声问道:“你是哪一部分的?是不是共产党员?”大有杀来使的架势!

李勇烈大义凛然,镇定地如实说出自己的身份。吴化文听了,默不作声。俄顷,他将举着的手枪放了下来,说:“唉呀呀!误会!误会!这是我吴某的脾气,要看看你们共产党人的骨气。可敬!可佩!你要知道,我周围有不少国民党特务,我不能不多加小心呀!”

从此,李勇烈就在吴化文身边秘密潜伏了下来。

1948年4月2日,华野山东兵团发起了胶济路中段(即潍县)战役。在此期间,王耀武曾严令吴化文率部增授。吴化文一路走走停停,中途又受到我军猛烈截击,仓皇退回济南。他找到李勇烈,说:“潍县完了!我东进慢了一步,得以幸免。若行动快了,就回不来了。”

5月初的一天,吴化文偕随从人员在李勇烈的陪同下飞抵徐州。在云龙山的一幢小楼内,刘子衡和吴化文秘密交谈了半天。

随后,王道又设宴款待了吴。王道说:“你有近3万人马,占济南主力的1/3,比我起义时条件优越得多。你的防区位置又十分重要,如能利用机会扣住王耀武,或由你单独解决济南,就为人民立了大功,将名垂青史。”

吴化文听了频频点头,越说越兴奋,甚至说出要扣住王耀武,独自解决济南的豪言壮语。

吴化文说的是不是真心话呢?小编下回再接着讲。

见闻沭阳桑墟沧桑变化

桑墟是沭阳县最北边的一个偏僻、静谧、恬静的乡镇,这里是革命老区,更有远古炎帝少昊建都邑穷桑,久远厚重的人文历史。沧海桑田变化,无不令外人流连忘返

革命老区桑墟,1942年4月25日刘少奇途经这里,还有其他老一辈革命家陈毅、张爱萍、李一氓等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至今还留传下一些美好的回忆。

炎帝少昊建都邑穷桑,为后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段美丽传说。《沭阳县地方志》:“沭阳,古炎帝少昊之墟。春秋尸子(佼公元前390—330年)指出:“少昊,金天氏,邑于穷桑,少昊都。”西晋.王甫谧《帝王世纪》:“:少昊,邑于穷桑,在此建都邑。”宋.胡安国“《春秋传》:“少昊都徐州蒙羽之野,少昊帝自穷桑登位。”《古曲阜县志》:“少昊登帝于穷桑,迁都于曲阜,登帝位鲁北,后徙曲阜。”《禹贡》指出蒙羽之野即徐州之域。

2019初江苏省文物考古专家对镇西北四、五公里外髙台岭地—吕台遗址己清理出一口古井堪察,认定为西周至汉延续到隋唐汉像墓砖砌成。距此西2公里为汉武帝置厚邱县遗址,东南10公里为新石器时代万北遗址。学者置身此地,让其涌现止不住的神思,这不就是少昊建都邑时族群聚居的穷桑吗?登帝穷桑,穷桑后废都为墟的今日桑墟吗!

沃野广阔的桑墟有5万多亩农田,5万余人口。条河村是全镇最早载花树苗改变了现状的单位。徐孝明多年前从山东带回来几株榆叶梅苗,后长成了也赚了钱。精明有商业头脑的李广州,几年的发展承包了百亩地,种植榆叶梅,收入上百万。全村2800亩地现己栽植榆叶梅2000来亩。成了农村的“聚宝盆”。

姜若鸣2018年春节前到任桑墟镇党委书记,他从条河村种榆叶梅看到了商机和致富的希望。在统一各级领导认识上:这是绿色、生态、环保、高效产业,大会讲,现场看,当着大事来抓,摆到议事日程。从领导力量上成立榆叶梅生产协会,抱团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全镇到2019年底前栽植榆叶梅4000多户,2万多亩,产值2亿多,为桑墟农民致富奠定了基础。

桑墟乡办企业也创造了辉煌。44岁的庞树贵从2004年在外闯荡后回家乡,利用本地资源,办起加工板材小作坊,如今发展成为闻名的龙头企业—庞氏集团带动全镇板材业585家,年完成产值50多亿,上交税2亿多。庞树贵实现了希望与梦想,也赢得了社会和上级赞誉。被评为“沭阳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沭阳县劳动模范”。庞树贵等农民企业家为家乡大地抹上了绚丽多彩的一笔。

今日的桑墟镇农村经济发展了,人居环境大变化,户户都是两层新楼。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居民房子变了,道路好了,环境美了。一位学生被县城学校录取后,她舍不得家乡美的环境,放弃了去县城读书机会,留在本地学习。

过去桑墟乡村脏乱差,一直是难治的通病。现在每年要从集体财政中拨出专款,用于环保卫生。现在从镇到村有专门环卫工作机构,有专业队伍,有一套切实可行制度。做到天天有人管,日日有人抓,条条制度有保障。注重硬件建设,配有专业工具,建筑存放垃圾池等。清洁队伍用汗水换来了靓丽而又美好的桑墟大地,应该多给他们赞扬声和掌声。

走访在桑墟的乡村一个新的景点,就是村村都有活动广场。2018年4月,针对基层群众对一些问题反映渠道不畅,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矛盾多了,意见也大了。为了密切干群关系,利用晚上群众休息时,集中到市民广场,镇村领导、有关法律者参加,与群众面对面提问题,解决问题。群众称之为“连心桥”,到目前召开24场次,2万多人参加,提出392条问题,解决380多条,满意达到百分之九十七。2019年12月11日省召开“全省加强治理提升乡村文明水平现场推进会”。姜若鸣代表桑墟镇作专门发言交流,还获得“2016—2018年度江苏省文明乡镇”奖牌。省委任振鹤副书记特别肯定了桑墟镇“广场夜谈”的先进做法,值得全省各地学习借鉴。

村民广场像城市公园那样热闹,充满了欢声笑语。从2019年11月28日镇公布方舒窑5个村广场提升改造中看出:舒窑对原有2273平方米广场铺设侧石、玻璃钢化粪池等投入49.5万元,可以看出桑墟党委对百姓需求的重视。

我们在桑墟见到的新农村、新面貌、新形象,这是百姓追求物质生活的新需求,也为农民带来了新希望,更是人们永远追求的目标和理想。连云港市吴成芳

中央红军干部团在雅安。

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敌人的飞机连续几天在头顶盘旋,扔下不少传单。这些传单的中心内容是:红军过得了金沙江,过不了大渡河。红军必蹈太平天国军的覆辙,全军覆灭。有的传单标题即是“毛泽东要成为第二个石达开”。

  红军果真会成为第二个石达开吗?这一问题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太平天国的故事,“上干队”多数人是知道的。但对石达开个人的故事,特别是对石达开在大渡河最后的结局,并非人人都清楚。

一次休息时,萧劲光让一个教员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太平天国著名将领翼王石达开这个人,尤其着重讲了石达开在大渡河全军覆没的故事:石达开因与洪秀全政见不合,于1857年6月率众十万从天京(南京)出走。此后数年转战于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地。1863年(同治二年)5月,被清军压迫到大渡河南岸紫打地(安顺场)一线。

自5月中旬至6月初,发动多次渡河战斗,终因敌人封锁、水流湍急,未能成功。最后在清军与当地彝民头领联合打击下,全军覆没。石达开也被残酷凌迟致死。讲了故事后,萧劲光组织大家分析石达开失败的原因,比较红军与旧军队的不同,一边行军一边展开讨论。大家认为,红军不是石达开,石达开的悲剧绝不可能在红军身上重演!

  事实很快证明,学员们的认识是完全正确的。5月25日——72年前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渡河失败的日子,中央红军先遣部队红一团的17名勇士以惊人的胆魄强渡大渡河成功,为大部队渡河夺得了第一个渡河点。接着,先头红四团以不可想象的速度和智慧,击破敌川康边防军的阻击,占领了泸定桥。几天后,中央红军大部队通过安顺场渡口和泸定铁桥胜利地越过了大渡河。蜿蜒百里,处处“乱石崩云、惊涛裂岸”的大渡河被征服了!蒋介石要让“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痴言梦语成为了笑谈。

  “上干队”是在安顺场渡河的。由于被安排在干部团的最末尾,萧劲光、周桓注意总结了前边渡河的经验,虽几次出现险情,在大家的努力下最后都化险为夷。

触景生情,既是书法家又是诗人的教员李一氓,渡河后当场赋诗一首,题目为《大渡河怀古》。诗句在忆及当年石达开“岂有渡来重渡去,翼王遗恨入西川”,“检点太平天国事,惊涛幽咽太伤心”后,充满豪情而又兴奋地写道:“十七人飞十七桨,一船烽火浪滔滔。输它大渡称天堑,又见红军过铁桥!”

李一氓写到:何涤宙同志要赶路到大渡河边去,试作架桥作业,他刚到宿营地,又马不停蹄的随刘伯承同志走了。给他一只油鸭子作路菜。

火腿是分给整个干部团,公家的菜便是油腻腻的煮火腿,糖冲藕粉,泡普洱茶,炒花生,油煎糖饼子。炊事员是忙着,学生也忙着,我也忙着,把菜盒子,一格一格的装满油鸭子,香肠,蜜糖,忘记了夜行军的疲劳,就是在那花园的厅子里,还翻着石印《桃花扇》。

  1935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在泸定城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决定部队继续北进,第一步,翻越千里雪山。随后专门召开会议,对翻越雪山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具体部署要求。

  此次行军,干部团被安排在中央军委纵队的前头。考虑到“上干队”部分人年高体弱,出发前,萧劲光与周桓一起研究了应对突然情况的方案,进行了全体动员。

强调提出“强帮弱、大帮小,走不动地扶着走,扶不行地抬着走”,务必做到“不掉一个人,不失一匹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