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宝宝起名(回民取名字大全)

#文史知识局#

著名清真寺--潜经清真寺

潜经村的出名,是因为这里出过一个名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誉为“小诸葛”。军阀新桂系代表人物,与李宗仁合称李白的白崇禧。

白崇禧就是潜经人。

据传潜经村白氏回族:世祖伯笃鲁丁,中亚人,成吉思汗西征时伯笃鲁丁随蒙古军队来到中国,后屡立战功被元朝皇帝委以重任。他的后代也在全国各地为国效力。他的后代当中有一支定居河南洛阳,元朝末年伯氏洛阳一支受地方当权者的迫害有弟兄两人(白文登、白文竹‘伯笃鲁丁后代到中原后分成几个姓氏’)带着一本《古兰经》一路南逃来到桂林漓江边的山脚下定居下来,起名“藏经村”后来改名潜经村。

潜经清真寺,始建于清代,原寺曾经被毁,现在的寺是由白崇禧1940年出资兴建,清真寺风格为传统木质结构,值得一提是,桂林存在很多木质结构的古寺。

潜经村是一个回族村落, 但如今当地的老人懂得伊斯兰教基本常识的也所剩无几,他们的生活习惯也与其他民族无异。

原来有一位90多岁的老人,还坚持着清真的饮食习惯,每天自己做饭吃,着实令人钦佩至极。

如今,这位老人已经复命归真了。

现在,该清真寺马文青阿訇在此默默坚守。

图片来源于微博:叶哈雅

公元1371年,一个叫马三保的回族男婴,诞生在今昆明的一个穷苦人家庭。他可能从没想到,这一生会跟几千公里之外的皇家发生关联,并闯荡出流芳百世的英名。

10岁以前,马三保一直是穷人家的孩子。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虔诚的穆斯林,他们教育马三保好好做人,成年后要去麦加朝圣。

10岁那年,明朝大军的铁蹄打破了他宁静的生活。在与明军的大战中,云南首领大败,许多人做了俘虏。马三保也因此远离家乡,来到明都城南京,过上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生活。

明朝有一个规定,凡是未成年俘虏入朝服役,必须要执行阉刑。年少的马三保,就此成了一名阉人。在他14岁那年,又随军来到燕王朱棣的府邸中服役。

马三保不知道的是,这位比他大11岁的燕王,后来成了他人生的贵人,助他成就了伟业。

马三保可以说是在朱棣的眼皮子底下长大。因他本身就聪明伶俐,机敏过人,很快脱颖而出,获朱棣赏识,被提拔为贴身侍从。

1399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马三保跟着朱棣南征北战,出生入死。郑村坝之战中,马三保出谋划策:“直接攻打李景隆部,定能获胜。”后来,果如马三保所料,北军大获全胜,史称“郑村坝大捷”。

经此一战,马三保的军事才能得以凸显。朱棣因其战功卓著,赐他姓“郑”;又因他小时候,父亲曾为他取名“和”(平和安宁之意),马三保从此改名叫郑和。

1402年,朱棣登基称帝。朱棣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励精图治,发展经济,大明朝国富民强,国泰民安,史称“永乐盛世”。

郑和的发展也很不错。他虽然没有家庭子嗣,但生活富足稳定。后来他开始信佛教,刊印佛教书籍,积德行善。

四海升平之后,朱棣又有了新的追求,他想知道海洋之外的世界是什么模样?他决定派舰队出海,去探索未知的秘密。而这个舰队的最高领导——钦差总兵正使,朱棣经再三思考后,决定由郑和担任。

之所以选郑和,朱棣是有充分的理由的:

1、朱棣了解郑和,他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

2、郑和信仰伊斯兰教和佛教,这对于他日后开展外交之事应是有帮助的;

3、郑和正当壮年,身康体健,体格魁伟,能胜任远行。

1405年7月11日,郑和率领明朝庞大的海洋舰队,从苏州刘家河浩浩荡荡出发了。他不知道的是,他人生的巅峰之旅也就此开启。

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跨越半个地球,出使36个国家或地区,与西洋各国建立友好睦邻关系,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开展海上贸易,大力展扬了大明朝国威,圆满完成了出海目标。

在这七次出海中,郑和充分展露了他作为一个航海家、外交家的风采和才华,进退有度、有礼有节,堪称中华民族最早、最出色的外交官。

第一次下西洋,在爪哇国,郑和船队的人登陆贸易,被爪哇国的东王误杀170多人。当时部下怒愤填膺,纷纷要求与爪哇开战。

郑和率领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船队,打败爪哇国的东王,就像捏死一只蚂蚁那么容易。但郑和想到,打仗是可以打胜仗,但是就不能完成使命和任务了。

他以一个外交官的头脑,冷静有礼地与爪哇国的东王进行交涉。他这头很冷静,可东王一听自己误杀了大明的人,吓得屁滚尿流,赶紧向朱棣请罪。这件争端最终以罚款和平解决。

1409年10月,郑和第三次下西洋。航行途中,他发现锡兰山国王亚列苦耐尔心怀不轨,企图谋害船上的船工。郑和发现后,立刻离开锡兰山,前往他国。

回程时,船队再次经过锡兰山国。这次锡兰山国王假装友好,诱骗郑和到国内后,突然发兵5万攻打船队,还用大木头阻断船队的归路。

郑和分析:“锡兰山国王主动出击,国都肯定空虚,他们以为我们远道而来,不敢轻举妄动。如果我们这时候出其不意进攻国都,定能获胜。”

兵贵神速,郑和带领2000官兵连夜突袭锡兰国王城。他们破城而入,没费多少力气就生擒了睡梦中的锡兰国国王及家属,后将锡兰国王押送回明朝处死。

1431年1月19日,郑和第七次下西洋。这一次他完成了平生夙愿:到麦加朝圣,心满意足。由于年事已高,再加上旅途劳顿,在返航途中,郑和在印度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去世,享年62岁。

郑和是一个超级讲原则的人。他秉持“和为贵”的原则,不该打的仗坚决不打;但是该打的仗呢,要坚决打,而且打得彻底、漂亮。郑和因此赢得了“中国最早外交家”的身后美名。读者朋友,您觉得这样的郑和帅吗?欢迎给柴叔留言讨论。#历史#

#呼和浩特头条#探寻呼和浩特市区内的寺院、庙宇及教堂,你知道多少?

呼和浩特市过去也称召城,召即庙宇、寺院的别称。历经一年多的探寻,访问了呼和浩特的七大召八小召,七大召八小召地位众所周知,七大召除朋苏克召彻底毁坏外,六大召的发展状况参差不齐,八小召的状况有待完善,以后作专门阐述,这里不作赘述。

下面我把一年来对呼和浩特市区内所探访过的其它寺院及教堂作一个汇总报告,不足之处,万望批评指正。

1、千年古丰州城建于辽代,毁于元末的战火,原来白塔也是寺中塔

2、哈拉更村的龙王庙位于大青山南麓生态路边,一座有年头的龙王庙

3、莲池净寺坐落于大青山前麓哈拉更村,是呼和浩特新建面积最大的汉传佛教寺院

4、哈拉更老龙泉寺,隐藏在民居中

5、哈拉沁乾通寺依山而建,始建于明末清初,扩建后香火还是不太旺

6、五塔寺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寺内其它建筑早已坍塌,唯有此塔独存

7、清真大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不仅有清晰墙壁画,还有亭亭望月楼

8、已经成为纪念内蒙古革命活动遗址的大召前街财神庙

9、呼和浩特大盛魁影视城内新建的财神庙,为了一部电视剧而建,香火倒很旺

10、革命先辈们曾经在讨思浩广神庙利用办学作掩护,开展秘密革命活动

11、大青山前麓的“大圣庙”,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修缮重建于2015年

12、土左旗白塔寺古朴典雅庄严凝重,晨钟暮鼓里佛光普照草原各族人民

13、从壁画里走出的佛道诸神轮番布道,老丈夭古庙保护文物工作很到位

14、土默特此老山前的奶奶庙,有一首童谣把庙会唱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15、新城区保合少村北的娘娘庙属于清代寺庙建筑,保护文物很给力

16、新城区保合少观音寺,领会佛教的中心内容是:用自觉修善来净化思想

17、新城区保合少村五道庙,五道庙里供奉的五道将军是民间的称谓

18、园外园普安寺,园外园山庄里有九龙照壁、佛像、狍鹿、石雕貔貅与一对华表

19、弥陀寺,呼和浩特市观音寺下属安养院

20、毫赖沟里的永安寺,也称察罕哈达召,席力图召的属召选址独特

21、回民区东乌素图村观音亭,观音菩萨坐南朝北

22、新城区毫沁营村美佛寺遗址,那块碑石是年代的见证

23、汉传佛教千手千眼观音院坐落于呼和浩特市北郊公园北侧,与新体育场毗邻

24、赛罕区西把栅乡前不塔气村关帝庙面临拆迁

25、金川边宁古寺,原来这儿最初取名归绥老城,又更名明清博览园

26、回民区元山子三清观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攸攸板镇元山子村,建于1997年

27、呼和浩特号称漠南第一道场的太清宫就在落凤街,那些弟子是全真教祖丘处机的嫡传

28、呼和浩特市唯一幸存的文庙,是坐落在土默特学校里的土默特文庙

29、观音寺和宝尔汗佛塔仅仅一路之隔,二者建成年代却相差了200年

30、扎达盖河畔清真北寺、距离牛街、庆凯桥不太远

31、塔布秃勒亥,汉语意是五个大土堆,塔利村里有修复重建的塔布秃勒亥召

32、重游乌素图召群,庆缘寺、长寿寺和法禧寺都是保存完好的寺

33、新城区保合少镇姚家湾村龙王庙依山傍水,神灵护佑着山村

34、玉泉区东岳庙俗称孤魂庙,著名的孤魂滩事件曾是轰动全国的一次革命斗争

35、新城区南街利民巷路口有一座基督教堂

36、新城区三合村天主堂,历经百年沧桑巨变,复建后的教堂面貌焕然一新

37、呼和浩特天主堂外型酷似澳门的大三巴牌坊,这里还有小德兰修女会

39、马家店大桥旁,不仅有吉鸿昌将军题写的石刻遗迹,还有一个山神庙

40、红山口龙王庙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2016年重新修建

41、内蒙古靶场驾校东侧有新建的一座龙王庙

具体位置建议根据所在区、镇、村所在位置确定,最好用高德地图导航,才可以找到哦。若有遗漏,补充在评论区,非常感谢!

#洛阳头条# 作为洛阳人,你知道各区名字的由来吗?

涧西区,1955年成立,因位于涧河以西,故取名涧西。涧西区见证了洛阳工业水平的发展。

西工区,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北洋政府在老城以西建造兵营,称西工地,简称西工。

老城区,西周时期周公旦始建洛邑,就位于老城区。北宋时期设立河南府,金灭北宋后设“金昌府”,府邸皆位于老城,因基本保留了金昌府时的建筑格局,也就有了“老城”的名字。

廛河回族区,因辖区内有“伊洛瀍涧”之一的瀍河流过而得名。宋太祖赵匡胤出生地“夹马营”就位于瀍河桥东。孔子入周问礼就发生在瀍河,问礼碑就在瀍河区东关大街。

洛龙区,2000年成立,因辖区内有四大石窟的龙门石窟而得名。

孟津区,原孟津县,2021年撤县与吉利合并成孟津区。孟津历史要比洛阳更久远,夏朝属于孟涂氏封地,周武王伐纣时在黄河边会盟天下八百诸侯,也就是今天的孟津。

偃师区,原偃师县2021年撤县改区。商朝早期都城,后迁都后都城损毁。周武王伐纣胜利后,在偃师筑城息偃戎师(休整部队的意思),也就有了偃师之称。

江苏高邮的天山镇和新疆有什么渊源呢?

高邮湖西有个镇叫天山镇,这个名字很特别啊,附近并没有什么山叫天山的。但是这里已经很靠近江苏唯一的回族自治镇菱塘。

直到我看到了一位开店的新疆大叔,我突然有点明白了,也许这个镇曾经是一群新疆人建设出来的,为了纪念故乡所以取名天山镇?

只是新疆人为何会跑到这里建设了一个小镇,并在附近菱塘形成了回族聚居地呢?

在甘谷县诸多神灵之中,有一位即非道教正统神仙,也不是历代皇帝敕封,是死后被当地人们供奉成神的,他就是峰山开路,遇水架桥,逢凶化吉,有求必应的黑驴儿马三爷马三将军。

马三爷伏羌县(今甘谷县)渭河南石家大山人(也有说是李家大山,或者礼县),回族,生前在伏羌县衙担任皂班一职,因其为人仗义,乐于助人,扶贫济困,凡是当地人丢失东西,通过他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