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别人家出殡办丧事(梦见别人家办丧事正在出殡)

男子是吹唢呐的高手,很有名气。一次白家大户请他去吹唢呐,临时发生变卦,官府也请他去吹唢呐。男子左右为难,跟白家老爷说了一句话,白家老爷气得不得了。

山东人周化雨,原是朝廷命官,犯灭门大罪,逃到陈州落户,靠吹唢呐糊口。起初技艺不全,只为民间办丧事吹奏悲伤的曲牌,后来参加红事喜庆。

化雨中年得子,取名周宏。在化雨调教下,周宏艺冠中州。河南民乐界出了四大名将,即周宏、梅道、孙和尚、宋胡闹,这四大名将都是支官的喇叭头。支官,就是专为迎接官员的唢呐队。

康熙五十九年,周宏来陈州支官,接待的是郑县令。周宏身穿皮袄,显得很潇洒。

“你穿着楼上楼的皮袄,叫老爷我怎么个穿法?”

“你穿的是皇衣官服,我穿的是民衣俗服,怎敢与老爷相比!”

县官恼羞成怒,把周宏关押班房,多亏其父故交说话才得以保释。周宏出狱后,为躲避迫害,南下项城等地卖艺,后为光州府官留府支官。

周宏在光州一待就是几十年,直到乾隆十八年才重回陈州府,再次被聘为支官。没有迎送官员任务时,唢呐班也可接民活,周家唢呐班一年到尾闲不得。

一般红事用器乐,皆是提前预约,喜期定下后,再到唢呐班粘响器,一般要提前两个月,交几个定钱,写上字条。

如有变更,必在一个月前销号。因为那一日好期绝不只是一家有喜事,你不能误了人家出门挣钱。

白家三公子娶亲,派人定了周家唢呐。就在好期来到的头天下午,周宏正欲带人去白楼应事,又接到县衙通知,命周宏明天早饭后到城内支官。

周宏头昏脑涨。白家为名门大户,得罪不得,而官家更是厉害,过去自己为此吃过不少苦头,岂能再遭二遍罪?

若是一般人家,可以“破班”应事,可现在两家都是冲着他的名声来的,怎么办?按陈州规矩,唢呐班应该头天夜里住到新郎家,第二天早饭后去迎亲。

周宏先到白家向白家主人商量,说今晚吹上半宿,明早“破班”,一队去迎亲,一队去支官。

白家主人拒绝。响器是我们先订下的,等我们接回新娘,你再去哪儿吹请便!但明天不准离开这里,因为我请的是你周宏,众人一看不是你吹唢呐,让我面子往哪搁?再说支什么官?不就是一个七品吗?看看我家门楼,比他高几个品位!

周宏只好派人去到县衙说明情况,强调这是多年不遇的巧劲儿,望另请高就。

“你说得轻巧,这支官一差怎能随便更人?来的官员大多知道周师傅大名,若换了别人新官一定认为是怠慢,那可是让我们吃不了兜着走!今晚有事可以不来,明天别误了班!白家粘响器早,也是实言,但他再早也早不过官家,周师傅早就被我们聘下了!”

周宏的徒弟向师傅一说,周宏长吁短叹。

徒弟劝道:“明天破班儿,由我先去县衙顶着,不中再说!”

白家已搭好乐棚,周宏便入棚开吹。第二天一早,周宏把唢呐班一破两队,由徒弟带几个人去衙门应差,自己去迎新娘。

白家主人把唢呐队看管起来,说要“破班”你们为何不来时破开,现在到了我们家,一场大喜岂容你们破来破去?不把新娘迎回来,你们哪也不能去!

周宏生怕得罪官府,央求说:“您老高高手我们就过去了,请给我留条路!”

“我们一场大喜,你们如此破来破去,是何道理?”

“谁知道会赶得这么巧!若知道有这,当初我说啥也不会接你条子!”

白家主人说要给周宏颜色看看!周宏吓得面色发白,哪里还敢“破班”?县衙也派了差役催周宏去县城支官。差役害怕白家权势,混进白府,取走周师傅的唢呐,留下口信要周宏去县衙支官。

这一下,给白家主人找到了借口。周宏一再解释,白家主人就是不信!因为有刚才的话作证,你压根就没把白府放在眼里,而是从昨天一来就央求着去支官,看我不放,才故意让人偷走唢呐,刁难我!

周宏跪地:“事情到了这步,只好求老爷放我去支官了!”

“你怎么如此怕官?”

“我如果不怕官,难道还会怕你吗?”

“你怎么能说出这等话?”

“就因为我怕官,所以才怕你!如果有一天我连官都不怕了,你在我眼里还算什么!若论官,我父亲当初是朝廷命官,你这小小白府算什么?若论理,谁也一竿子打不到底儿,多朝后看看点儿为好!我爹我爷做梦也想不到他们的后代会在这受一个乡绅的气!”

白家主人气得双手发抖,但还算悟出了周宏话语间的分量,说:“你去支官吧!”

周宏带人赶到县城,但新任知县的轿子已来到县衙大门前。新任知县是个明白官,望着满头大汗的周宏,问了情况,叹道:“这不怪你,全怪我官小!若我是个道台,那白家敢吗?”

周宏磕头谢罪。知县又说:“你来了,也得给我挽回面子!今天我只听你一声唢呐,把我从这里迎到县衙就得——先说好,不准两声,直到老爷我走到为止!”

周宏憋足气,唢呐长啸,吹了一袋烟工夫,知县还未走进县衙,一声闷响,周宏倒地身亡……

故事改编自《陈州唢呐》。

本文和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环环想说,

周宏是被有钱的白家和有权的知县逼死的,吹唢呐的人在那个年代是被瞧不起的,他们只能任人宰割。

#故事# #情感# #我要上头条#

公元前179年,周勃和陈平诛杀吕氏,拥立刘恒当皇帝,周勃被封为右丞相。陈平劝他:“你现在文官第一,又手握兵权,恐怕周家要大祸临头了。”

周勃是沛郡丰县人,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周勃早年是个唢呐手,平时喜欢练箭 ,碰到有丧事的时候,就去帮人家吹吹唢呐,混口饭吃。

刘邦在沛县起兵后,周勃加入了刘邦的反秦大军,跟随刘邦南征北战,期间立下了无数战功。后来刘邦击败了项羽,建立了大汉,周勃被封为绛侯。

刘邦临终前,因为母强子弱,怕江山改姓,安排了四个托孤大臣,用以对抗吕氏集团。曹参、王陵、陈平、周勃,尤其是周勃,手握兵权,刘邦在临死前断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

刘邦做梦也没想到,他的断言遭到周勃的疯狂打脸。

吕雉不死,无人敢动;吕后病逝,周勃就开始秀了。朝堂上刘氏功臣集团联合起来,以周勃、陈平为首,对吕后集团进行围剿。前提就一个,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

吕后死时,皇帝年幼,很多刘氏子嗣都盯着皇位。其中最有资格的当属刘邦长子刘肥的儿子刘襄。

周勃和陈平一合计,陈平就出了个损招,让刘襄打出平定诸吕的旗号,在齐地起兵。刘襄真的起兵了,朝堂上说的上话的武将只有周勃,周勃名正言顺从吕禄和吕产手中接过了兵权。二人没了兵权,一个被斩杀在厕所,另一个直接死在了家中。

斩草不除根,后患无穷,因此但凡和吕后有点关系,都被周勃杀光了。周勃抬头一看,皇位上还有一个,这个可是吕后的亲孙子,不能留!

还有刘盈的那几个宝贝儿子,也流淌着吕氏四分之一的血统。找个什么理由呢?陈平又出来了:刘盈不孕不育,这几个小皇子都是吕后安排的假种!

周勃一想,对啊,这都是吕后那老妖婆搞的鬼。就这样,刘弘与他的几个兄弟,悉数被周勃除掉了。

选谁当皇帝呢?大臣们都看好刘襄,刘肥长子,又第一个起义反吕。这不是周勃的选择,他要选一个好控制的,且原来毫无机会的人继位,这样才能利益最大化。

小透明刘恒就满足这样的条件。史书记载,刘恒接到周勃的邀请后,起初很犹豫,他担心被周勃骗到长安,稀里糊涂的成为周勃的刀下之鬼。

最后几番试探,才发现周勃没了回头路,只有拥立他当皇帝。刘恒刚登上皇位,就封周勃做右丞相。每次下朝,都要目送周勃离开后,才敢离开朝堂。

自古以来,又有几位臣子,能有如此待遇?所以陈平言他周家祸不远矣时,周勃是不相信的,自己位高权重,皇帝给面子,又能有什么祸端呢?

但周勃毕竟行走官场也是老手,又素佩服陈平的阴谋,因此问陈平何解?

陈平道:“鸟尽弓藏,你只需请辞告老还乡,交出权力,自然可以保你一命。”

周勃不是傻子,被陈平一点拨,立马就看清了自己几乎是在玩火!周勃请辞,刘恒连挽留都没有,就放他离开了。

周勃回到老家后,心神不定,总觉得自己会步韩信、彭越和英布的后尘。有官员来拜访,周勃就身披铠甲,令家丁们拿起武器保护自己。

莫名其妙有人就诬告他谋反,汉文帝下令将周勃抓到了长安的监狱。幸好薄太后相救,这才逃过一劫。周勃对儿子们说:“为人臣,功高震主者必死。”但他的孩子们年轻气盛,根本不能理解。

周勃去世后,他的大儿子周胜之继承绛侯爵位。他继承绛侯没多久,就弄出了个杀人罪名,被汉文帝砍了脑袋,连封国也被除名。

汉文帝又把周勃的爵位封给他的二儿子周亚夫。汉文帝临死前,和他老爹一样,将周亚夫作为辅佐大臣留给了他儿子汉景帝。汉景帝刘启雄才大略,和他的父亲刘恒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

汉景帝三年,吴王刘濞等多位藩王,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举兵50万,发动叛乱,围攻梁王刘武,剑指长安。

周亚夫临危受命,亲率10万大军前去平叛。刘武三番五次派人向周亚夫求救,周亚夫都没有出兵。因为周亚夫知道,以10万对50万,兵力不占优,败多胜少,不如正面诱敌,出奇兵断其粮草,叛军远道而来,粮草不足,自然不战而胜。

周亚夫向汉景帝说明不支援刘武的原因,汉景帝同意了。于是周亚夫先烧粮草,后断叛军退路,不到三个月,就把叛军全部平定。但自此之后,梁王刘武就记恨周亚夫,处处诋毁他。汉景帝想到父兄多有死在周周亚夫之父手中,也慢慢开始疏远防备他。

有次汉景帝宴请功臣,而唯独没给周亚夫的桌上放筷子,周亚夫很生气,自己拿了筷子。

汉景帝道:“莫非你是对朕的安排不满意?”周亚夫气得饭都不吃就走了。汉景帝叹息道:“如此骄横,怎么让我放心留给太子呢?”汉景帝杀心已生,不久就找了个理由,将周亚夫打入大牢。

据说是周亚夫的儿子贮备了五百副白衣白甲用于陪葬,有人知道了汉景帝的心思,就诬告周亚夫谋反。

周亚夫欲哭无泪:“这些都是葬礼用的东西,不可能造反。”

诬告他的廷尉竟然说:“那就是你准备到阴间去造反。”这种荒唐的理由,汉景帝居然不置可否。周亚夫在牢中气得绝食,五日后就饿死了。

周亚夫之死既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未尝不是刘氏子孙对周勃枉杀刘氏子孙的报复。#我要上微头条# #历史#

民间故事:刻薄嫂子与可怜的小姑子

#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奇人怪事##你认为人世间最美的是什么#

婆媳关系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婆媳关系不好相处也是普遍存在的家庭问题。其实,在家庭生活中,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姑嫂关系,姑嫂关系虽然不像婆媳关系那样复杂,但是处理不好,也会带来大麻烦。

今天讲的故事是:嫂子为难小姑子,欺人太甚;得怪病身亡,终食恶果。

清乾隆年间,在南京有个姓张的大户人家,老张头儿年轻时走南闯北去经商,积攒了不少的财富,家里的房子盖得很气派,还置办了不少土地。

老张家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儿子名叫张大宝,女儿名叫张香兰,哥哥比妹妹大十岁,因此从小大宝都很疼爱妹妹,兄妹俩人的关系非常好。

在大宝十八岁那年,媒人为他说了门亲事,女方是隔壁村儿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名字会罗。

这会儿罗长得还不错,丹凤眼、吊梢眉。结婚以前,这会罗小姐和大宝相处得还不错,一段时间接触下来,两人都还算满意。大宝觉得会罗除了脾气大点,其他方面都还好,是个知书达理的好姑娘。

娶过门来,这会罗渐渐表露出了自己的本质,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温柔,总想着自己把握家里的财政大权,不仅如此,她的虚荣心和嫉妒心还特别强,见不得别人好。

会罗和公公婆婆的关系处得非常不好,整天打骂婆婆,说他们是没用的老东西,原本挺和睦的家庭,把这个凶恶的妇人搅和得乌烟瘴气。而那大宝也是个没用的东西,他早已被妻子降得服服帖帖的,什么话都听她的。

家里有这么个儿媳妇,老张两口子没少生气,但是为了儿子的幸福,他们也只能忍声吞气。公婆越是这样,那儿媳妇就越蹬鼻子上脸,觉得他们好欺负,欺负起人来变本加厉。

人总是生气,就容易得病。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了几年,老张两口子相继去世了,留下十几岁的香兰跟着哥嫂一起生活。

公婆去世后没人可欺负了,这会儿又开始欺负小姑子香兰。她根本容不下香兰在这个家里,总是嫌弃她白吃白喝,还总是甩脸子给她看,天天不是打就是骂。

刚开始的时候,这嫂子还能让香兰吃饱,可是过了没有一个月,嫂子就开始嫌弃小姑子在家吃闲饭,不再让她和夫妻俩在一个桌上吃饭,每次给些剩饭剩菜来应付。

香兰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都吃不饱,晚上饿得睡不着觉。有天半夜实在饿得受不了了,香兰就到厨房拿了半个馒头,好巧不巧,这时嫂子正好起夜看见了她。

嫂子过来就是一顿拳打脚踢,把馒头扔进了猪圈,还骂香兰是小偷,香兰被气得直掉眼泪。要说这哥哥也是个“窝囊废”,他心疼妹妹,过来说了两句好话,却被那恶妇一起收拾了一顿……

这年中秋节 ,会罗和大宝带着各种贵重的礼物去娘家走亲戚。临走前,会怕香兰偷吃家里的东西,把米和面都藏了起来。

到了中午,香兰去厨房找东西吃,却发现这里一粒米都没有,这明摆是嫂子故意不让自己吃饭啊!香兰越想越气,实在受不了这种屈辱,一时想不开就轻生了。

大宝回家见妹妹已经没了气息,哭得是一把鼻涕一把泪,而会罗却丝毫没有表现出一点伤心的模样,不仅如何,还暗暗高兴,认为自己甩了一个“拖油瓶”。

香兰的丧事也是办得很简单,什么东西都是用得最便宜的。

香兰死后第七天,会罗晚上做梦突然梦到香兰回来了,她手里拿着一根毛笔,毛笔上沾满了朱砂,在会罗的脖子上画了一个圈,然后就消失了。

会罗吓得立刻醒来过来,发现是个梦后,胡乱骂了一句又睡了过去。

谁知,第二天醒来,会感觉嗓子非常疼。看了大夫,吃了很多药却一点也不管用,嗓子却一天天更加疼痛起来。会罗觉得嗓子里面似乎长个肉瘤,这肉瘤在一天天变大,渐渐地连饭都吃不下了,没过多久竟然活活饿死了。

朱元璋做了一个梦,后来亲自给朱棣剥桔子,马皇后:快跑他要杀你

朱棣,明成祖

朱元璋之四,大明三代帝王,朱棣在政坛上可谓称得上一代帝王。朱棣继任后,推行了一套减税、发放农具等优惠措施。

他对官吏的严苛,规定当地的官员要对百姓的日常情况有深刻的认识,对他们的苦难置之不理,一旦被查出,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在政治上,依然是削藩、强化中央集权、整顿官僚体制、设立了内阁、东工厂。

此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朱棣对官员进行了改进,并逐步在朝堂上建立起了一个新的内阁体制。我们所熟知的“御林军”实际上早在朱元璋时代就被废止了,而此时由朱棣重新使用。

朱棣在军政方面,也是极为强势,数次出兵,亲自出马。后来为了巩固对北方的统治,后来迁往北京,成为了“皇帝护国关、君王亡国家”的先驱。

如果换做以前,朱棣一定会说:“我参加过数百次战争。在外交上,他让郑和下了一趟西洋,与各国交好,为大明增光,可谓是声名赫赫。

总体而言,朱棣在政事、军务上都十分刚烈,为明王朝营造了较为安定的局面。正是这样,朱棣才会有闲暇,也会有时间,从事与文明相关的事务。

例如,朱棣命翰林学士谢晋等人,广泛搜集各种典籍,编撰成书,浩瀚无边。最后,于次年冬天编纂出一本巨著,被朱棣称之为《文献大成》。

此后,朱棣以此为根据,令姚广孝等人重建,从有了书约,凡经、史、子、集、百家诸书,皆囊括其中,永乐五年,朱棣为其题为《永乐大典》,是一本史无前例的巨著,在当时都享有盛誉。

也许有人只是听说过该书的名字,却不知道该书的真正意义,因为这本书总共有三点七百万个单词,比《大英百科全书》和十八世纪中期的《法国百科全书》还要多。

光看这首诗的数量和篇幅,就足以说明这部作品的不凡,堪称明代最大的百科全书。从这一点上来说,朱棣还真可以称得上一代帝王,可谓是一代枭雄。

然而,就是这样一代帝王,他的继任之路也是曲折的,除了与朱允炆一战之外,更是险些被朱元璋所害。到底是什么来历?

朱元璋晚期的严厉政令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晚年的时候,是一片漆黑。据说朱元璋在这六年里,屠戮了大半个朝堂,并不是危言耸听,光是胡惟庸和蓝玉案,就涉及到十数万条人命。

从他的观点来看,朱元璋并没有错。朱天子汲取了上一代的经验,以为是大臣权力过大,才会造成帝国的衰败。

于是朱元璋废黜了宰相,将六大部落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而朱元璋也在这时遇刺身亡。朱元璋之子朱标过世之后,朱王朝的统治更加残酷。

听说他还创出一套“庭仗”,只要有人不服,就可以在法庭上打官司。很多大臣上了朝廷,都会和自己的亲人告别,这是他们最后的告别,他们很高兴自己还能多一次生命。

从这里可以看到,明代晚期,人人都要谨慎行事,而朱棣的危局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这里面自然有很多原因。

朱棣之危,马后之言

朱标去世后,朱元璋由于年纪和政治经验不足,对朱允炆的担忧就很深。所以朱皇帝时刻关注着谁要造反,谁想独裁,谁就会被他杀死。

一日朱元璋在一个梦境中看到一名身披金色盔甲的男子向朱元璋施压。朱元璋做梦都睡不着,还在琢磨着,自己的那个梦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件事情,他也跟马皇后说过。

正巧朱棣来拜访朱元璋,参与了朝会。当群臣商议着该怎样才能突破那座巍峨的高墙时,朱棣郑重地说:“只要用火炮,无论多高的城墙,都会被打穿。”

文武百官听了这话,无不称赞朱棣英明神武,朱棣更是洋洋自得。但是,朱元璋却不这么认为。第一,朱棣有造反的实力,第二任皇帝也有这样的实力,第三个儿子,就像是一个穿着金色盔甲的男人。

朱元璋下了朝堂,对四公子朱棣向来不上心,但他还是召见了他,为他削了一只桔子,还剥了皮。朱棣也是一脸懵逼,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父亲会帮自己摘橙子,但一想起这是自己的父亲,他就很开心。

朱棣和父亲说完话,就找到了马后,将这件事情说了一遍。然而,马后却吓得脸色发白,让朱棣赶紧逃命,并且把朱元璋在睡梦中的情况说了一遍。

“橘”一字一句地读成了“予”、“椅”,而桔黄则象征着帝王之位。而且,剥桔子要去掉你的筋脉,也就是要扒了你的皮,朱元璋已经动了杀机,你赶紧走,别在这里逗留片刻。

想到这里,朱棣赶紧返回自己的封地,开始韬光养晦,渐渐让朱元璋死心,眼看着自己的孩子逃走,朱元璋也没有办法,只好作罢。

但朱元璋生恐别人篡位,所以在临终前,并没有让自己的几个孩子来主持丧事。再往后,我们都清楚,因为朱允炆的割据,朱棣继任了他的外甥,成为了明朝的皇帝,这或许就是上天的安排。

你认为这是怎么回事?

#史图馆历史问答#2022.02.10

1.他生在一个群雄混战的时代,其家族堪称武人世家,祖父统领一方,在当时也算是颇有威名。然而祖父在征战中不幸遇害,家族群龙无首,遂走向衰落。

2.他的父亲并无祖父的才能,其势力也不复祖父昔日之盛。之后父亲又意外身亡,年少的他接手势力,却又丧失了地盘,无奈长期寄人篱下,隐忍于世。

3.此时一位堪称叛逆的英杰横空出世,此人起家于一隅,横扫四方,创立霸业,威震天下。他与之联盟,但实际上不过是其附庸。然而此人后来却在西进中遭逢变故,其本人可以说也因此而死。

4.蛰伏数年后,他开始图谋取代那名新主。经过三次大战,反对他的联军被击溃,新主也身死国灭。不过他的政权早在第一次大战后就建立起来了,而他此前长期坐镇的某城如今已拥有了首都地位。

5.他贵为开创之主,也曾有过被强敌打得狼狈逃窜的经历,但他能将他人战术纳为己用,终归笑到了最后。上述大战结束后第二年,他传奇的一生便宣告谢幕,其死亡很大程度上跟他乱吃东西有关。

6.他之后又历两代子孙,最终得以奠定家族百年基业。但数百年之后,面对海上袭来者和林立的强藩,他的后人已无力应对,虽说下属臣民也曾有“尊攘”之举,但其政权终落得个垮台的结局。

请问,他是谁?

【本题作者】源光崇

【本题难度】较难

【上期答案】贾逵

【上期易混】诸葛亮

【上期解析】

1.贾逵生于174年,少孤而贫,他“戏弄常设部伍”,使他的祖父甚表奇异,说:“汝大必为将。”并向他口授兵法数万言。(未记载诸葛亮自幼便喜好兵法。)

2.孙资:“逵在绛邑,帅厉吏民……挺然直志,颜辞不屈;忠言闻于大众,烈节显于当时,虽古之直发据鼎(蔺相如、叔詹),罔以加也。其才兼文武,诚时之利用。”(诸葛亮是自比管仲、乐毅。)曹操命令贾逵领弘农太守。后贾逵虽因事获罪被免职,但曹操仍然很赏识贾逵。

3.曹操拜他为谏议大夫,与夏侯尚并掌军计。曹操在洛阳逝世,贾逵以谏议大夫负责办理丧事,曹彰由长安赶来,问曹操的玺绶时,贾逵则严肃地说:“天子在邺,国有储辅。先王玺绶,非君侯所直问也。”表明尊重曹操和其选立的继位人曹丕。

4.贾逵在任豫州刺史期间,革新吏治,锄强抑暴,兴利除弊,政声卓著。建兴六年(228年),曹休中周鲂计,贾逵击退吴军,支援曹休。

5.贾逵任豫州刺史期间,凿通运河,时称“贾侯渠”。司马懿病重时,梦见贾逵、王凌为作祟,不久去世。

#历史#

我的满姑娭毑,叫湛莹仙,是我家的大恩人,几十年如一日照顾着湛家。可是,那年,姑娭毑因为家里遭遇了变故,临时到我们家来借住一段时间,妈妈竟然把洗碗的事安排给了姑娭毑做。一向孝顺的妈妈,怎么会这样子?

 

姑娭毑是爷爷的小妹。

我的曾祖父死得早(1月9日头条文章已讲述),曾祖母带着一个儿子和四个女儿在老家艰难度日,其中儿子就是我爷爷,满姑娭毑是四个女儿里最小的那个。

 

湛家书香门第,我爷爷从小饱读诗书,白天到私塾当先生,晚上回来就教姐妹学文识字,所以,四个姑娭毑虽然都没有进过学堂门,但学识水平都相当高。

 

满姑娭毑20岁那年,文家铺的大户杨姓人家托人来说媒了。杨家开袜厂,家大业大,是当地赫赫有名的有钱人家。民国时期,谈婚论嫁最讲究门当户对,而杨家偏偏看中了落魄湛家的女子,可见,满姑娭毑当年“知书达理”“聪慧贤淑”的名气传得有多远。

我说三件与姑娭毑有关的事:

 

第一件:我爷爷去世。爷爷从起病到去世,总共只有三天时间。

 

第一天,感冒,爸爸请了当地赤脚医生(民间医生)来看病。那时候的赤脚医生厉害啊,中医西医样样都来,还同时给猪打针,给瘟鸡开药。医生给爷爷开了三副中药,妈妈去抓药,回来煎了一副给爷爷喝掉;

 

第二天,畏寒,爷爷身上盖两床棉被还喊冷,妈妈不敢给爷爷煎药喝了。爸爸在出工,休憩的时候,来了一位算命的吴瞎子,爸爸就报了爷爷的生辰,算个命。吴瞎子算了算,脸色变了,说“此人已到限,粮已断。”爸爸很生气,骂了吴瞎子一顿;

 

第三天,出了太阳,爷爷想晒太阳,我当时还只有三岁(我能记得三岁时候的事),我陪着爷爷晒太阳。妈妈问爷爷好点没,想吃什么。爷爷说,还是不舒服,要妈妈把中药煎给他吃。妈妈就认真煎药。喝完那碗药,爷爷又开始发抖,冷,妈妈扶他躺到床上去了。爷爷要我妈妈去把我爸爸喊回来,交代:

“你们以后遇到困难的事,不要跟其他任何人讲,只跟你们满姑说。”

 

爸爸有不祥预感,就哭,和妈妈一起哭。爷爷说:“哭什么,伢子,人固有一死。”说完,爷爷脑袋一偏,就走了。

爷爷走了,家里顶梁柱倒了。爸爸马上到队上找人帮忙,跑一趟长沙。(那时候,杨家的工厂已经迁到长沙,归国有了,姑娭毑和姑爷爷都成了国有企业的正式职工),那人第二天凌晨翻山走到川山坪,坐火车到长沙,转公交到我姑娭毑家;第三天,姑娭毑和那人一起,辗转到湘阴湛家,已经是天断黑了。爷爷的遗体一直摆放在床上,家里没有一分钱,等着姑娭毑带钱回来买棺材,办丧事。

 

第二件事:我的中考。八十年代,农村的孩子都一门心思想考中专跳农门。我当年是学霸,考中专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可那年偏偏考砸了,离岳阳卫校录取线还差8分。考不起中专,就辍学外出打工,我们所有同学几乎都同遭遇。我也做好了出去打工的准备。就在我悲观丧气的时候,姑娭毑写信来了。信里说,听到我没考上中专,要我不要受急,必须要读高中,读一中!信里还说:一中的分子如果差了,就去读黑市的(就是交建校费,可以适当降低录取线的那种。)那年,一中的建校费是1500元,当年一中的学费是120元。信里说,建校费不用担心,姑娭毑已经准备好了。其实,那时候,姑娭毑只是航运公司的一名普通会计,工资很低的。

 

第三件事:居委会真正好!姑娭毑退休后,为了多赚钱,就到居委会上班,同时,还兼职了几家私企的会计工作。我考上大学那年,在姑娭毑家住,姑娭毑要我白天跟她一起去上班,她说:“居委会真正好!水尽量喝。”姑娭毑每天不停地喝水,上午两大霸缸,下午又是两大霸缸。在姑娭毑的心里,不要钱的水,可以随意喝,那就是人生之大幸福了。可见,姑娭毑那些年,给娘家的钱,是怎么从牙齿缝里省出来的。

姑娭毑80岁以前是不洗热水的,我一直以为姑娭毑是火体,需要冷水降温。后来,我在她家住久了,她要我也莫洗热水,说热水太贵。姑娭毑80岁以后跟她女儿住,女儿家热水不要钱的,她就再也不洗冷水了,每天临睡前洗热水澡。知道姑娭毑为何如此如此省钱吗?因为她要资助娘家,为了防止被婆家人瞧不起,她给娘家的钱,从来不花姑爷爷的,也从来不找子女要,她的钱全部是她自己的劳动和节俭所得。

 

那年,姑娭毑家庭遭到了一些变故,她就回乡下湛家住一段时间。她刚来,爸爸妈妈把她当祖宗捧着,好吃好喝伺候,她生气了,说我们把她当外人。那天,妈妈说:“满姑,我们全家都讨厌洗碗,以后,洗碗的事,交给您,可以不?”这一招很灵,姑娭毑开心接受。她每餐都把碗洗得干干净净。

 

人老了不可怕,可怕的是成为累赘;

有一种孝顺,叫享受老人的“余热”。

 

姑娭毑是疫情最严重的那年去世的,享年91岁。因为疫情,骨灰寄存就殡仪馆,一年后才落土。落土的头一天,我做了个梦,梦见去接姑娭毑回家,姑娭毑见四下没人,悄悄塞给我一张红票子。醒来后,我痛哭,姑娭毑呀,您都去了另一个世界了,心里还在牵挂着我们。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啊!

“你二爷爷就剩一口气了,现在往回村里走了,快起床吧,你和你弟估计也得回去了。”

一大早还在做梦呢,被我妈告知的这个噩耗惊醒了。

年前听说在包头的二爷爷快不行了,最近几年一直常住医院,尤其临近过年的时候还进了一趟ICU,差点就不行了。

之后抢救过来,住院一段时间就回家养着了,回家之后还是得一直吸氧呢。

本以为病情已经稳定了,慢慢养养还能再享受几年的天伦之乐。

没想到这么快就不行了。

爷爷家总共有兄弟六个,还有一个妹妹。如今在世的还有四个,爷爷是老大。

但鼠年年尾,奶奶在家族群里说三爷爷在自己家生炉子中了煤毒,缓过来之后状况一直也不好。

刚前几天身体状况更恶化了,已经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了。

因为三爷爷是无保户,无儿无女。在村里也一直是爷爷奶奶照顾他多一点。

他生病之后村政府雇了一个专门的人照顾,爷爷奶奶年纪也大了,而且今年身体也不好,真是没再多精力再照顾这个弟弟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三爷爷如今在县城里的医院检查着,二爷爷在回村的路上。

而五爷爷又得了肺癌,还是晚期。家里经济状况也不好,不想再白花钱在医院耗着了。

本来还说在市里撑到十五就回村里了,如今看来,都得提前回去了。

我和弟弟年前到家的时候,一起聊到这些事,我爸就很担忧说,明年估计得回去忙这些白事好长一段时间了。人都老了,不知不觉都已经到了这一步了。

我二爷爷三爷爷都没有儿子,做白事时的一些礼仪都需要我爸这个大侄子去做。

这两天可真冷,天变得好快。让人一下子那么难接受,和这变幻莫测的世事仿佛约好了似的。

#我要上头条# #人生在世# #孝道# #变天#

今天,2022年4月17日,永远需要记住的日子!

在今天,2022年4月17日,我永远失去了我的父亲,和他离家住养老院的日期正正好好5个月。

目前的上海,几乎整个城市都处于封闭状态,随处可见的临时护栏将一个个小区围住,被封闭的居民基本上都在居家隔离,整个城市停滞不前了。

早上7点半被手机铃声惊醒,在这种时期,此时来电属于过早了,一看号码是我哥(第二次这么早来电话,上次来电是2021年10月8号告知父亲在家摔倒后入上海市浦东新区公立医院),心中飘过些惊恐,接通电话后我问出了什么事?他说养老院来电说我父亲不行了,要赶紧去。(我和养老院都在浦西,我哥和我妈在浦东)

大惊,然后和他商量起来,我哥家、我妈家现处于封控区,我家是防范区,他现在不知道能否出小区,我说我先去,出门前家里做了一些安排,猫粮和水加足,做好三天不回家的准备,带上每天吃的药和手机充电器、口罩等,关闭不用的电源,在小区大门口正好遇到志愿者的负责人,我告知他要外出去杨浦区养老院(距离15KM),我父亲出问题了,我需要前去处理,预备去社区报备并开通行证。

在社区办公室,工作人员查清我最近的抗原结果都是阴性后让我当场做抗原检测,结果为阴性,开情况说明给我,但没有交通工具,需要自行解决。

出门后骑共享单车(无私家车、路上没有出租车、手机上打车软件全部停用),路过派出所,向值班民警询问能否帮忙解决机动车交通工具,被告知没有。继续前行,在高架下遇一警察的巡逻车在执勤,上前求助,警察检查我的这几天的抗原结果(手机里每次都有拍照上传给楼组长报备)、社区的情况说明、养老院发来的微信内容后呼叫总台,说清情况后总台同意让另一部巡逻车前来送我到养老院,时间不长,来一辆警方巡逻车,二位警察互换信息后再次检查我提供的相关资料后让我上车,专车送我至养老院。在此非常感谢上海市黄浦区的交警队!否则我至少需要三个半小时以上才能骑到养老院(这还不包括路上可能出现的检查需要的时间)。

在警车上,我得知我哥已取得社区的外出许可,但必须要先去仁济医院东院做核酸,然后就和我在养老院碰头,

到养老院后得知我父亲早上六点四十吃完早饭还正常,到早上7点护工交接班时发现我父亲血压都没有了,所以着急联系家属,120急救车来现场抢救无结果,人已去世,在120救护车医生按流程开具了我父亲的死亡证明。

因为此前从未想到父亲会突然离世,所以没有任何准备,根据养老院提供的白事一条龙的电话联系对方,被告知现在上海疫情期间,遗体直接被殡仪馆的灵车送至火葬场,当天火化,无任何吊唁仪式。在付清所有费用后我和我哥给父亲擦了脸、手,套上白事先生提供的西装,给他老人家磕头(也代未到场的家人磕了头),在灵车出发时我哥、我、我侄长磕送别。

因母亲一人独居且小区封闭,不能出来也不能派人进去,她患有高血压,我们怕她接受不了现实后发生意外,到时一点办法也没有,商量后决定瞒她至疫情解封后才告知。

就这样,我由父母双全变成了只能陪伴母亲一人了,我永远失去父亲了。

泪如雨下!

可再也见不到他老人家了,只剩记忆中父亲的样貌了。

(今天凌晨,我梦见我和父亲一起外出游玩,后来就和他不知何故分开了,不一会儿就被手机铃声惊醒,难道他托梦前来和我告别?)

我想他了,愿他老人家一路走好!

今夜独自一人守夜中……

最近网上的“错换28年人生”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好在他们终于找到了各自的亲生父母,可是在古代也发生过这么一件类似的事情。事情起源于一个后宫女子。

萧赞的母亲吴景晖,本来是南齐东昏侯萧宝卷的宫人,在萧宝卷被杀死后得幸于萧衍,立为淑媛,当时吴淑媛已经怀有身孕,但却隐瞒了这一事实。七个月后出生,取名为萧综,萧衍并不知道萧综的身份,还在504年(天监三年)封萧综为豫章王。此后,萧综的官职如同梁武帝的其他皇子一样步步擢升。

吴淑媛失宠后,将真相告诉了儿子(一说萧综长到十四五岁的时候,经常梦见一个肥壮少年提着自己的脑袋看着他,于是问母亲为何自己会作这样的怪梦,吴淑媛询问他梦中所见少年的样貌,觉得很象萧宝卷,就把当年自己怀孕七月而生及宫中的流言告诉了他)。

萧综知道后,秘密地建立齐朝的七庙,又微服拜谒齐明帝的陵墓。然而,萧综无法确信自己真的是萧宝卷的儿子。为了核实此事,他暗地里挖开萧宝卷的坟墓,取出遗骨,割破手臂,将血滴到遗骨上,血渗入了骨骸。

后来他又杀死自己的一个儿子,也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检验。

自此,萧综确信自己是萧宝卷的遗腹子,他白天谈笑风生跟平常一样,夜晚则号哭不止;为了磨砺自己的意志,他在一间屋内的地上洒满沙子,一整天光着脚在沙子上行走,以至脚下生有厚厚的老茧,如此便能日行三百里。萧衍的其他儿子对萧综甚为猜忌和排挤,但是萧衍对萧综却十分宠爱。 

萧综长大后,有才华,擅长写文章。523年(普通四年),萧综转任改任使持节、都督南兖、兖、青、徐、冀五州诸军事、平北将军、南兖州刺史,次年又被封为镇北将军。

萧综得知叔父萧宝夤在北魏,便派人与其暗中联络。525年(普通六年),梁武帝北伐。北魏彭城守将元法僧举城降梁。梁武帝下令萧综都督众军,镇守彭城,后来又命令萧综退军。

萧综认为南归后再无机会与萧宝夤相见,遂于7月12日(六月庚辰)率亲信芮文宠、梁话,连夜逃到北魏临淮王元彧(《南史》作安丰王元延明)的军营中。到北魏后,他把名字改成萧赞,字德文。

梁武帝的儿子名字都是绞丝旁,而东昏侯太子萧诵,萧赞改名是为了刻意表明这一身份。

萧衍了解到真相之后,盛怒之下废吴淑媛为庶人,将她毒死,并除去萧赞的宗室属籍,改易萧赞的儿子萧直的姓氏为悖,但不到十天又恢复其萧氏宗籍,并封萧直为永新侯。

后来萧衍心软,下诏恢复吴淑媛的封号,给她加了谥号敬,让萧直主持她的丧事。

萧赞到了洛阳,拜见了北魏孝明帝元诩,回到馆舍便为他的生父东昏侯举哀,并服丧三年。北魏的太后和高官贵族都纷纷到馆凭吊慰问,北魏朝廷对他也赏赐甚厚,封他为高平郡公、假丹阳王。

 

萧宝夤一直心怀异志,在孝昌三年(527年)冬举兵谋反。萧赞十分恐惧,想要逃往白鹿山,被看管桥的官吏抓起来送去洛阳。群臣认为萧赞与萧宝夤谋反不相干,赦免了他。

永安元年(528年),萧赞先后升任司徒公、太尉,娶了北魏孝庄帝的姐姐寿阳长公主。随后又担任都督齐济西兖三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齐州刺史。

此时,北魏爆发了“河阴之变”,国内大乱,太原王尔朱荣趁机夺权。530年(永安三年),齐州居民赵洛周据城叛乱,萧赞遭到驱逐。寿阳长公主被抓到京城,尔朱世隆强行非礼。公主不从,惨遭杀害。

萧赞被驱逐后,出家为僧,先后逃往长白山、白鹿山。到阳平,病殁,终年30岁(《魏书》作31岁,《梁书》作49岁,据萧宝卷死亡时间推断为30岁)。

531年(普泰元年)末,北魏节闵帝元恭下诏,将萧赞的灵柩迎回洛阳,以王爵礼仪与寿阳长公主合葬在嵩山。元象初年,梁朝人从北魏盗掘了萧赞的遗骨,梁武帝仍然视其为儿子,把他附葬在自己陵墓旁边。

不得不说,血缘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东西,虽然梁武帝一直视萧赞为自己的亲生儿子,可是萧赞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却对亲生父亲心心念念,由此也让自己的命运变得异常坎坷。

这都是因为他的母亲吴淑媛出于对梁武帝的怨恨,说出了真相。

不过,如果一个人终身不知道自己真正的亲生父亲,也是一大憾事吧。也许这对于萧赞注定是一场悲剧,不论知道与否,都会留下无尽的遗憾。#图文创作打卡挑战赛##历史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