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危难时刻有人救我(梦到遇难有人救自己)

今晚我做梦有两个版本——

版本1:战战是一名解放军,我是19岁的少女,在一次恐怖袭击中,战战从天而降,解救弱小的我于危难,于是我们相恋了;

版本2:战战是一名医生,我是个护士,因为工作原因天天在一起,日久生情终于喜结连理!

时辰不早了,我要按照剧本睡觉了,也祝各位晚安好梦![困]

北宋年间杭州大旱,几天功夫,米价就从80文涨到150文,老百姓根本买不起。范仲淹得知后却说:“米太便宜了,200文左右正好,我得帮帮他们”。范仲淹的政敌抓住机会,纷纷上表弹劾。不承想老百姓却对范仲淹称赞不已。

北宋皇佑二年,杭州大旱,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而当地的父母官范仲淹,却一改往日勤政爱民的作风,每天一大早就离开府衙,晚上要到很晚才会回府,而且每天都是醉醺醺的。

随着灾情日益严重,范仲淹桌子上要处理的公事早已堆积如山,可范仲淹看也不看,依旧早出晚归,每天都喝的酩酊大醉。

老百姓苦不堪言,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以前爱民如子的范大人,现在变成了这个样子?

后来就有小道消息传出来,说范大人每天都在游山玩水,天天和城里的富人们寻欢作乐,歌舞升平,哪里还管百姓的死活?

老百姓听闻后,个个气炸了肺,都大骂被范仲淹蒙蔽了,原来他才是那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这些事情传到了范仲淹耳朵里,他也不恼,依旧我行我素。

过了几天,范仲淹突然宣布了几条规定:

第一,杭州城里要连开三天的庙会,周围村县的老百姓都可以来庙会里做生意,一律免税。

第二,杭州城里的富绅共同决定要开粥厂,救济灾民。

第三,杭州府所辖寺庙、府衙、仓库等都要重新修葺。为此要招收20000灾民为民工,不但管饭,还有工钱。

第四,朝廷发放的赈灾粮马上就到,到时候府衙也要开仓救民。

老百姓听到这里无不拍手叫绝,原来范大人还是以前的范大人。

他整天和富商结交喝酒,是为了让他们开粥场救百姓。

他每天游山玩水,是考察周边寺庙和仓库的磨损情况,以便估算需要灾民的人数。

范仲淹的举措实施后,的确缓解了一部分灾情。

其实像这样以工代赈的例子,在后来也出现过,那就是清朝乾隆八年,北方大旱,并且出现了当时有记载的最高温度。

可以说是中国历史最热夏天,那时的北京温度达到了44.4度。

据记载十几天里,北京城就热死了11000人。这还不包括山西,天津,保定等地,大家都要被“热疯了”。

当时大量的灾民流入北京城,乾隆皇帝坐不住了,采用的政策和范仲淹的差不多,先是开仓放粮,同时还发放解暑药。

然后等温度下降后,政府立刻启动“景州土城”工程,招收了大量的灾民充当民工,一缓解北京的流民压力。

书归正传,咱们再说范仲淹救灾。

好景不长,老百姓就又把范仲淹的府衙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得到差役禀报后,范仲淹连忙跑到大门口,只见老百姓正在那你一言我一语,嚷嚷个没完,吵得范仲淹头都大了。

最后他才听明白:原来灾情一出,大米的价格就开始疯长。短短十几天。就从以前的80文一斗涨到了150文,马上就要翻番了。

老百姓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根本赶不上米价的上涨。

范仲淹听完后,一时也理不出个头绪,只好对大伙儿说:“乡亲们,你们先回去,我一定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交代”。

傍晚,范仲淹在书房里走来走去,突然他停下身,一拍脑门儿说道:“这米呀,还是太便宜了,要是能到200文就应该差不多了,我得帮帮他们”。

旁边的书童一听,直接惊掉了下巴,心想:我家老爷莫不是傻了,人家让你降价,你怎么还要往上抬价呀?

第二天,范仲淹把杭州城里所有的粮店老板都叫到府衙,假装生气的对他们说:“现在正是杭州的危难之际,还望大家不要哄抬物价,不要囤货不出”。

在场的粮商们也都只是附和着点头,不过谁也没有表态。

范仲淹也不在意,随即说道:“如果没什么事儿,大家就都回去吧”。

众人正要出门之际,却听范仲淹小声的呢喃:“听说别的地方大米已经200文了,在我的治下可千万别出这样的事儿啊?”

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些商人都是久经商场,一听到“200文”,个个心里一惊,心想这得赚多少钱啊?。

回到店铺,立刻吩咐人赶快去外地收粮,无论多高的价格,都要把粮食收回来。

很多外地的商人,听说杭州城里的米价,也是推车担袋,都往杭州赶。

正当大家做梦发财的时候,范仲淹却下令开仓放粮,老百姓都跑去领免费的粮食,谁还去买高价的大米呢?

这下粮商们可受不了了,囤积了这么多的高价粮。每天的维护成本、储藏成本和人工成本加在一起也是不小的开销。

长此以往,万一灾情得到缓解,这些粮食就算是砸在手里了。

无奈之下,商人们只好纷纷出售粮食,以求保本或者少赔点。

米价也是一路下跌,甚至比灾情前还要便宜。

老百姓终于能吃上饱饭了,大家对范仲淹也是赞不绝口。

范仲淹一生为民,是难得的清官、好官。

不过大家最熟悉他,还是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句话,道尽了范仲淹对社会的担当,对国家的情怀。

#故事# #社会# #历史#

岳飞一生的5个故事:1、“岳母刺字”。岳飞小时候,岳母为了鼓励他好好学习,用树枝教他写字;文武双全的岳飞即将进京带兵抗金时,岳母在他的背上写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警示他好好带兵打仗抗击金军!“精忠报国”成了岳飞毕生的信仰。他骁勇善战、智勇双全,他带领的岳家军取得很多著名战斗的胜利,从此名传大江南北。

2、“三拒诏书”:此故事发生在金人入侵中原时,欲苟且偷安的赵构此刻只想和金人议和,宰相秦桧也极力支持议和。岳飞严肃批评秦桧的行为,造成的结果:高宗同意议和,岳飞三次却不同意,坚持抵抗,处在危难时刻不能这么做!这无疑令高宗和秦桧十分痛恨,为后来的风波亭事件埋下了伏笔,不过他坚持抗金到底的决心受到人民支持!

3、“直捣黄龙”:此故事发生在岳家军进入中原后,他们的英勇善战、所向披靡让金人十分害怕。北伐中原之时,岳飞收复了六块失地,让金军惊恐不已!面对如此大好形势,岳飞激动地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此言一出,令兀术毛骨悚然!

4、“十二金牌”:这次事件是决定岳飞生死的大事,接到岳家军节节胜利的捷报,宋高宗赵构开始忧心忡忡,他担心二圣回朝将威胁其皇位!于是,他连下十二道金牌令岳飞停战立即班师回朝,让岳家军歇马边关!

5、“莫须有”罪名:这个故事是最悲剧的故事,秦桧和赵构随意给岳飞添加的罪名。年仅39岁的元帅岳飞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死于自己拼命效忠的赵构之手!他的儿子岳云、部将张宪也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秘密处死!一代将星就此陨落,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让整个岳家军陷入了绝望之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