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宝宝起名(2019宝宝起名)

邻居阿姨介绍的91年版起名书,原来起名有这么多讲究,随意起名确实会影响人的能量场和运势,希望这本农村读物出版社的书能再版发行,多一些人看到,趋吉避凶,减少能量内耗。

【屠呦呦名字由来】父亲吟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又对仗了一句「蒿草青青,报之春晖」。91年前,当屠呦呦的父亲从《诗经·小雅》中撷取「呦呦」二字为女儿取名时,大概也未曾预料到,女儿的整个职业生涯会与青蒿—这种神奇的传统草药相伴始终。他更不会料到,女儿会通过对这种草药的研究而拯救无数生命。#我要上微头条# #情感#

 今天,是袁隆平院士诞生91周年,去年他许下的愿望,还历历在目!

 

 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出生,因为生在北平,便取名“隆平”。

 

 去年,袁隆平90岁,薇娅开玩笑,说他是“90后”,他开心接受。还在去年90岁时许下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的愿望。

 

袁隆平一生都献给了心爱的水稻,他不重物质,不追求名利,为人乐观朴实,生活简朴。

 

身上穿的衣服都是超市几十块钱买的,剪头发也在小区的平价理发店。孙女说,有次袁隆平带老伴在香港逛街,想给她买块手表,进到一个名表店,一看价格,赶紧拉她出来。

 

袁隆平一边安慰妻子说:“我们不要手表了”,然后还剥了一块山楂片安抚老伴,实在是可爱可敬!

 

虽然物质上不会给家人最好的,但精神上却给予后人很多,他从不过问孙子女们的成绩,让她们多运动,各方面发展,也不在她们面前说自己的成就。

 

有次幼儿园老师问袁隆平孙女:" 知不知道你爷爷是干嘛的?"孙女回答:" 我爷爷是天天看天气预报的。"

 

可能是看到爷爷常年关注天气,关注水稻的收成,孙女才会有这种认识。

 

袁隆平一生都用心血放在自己的水稻田里,脸上的晒斑是一块块事业的功勋章。

 

袁隆平的试验田,横幅上写着一句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5月22日,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全民哀悼,我们都无限崇敬和怀念这一位水稻之父。

 

今天是他91岁生辰,在这特别的日子里,再一次怀念这位可敬的老人!

 

#袁隆平诞辰91周年##袁隆平去年过生日许下的愿望#

广西省特产 - 恭城月柿|||恭城瑶族自治县是“中国月柿之乡”,柿树栽培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经过数百年的自然进化和劳动人民的栽培,形成了恭城月柿这一独特的柿树品种。

明代万历年间,恭城从福建邵安引进柿树栽培,并开始加工柿饼,已有400余年的历史。

因恭城的柿子去皮,晒成柿饼后,质软,透明,表皮有一层糖份蒸发后形成的白霜,形如一轮明月,因此取名为月柿。

恭城月柿果形美观、色泽鲜艳,脆柿脆甜可口,冻柿清香甜心,柿饼甘柔如饴,还具有多种保健功能。

恭城月柿,其果肉脆嫩、清甜爽口,富含人体所需的高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钙、铁含量高。

恭城月柿柿饼含糖量55.8%,每百克果肉含氨基酸1199毫克、维生素C6.91毫克、维生素A35.0毫克、铁601毫克、钙1359毫克、磷432毫克、锌4.34毫克。柿饼糖分高、味道佳、营养丰富,有止咳、降血压、止腹泻、减肥之功效,具有医疗、保健双重作用。

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 当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境内森林繁茂,河川秀美,是中国着名的瑶乡。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造就了特殊的土壤条件,为恭城月柿的生长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话题]#    #恭城月柿[话题]#  #广西特产[话题]#  #广西美食[话题]#  #中国月柿之乡[话题]#  #桂林恭城[话题]#  #恭城特产柿柿如意[话题]#  #晒柿饼[话题]#  #柿饼[话题]#  #瑶族月柿[话题]#  #月柿节[话题]#  #柿子[话题]#

#《海昏侯刘贺》是一本系统揭秘海昏侯墓主人刘贺一生的历史著作。作者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辛德勇。本书细致地解答了,刘贺为什么能从一个普通的诸侯王,登上大汉天子的宝座;又为什么只过了短短27天的皇帝瘾,就瞬间跌落,沦为“废人”。这样一个人,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

西汉征和元年,即公元前92年,刘贺出生于昌邑,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巨野县。他有一位非常著名的祖母——李夫人。李夫人出身倡优家庭,花容月貌、能歌善舞。倾国倾城这个成语,就是用来形容她的。入宫后,李夫人深得汉武帝宠爱,后来生下一子,取名刘髆(bó),是汉武帝的第五子。

刘髆一出生就被封为昌邑王。西汉时,昌邑是重要的粮食产地,非常富庶。汉武帝把这块富饶之地封给刘髆,显示了他对李夫人的极度宠爱。刘髆成年后,前往昌邑赴任,不久就生下了刘贺。他也是刘髆唯一的儿子。所以说,刘贺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

刘髆刘贺父子,加起来做了二十余年昌邑王,积累了巨财富。考古学家在海昏侯墓里发现的数百万枚钱币、几十公斤黄金,以及大量的金器、玉器、青铜器,就是这么来的。

汉武帝在世的时候,刘贺的命运差一点巨变。公元前91年,太子刘据发动宫廷政变,试图推翻汉武帝,取而代之。史称“巫蛊之祸”。政变的结果是太子刘据兵败身亡,汉武帝不得不重新选择接班人。

本来昌邑王刘髆大有希望,他的舅舅李广利也联合亲家丞相刘屈牦(máo)大力举荐。不料很快刘屈牦遭人告发,被汉武帝腰斩;李广利因为害怕,投降了匈奴,李家被灭族。这样一来,刘髆和帝位失之交臂。刘贺也失去了一次大好机会。

公元前87年,汉武帝驾崩。只有八岁的刘弗陵登基,他就是汉昭帝。同年刘髆病死,刘贺继任为第二代昌邑王。

公元前74年,22岁的汉昭帝刘弗陵驾崩。随即,上官太后发诏书宣布,由昌邑王刘贺继承皇位。这件事的幕后操纵者,是权臣霍光。

霍光的哥哥是霍去病,汉武帝时期涌现的杰出将领,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大司马骠骑大将军,封冠军侯。霍去病英年早逝后,汉武帝将对他的厚爱,转移到霍光身上。而霍光又是一个性格谨慎、做事周密的人,因此越来越受器重,一路升迁。

汉武帝临终前,任命霍光等五人,为顾命大臣,辅佐继位的汉昭帝。通过几轮政治斗争,霍光逐一消灭了其他顾命大臣,大权独揽,架空了汉昭帝。汉昭帝没有子嗣,他逝世后,霍光就从汉武帝的子孙中挑选新皇帝。最终,选中了刘贺。

原因有二。第一,刘贺只有十八九岁,缺乏政治经验。第二,刘贺玩心很重,当昌邑王的时候就成天游玩,是典型的纨绔子弟。这两点,让霍光判断,刘贺比较容易控制。

刘贺继位之初的表现,也的确符合霍光的预期。短短二十来天,刘贺发出了1000多道诏书。诏书的内容,大多涉及到个人享受,有的非常荒唐。比如,刘贺召集从昌邑跟过来的倡优,在宗庙里唱歌跳舞。他每日和宦官寻欢作乐,夜夜笙歌。刘贺招来上官太后的小马车,乘着玩。这对于太后,是一种极大的侮辱。

凡此种种,都符合霍光的心意——皇帝玩物丧志,正好有利于权臣操纵朝政。但刘贺又不是完全沉湎于玩乐,事实上,对权力,他还是有点想法的。

登基不久,刘贺下令更换长乐卫尉。长乐卫尉是负责宫廷安保工作的,之前,由霍光的女婿担任。现在刘贺要换成自己人,这说明,刘贺已经对霍光产生了戒心。那下一步,可能就要铲除这个权臣了。

霍光立刻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趁刘贺立足未稳,以太后的名义,废黜他的帝位,把他赶回了昌邑,监管起来。刘贺27天的皇帝生涯,就这样结束了。霍光又选择了汉武帝曾孙刘病己继位,他就是汉宣帝。

回到昌邑后,朝廷下令撤销昌邑国,改为山阳郡。刘贺被恩准留在当年的王宫里,但没有名分,并且受到严密监视。他的身体很快垮了,得了严重的“萎病”,四肢萎缩,连走路都很困难。

公元前68年,权臣霍光病死。汉宣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铲除了霍家子弟和霍光党徒,把朝政重新集中到皇帝手里。

对于废帝刘贺,汉宣帝采取了两面手法。一方面,没有刘贺的被废,就没有汉宣帝的皇位。所以对这个废帝,汉宣帝严加防范,不允许他乱说乱动。但另一方面,病入膏肓的刘贺,已经对汉宣帝形不成实质性威胁,因此为了笼络人心、显示气度,汉宣帝封刘贺为海昏侯,迁居豫章郡海昏县,即今天的江西南昌附近。汉宣帝还准许刘贺把父子两代积攒的巨额财富也带去。

汉宣帝的这个举动,有着深层次含义。自汉武帝驾崩以来,朝政被权臣霍光把持,皇帝大权旁落,还闹出了刘贺闪电式登基、又闪电式被废的闹剧。如今,权臣势力彻底铲除,皇帝重新掌握大权,朝政步入正轨。是时候对那段历史做一个总结和交待了。

封刘贺为海昏侯就表明,他的历史地位已经确定:他只是汉宣帝封的一个列侯,仅此而已。

公元前59年,即被封为海昏侯的第四年,33岁的刘贺,在萎病的折磨中去世。他也把宫廷秘闻和巨额财富,带入了自己的墓,即海昏侯墓中。

1956年,一山东农民将牧草与小麦杂交,通过一株稻草解决难倒庄稼汉的条锈病,拯救上亿国人,功劳堪比袁隆平,却鲜为人知。

李振声经历过天灾也经历过人祸,这让他从小便知道饥饿的难受,也让他从小就立志,让家人吃饱饭。

父亲的离开让这个家庭日子很是艰难。17岁那年,他不得不辍学外出打工,当时他选择到济南投奔大哥,但是此次济南之旅却改变了他的命运。

初来乍到的他在济南街头晃悠着找工作,突然一纸招生启事吸引了他的目光。尤其是那上面“包吃包住”这四个字格外吸引他的注意,这是山东农学院的招生启事。

1948年,17岁的李振声考入山东农学院。在这里他有了人生的第一份儿收获,大二那年,他培养出一批小麦新品种,拿回老家种下后,没想到产量比以前都有提升。

这一意外惊喜大大激励了李振声,他在小麦育种领域更加勤恳,也下定了以后就是要走小麦培育这条路的决心。

只是1951年,李振声毕业后,却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遗传选种实验馆,在那里他主要做牧草的种植与研究工作,那与自己的理想大相径庭。

不过对于李振声而言,干一行就要行一行。他每天蹲守在牧草试验田边,一边收集牧草品种,一边整理牧草资料。

四年的时间,他经手了800多种牧草,并整理了这些牧草的详细资料。正在他想要继续研究之时,一个消息传来,而这则消息既改变了李振声的未来,也改变了中国小麦的命运。

1956年,小麦条锈病在陕西流传开来,这种条锈病对小麦的生长有毁灭性的影响,它能够造成小麦40%以上的减产甚至绝产。

因李振声在农学院和实验馆的学习和工作都很突出,他被点名派往陕西援助解决小麦条锈病的问题。

来到陕西后,他发现情况比自己想象得还要严重。他下田走了一圈,发现农田中近一半的小麦都已经染了病,而剩下的也蔫不唧的。

他在田里蹲着采样,突然发现得病的小麦旁边,那些杂草丝毫不受影响。他脑中灵光一闪,突然想起自己在实验馆找到并整理的那800种牧草。

若是将抗菌性强的牧草与小麦杂交,是否能够得出一种能够抗病菌的小麦良种呢?对于这个想法,李振声并不知道能不能成,因为在当时即使是世界范围内也没有人做过这样大胆的设想。

李振声想到就立马去做,他先是从自己整理的那800种牧草中挑出了十几种抗病性强的牧草。因为牧草与小麦的花期不同,李振声便利用温室大棚的原理,通过光照、温度的调整,对它们进行催熟。

最终,经过实验,有3种牧草与小麦成功杂交。但是,李振声的实验却遭遇瓶颈,因牧草的基因过于强大,使得杂交出来的品种竟然都长成了牧草的模样。

一时间,质疑的声音源源不断地响起。不过,失败对于李振声而言已是常事,所以他并未因此而放弃。

正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错误是正确他爹”,为了尽快地培育出自己想要的小麦新种,李振声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实验。

他将小麦与上一批杂交出来的“新牧草”进行二次授粉杂交,没想到,这一次竟然真的让他搞出了小麦新种。

他将这一批小麦新种进行培育,虽遭遇连续的阴雨天气和暴晒天气的连番摧残。但这一批小麦新种中竟然出了一株生命力极强的小麦。

它不仅抗病性很强,而且耐涝耐旱。李振声为它起名叫“小偃55-6”。他将“小偃55-6”带回山东老家继续培育种植并进一步改进。

1979年,他们经过对“小偃55-6”的多次实验杂交,终于得出了抗病性好、产量高的良种“小偃6号”。

“小偃6号”在培育出来之后,被广泛推广,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因为种植了“小偃6号”新良种,使得当年的全国小麦产量超越了水稻产量近70亿公斤。

李振声也被人们称为“中国的杂交小麦之父”。他在大西北待了31年,受过质疑,有过失败,但是他未曾放弃,只为实现让中国人都能吃饱饭的愿望。

如今,李振声院士已经91岁,但他仍心念中国小麦育种事业。以前曾有人拿他与袁隆平院士相对比。对此,他只是摆手一笑:“我俩都是为了让农民增收,让中国人吃饱饭,只要农民开心,我们就开心。”

虽已成为国家院士,但是李老一家的生活仍然质朴无华,他捐出了自己的50万奖金,表示如果这些钱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那才是真正的物尽其用了。

中国如李郑生院士这般无私奉献的人很多,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默默地付出着,从未想过出名得回报,让人真心佩服。在此,衷心祝愿李振声院士能够长寿安康,也希望国家能够越来越富强。#粮食##小麦#

(图片及故事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

公元前91年,几个全副武装的卫兵将一个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送到大牢之中。负责看守的邴吉赶紧上前询问:“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也送来这里?”

卫兵附耳说道:“这是卫太子刘据的孙子,是逆贼之后,上面的意思也要一并收押。”

邴吉之前负责调查卫太子刘据的案子,知道太子是被冤枉的,看着这孤苦的婴儿,心中不忍。

“这么小的孩子太可怜了,再说卫太子本无罪过,我要想方设法给他留个后。”想到这里,邴吉下定决心要护这个孩子周全。

邴吉收下婴儿之后,径直走向了女囚牢房,然后喊道:“胡组、郭征卿,你们两个人出来。”

两个女子赶紧从牢房中站了起来,看着手抱婴儿的邴吉有点不知所措。邴吉也没多解释,只是示意两人跟随他,直到了一间宽敞明亮的房间,才缓缓开口。

“以后你俩就在这里负责照顾这个婴儿,记住他是贵人,一定要好生照顾,不得有误。”

两人心想大牢里还有什么贵人,不知道邴吉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毕竟是大人的吩咐,也不敢多问,赶紧点头称是,从此这个婴儿就被这两个女人照顾起来。

邴吉看人还是比较准的,胡组、郭征卿两人对着婴儿照顾得非常用心,轮流喂奶,邴吉也经常送来食物。就这样这个孩子虽然体弱多病,但总算慢慢长大,邴吉也顺势给这孩子起名叫刘病己。

到了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重,这时候有方士报告说:“京城大牢之中有天子之气。”

汉武帝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大牢中有天子之气,那不就是我病好不了的原因嘛?于是赶紧派内史郭穰将长安所有二十六官狱中的犯人抄录清楚,不分罪过轻重一律杀掉。

夜里,郭穰来到邴吉负责的官狱之中。邴吉死死地关闭牢门,坚决不让人进来。

郭穰看见紧闭的大门,大声说道:“这是皇帝的命令,你敢抗旨?”

邴吉不为所动,也厉声回道:“其他人要杀也就算了,皇上的曾孙在这里,难道你也要杀了吗?你就不怕遭报应吗?”

郭穰一听,细细琢磨一下,确实是这个理,自己不敢下决断,连夜赶回宫中向汉武帝报告情况。

此时的汉武帝已经知道巫蛊之乱的实情,卫太子刘据确实是被冤枉的,听闻自己的皇曾孙还在人世,不禁叹了一口气。

“罢了,这恐怕是天意如此,天意不可违,这个孩子就由他去吧,人也都不要杀了,都放了吧。”

于是一场杀戮在邴吉的坚持下变成了特赦,邴吉就趁机向京兆尹报告要求释放刘病己,并将刘病己和照顾他两个乳母一同送去。

京兆尹接到邴吉的报告大吃一惊,不敢擅自行事,思来想去觉得这个烫手山芋要不得,于是又把刘病己一行又送了回来。

邴吉见京兆尹不敢收人,又向皇室掖庭要求给予刘病己相应衣食待遇,但管理人员都和京兆尹态度一样,不敢惹这样麻烦事。

邴吉没办法只得继续照顾皇孙,当时胡组已经被特赦,按理应该回家,但是刘病己和乳母感情深厚,邴吉又从自己的薪水中拿出钱来雇佣胡组。

后来,邴吉打听到刘病己的外婆家还有人,于是这才把刘病己交给他们抚养。

汉武帝去世后,留下了两道遗命,一道是让霍光、上官桀、金日磾三人封侯辅佐新皇帝,另一道就是下令将刘病己重新编入宗室族谱,并收养与掖庭。

此后刘病己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邴吉却从此绝口不提照顾刘病己的事情。

时光飞逝,十多年的时间里邴吉和刘病己都没有交集。这一年汉昭帝病死,没有留下子嗣,大将军霍光犯起了难。

开始霍光拥立昌邑王刘贺,但刘贺是个荒淫无度的人,仅仅当了二十多天皇帝就被废除了。这时候邴吉站了出来。

邴吉告诉霍光:“我听老百姓的议论,现在为官的这些宗室,都没有什么名声。武帝的曾孙刘病己,我以前是见过的,现在已十八九岁,精通经术,有很高的才能,还请大将军多考虑。”

霍光很信任邴吉,于是听从了他的意见,刘病己在这一年登基称帝,史称汉宣帝。

不过登基的汉宣帝并不知晓邴吉的恩情,直到一个意外的发生。

一个在掖庭当差的女子上书朝廷,说当初养育汉宣帝有功,这些事邴吉都知道。汉宣帝听说之后大为惊奇,连忙将邴吉召来询问。

邴吉看到女子,然后说道:“臣认识这个女子,当初她照顾陛下不够尽心尽力,还被臣责罚过,如果真要说有功,那就是当初照顾您的胡组、郭征卿两人。”

其后邴吉又详细讲了胡组、郭征卿两人是如何悉心照顾汉宣帝的,汉宣帝让人去找这两人,可当时她们都已经去世,汉宣帝就重赏了她们的家人。

汉宣帝拉着邴吉的手深情说道:“没有爱卿,朕恐怕早已是死人。为何爱卿却从不将实情告诉我,差点让我报答不了恩情。”

邴吉赶紧拜道:“臣做的这些事情,哪里是为了什么报答,但凭忠义两个字。”

汉宣帝听后感慨不已,认定邴吉是个贤臣,很快将他封为丞相,而在这一对君相的通力合作下,开创了西汉又一个盛世,史称“孝宣之治”。

邴吉因为有仁爱之心,不畏生死保下了一个皇孙,最终成就了一代明君汉宣帝,这是天大的功劳,他却没有居功自傲,反而低调谦和,实在让人钦佩。

参考资料:《汉书》

很多人疑问,为什么袁隆平院士会拉小提琴?别急,我们来看简历。

祖父曾任海南文昌县县长,父母为知识分子,父亲袁兴烈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中文系,母亲华静自幼在英国教会学校读书。

当时华静妹妹华秀林刚毕业到协和医院当护士,华静选择在协和医院临盆。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在北平协和医院出生,由刚担任妇产科医生的林巧稚接生。没看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林巧稚医生。

孩子是“隆”字辈,加上出生于北平,于是家人起名为袁隆平(袁隆平的哥哥袁隆津及弟弟袁隆赣、袁隆安、袁隆湘均沿此意)。

这下子弄明白了吧?#袁隆平逝世 享年91岁#

1955年,朋友给93岁的齐白石介绍个44岁的女子当老婆,结果齐白石嫌她老,吵闹着要娶年轻的,最后竟找到一个22岁的妙龄娇妻!

1940年,齐白石的第一任妻子陈春君因病去世。

陈春君从13岁进入齐家,两人少年夫妻共苦多过同甘,风风雨雨几十载,齐白石当时心里还是非常难过的。北京湘潭远隔千里,不能当面送别,齐白石写了一篇《祭陈夫人》文,悼念亡妻。

1941年,陈春君病逝后一年,亲朋好友都开始劝齐白石把胡宝珠扶为正室,齐白石心里感念胡宝珠陪伴20多年,照顾他的生活体贴入微,便邀请亲友到场作证立胡宝珠为继室。

多年小妾终于转正,胡宝珠成了名副其实的“齐夫人”,这天晚上的胡宝珠招待客人至深夜,仍乐在其中。

齐白石从“北漂”为梦想奋斗到晚年名利双收,他与胡宝珠一直过着“两人世界”,感情自然与日俱增。

在齐白石的潜移默化影响下,胡宝珠也逐渐开始喜欢上了书法,闲暇之余,齐白石非常乐意指点妻子,胡宝珠十分聪慧,画工也逐渐了解,她临摹齐白石的画,竟有时候能以假乱真,坊间甚至有传言齐白石的画为夫人“捉刀”。

齐白石有时候为了哄老婆高兴,他还会给胡宝珠的书法题字。两人一共生育了7个小孩,在齐白石78岁的时候,胡宝珠生下了齐白石的第七个孩子,当时齐白石以为这是他最后一个孩子,故取名叫做良末。

可是世事难料,在齐白石81岁的时候,胡宝珠又怀孕了,这个时候的胡宝珠已经42岁了。42岁的高龄孕妇,即便是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生育对产妇而言还是十分危险的,可是胡宝珠还是决定冒险一试,结果自然是一个悲剧,胡宝珠因难产而死,最终撒手人寰。

胡宝珠去世的时候,当时的齐白石已经84岁了,耐不住寂寞的齐白石有意续弦。这个年纪的老人,去得多的地方自然是医院,打交道最多的便是护士们了,有个朋友看到这个情况,便介绍了北京协和医院的护士长夏文珠给齐白石。

对于齐白石来说,44岁的夏文珠年轻貌美有文化,又有不同于胡宝珠的娇蛮任性,这样的女人交往起来,又别有一番风味,从各方面考虑,齐白石对夏文珠都非常满意。

齐白石与夏文珠交往之后,感情渐浓,便跟家里提出要娶夏文珠为妻,由于两人年纪相差实在太大,家里人纷纷反对,红颜知己最是难得,齐白石也不肯退步,最后夏文珠以护士的名义住进了齐家。

两人正是感情好的时候,齐白石自然对夏文珠言听计从,不但让她插手卖画的生意,而且能不能卖,卖多少钱夏文珠都可以做主,卖画所得的钱还会分一部分给夏文珠。

即便是两人吵架,夏文珠耍小性子回了娘家,齐白石也能拉下面子,带着儿子良怜去给夏文珠赔礼道歉,夏文珠的母亲年纪比齐白石还小,即便如此,齐白石一见到夏目,立马跪在了她面前,请求她让夏文珠跟他回家。

对着任性的夏文珠,齐白石也甘之如饴,可见夏文珠的厉害之处。

夫妻小打小闹是情趣,可是日子久了,感情还是得向现实低头,生活的一地鸡毛让两人争吵不断,齐白石对夏文珠也渐渐没有了耐心,在齐白石90岁的时候,两人又一次闹起了别扭,夏文珠负气离开。

两人在一起这么多年,齐白石对夏文珠的这种戏码经历得太多了,刚开始的时候并未放在心上,也没有从前的耐心再去追回来,想着过不了几天,夏文珠自然会回来的,可以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再也不见夏文珠的身影,谁也不知道她那里去了。

夏文珠的不辞而别,并没有让齐白石消沉下去,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位老人在91岁的时候,同乡介绍了一位叫伍德萱的女士。

伍德萱自小在长沙长大,自己在文学上也有一些根底,她的父亲和齐白石算是有些故交,所以两人相识相交十分顺利,当时齐白石还给伍女士另外取了一个别名叫做伍影。

这段忘年恋开始得美好,但是也抵不过时间的考验,两个人谈了一年以后便以分手告终。

齐白石在93岁的时候,还闹着要续弦,家里人没有办法,给他介绍了一个44岁的女人,齐白石一看,摇着头说不行:太老了。

后来又找了一个22岁的大姑娘,老人一眼相中,很是喜欢,难得的是这位姑娘也愿意嫁比自己大71岁的齐白石。老人93岁的时候还能做一回新郎兴奋不已。

遗憾的是,正当家人准备两人婚礼事宜的时候,齐白石老人突然去世了,享年93岁。

参考资料:

《齐白石自述:定居北京(1917-1936)》

作者:十年乱雨

这张照片是褚时健先生生前在果园里检查褚橙时拍摄的照片。

2019年,3月五日。褚时健,这位中国烟草大王、褚橙创始人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享年91岁。

1928年,褚时健出生在云南的一个偏远村庄。

15岁丧父,辍学、种地、烤酒,与母亲一起撑起了全家生计;

青年时求学又遭遇战争,他扛过枪打过仗。他的两个弟弟病死、堂哥牺牲战场,1950年他的母亲也离他而去。

自少年起,他就不断承受着命运的无情,“人要对自己负责任,只要自己不想趴下,别人是无法让你趴下的”,这种态度促使他成为了一个坚韧不拔,埋头苦干的人。

1979年,褚时健担任玉溪卷烟厂厂长,从此他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

在烟厂的17年间,他把烟厂带到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五,每年上缴的税金占了云南财政收入的60%,并且成立了云南红塔山集团有限公司。

仅红塔山的品牌,无形资产就达到了332亿元。他常常说,“既然我们设备不如人、规模不如人、市场不如人、职工的技术也不如人,我们的干劲就必须比别人强,市场给予的机会时短暂的,只有拼命才能抓住”。

1996年,他却因贪污被调查。事发之后,褚时健的妻子、妻妹、妻弟、外甥均被收审,女儿狱中自杀身亡,儿子远避国外。

财经作家吴晓波曾撰文写道,褚案在经济界引起了极大的同情浪潮。褚时健创利百亿,其月薪却只有区区的1000元。有人算了一笔账,红塔每给国家创造14万元利税,褚时健自己只拿到1元钱的回报。十多位企业界和学界的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联名为褚时健“喊冤”,呼吁“枪下留人”。

当时对于这件事的调查审议共计花费了4年时间之久。最终在71岁的时候褚时健被判处无期徒刑,将在监狱中度过余生。

2002年褚时健因病被保外就医,是年,他已是74岁的老人。他和老伴马静芬,扛着锄头走上哀牢山种植橙子。

一颗橙子树苗从种植到成熟结果,需要6年的时间,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褚时健的这个决定,但他毫不在意外界的说法,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橙子事业当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6年的栽培,橙子一上市就广受好评,迅速脱销。

有着多年管理经验的褚时健,对整个橙园进行工业化的管理,迅速将产品产量化,他也给橙子起名为褚橙,个性化了橙子的标签。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购物成为了一种主流形式,发达的物流也让人们,可以吃到几千公里之外的食物,褚时健看准这个机会,顺势将褚橙推销到北京、上海等国际化城市。

要说褚橙有多流行,就连生产橙子的本地人都基本买不到,可想而知褚橙的受欢迎程度了。在他84岁那年,褚时健不仅还清了自身的债务,还挣下了亿万的资产。

四年后,云南褚氏果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褚时健出任董事长一职,儿子褚一斌担任总经理,分公司和种植基地则交由外孙女和外孙女婿。

“我的一生经历过几次大起大落,我不谈什么后悔、无悔,也没有必要向谁去证明自己的生命价值,人要对自己负责任,只要自己不想趴下,别人是无法让你趴下的。”

没有什么话可以比这句更好的概括褚时健的一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