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起名 姓毛正(名字姓毛取什么名字)

贺怡态度坚决,跟毛主席争辩起来。毛主席有点生气,不再理她了。贺怡不管这些,直接去了江西。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前,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儿子毛毛才几岁,太小,没法带走。

毛主席和贺子珍决定把儿子交给毛泽覃、贺怡夫妇,因为他们被组织安排留在了江西苏区。

中央红军离开苏区后,毛毛被托付给一位老乡。后来,这位老乡家被敌人盯上了,毛毛随时都会有危险。

为了以防万一,毛泽覃把毛毛转移到另外一位老乡家里,此后,毛泽覃不幸牺牲。

由于此事是毛泽覃一手经办,又处在激烈的战斗环境中,他牺牲前没来得及告诉妻子贺怡毛毛的寄养线索。这下,毛毛的下落就成了迷。

1949年5月,贺子珍从东北到上海,途中路过天津。毛主席派卫士长阎长林陪同李敏到天津看望妈妈。

毛主席对阎长林说:“我也很想见见贺子珍,可是东北局决定不让她来北平与我见面,我只好服从组织决定,托你带着娇娇去天津看她。”

李敏去天津的时候,贺子珍的妹妹贺怡来到北平。毛主席刚进北京时,住在京郊香山双清别墅。

贺怡向毛主席提出要去江西寻找失踪的毛毛,毛主席不同意,他说:“毛毛生下来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发动了第四、第五次'围剿'。那时的环境非常恶劣,我们没有能力保证孩子的安全成长,才把孩子交给老百姓收养。”

“战乱之中,人家老百姓为了毛毛不知吃了多少苦。现在解放了,我们进了城,生活条件好了,这时你们想把孩子要回来,这样对得住人家养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之恩吗?”

“人家和孩子有深厚的感情,你好好想一想,你把孩子要回来了,孩子借我的光上了大学,把人家养父母丢了,人家心里又是什么滋味?孩子一生下来就交给人家养活,人家就少生一个。”

“孩子不是人家亲生的,可是人家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孩子拉扯到十几岁,对孩子的恩情比我们要大得多。我的意见是,你就不要去找毛毛了。”

去江西的路上,汽车出了事故,贺怡不幸身亡,因此,毛毛也一直未能找到。

贺怡是毛毛的小姨,也是毛主席的弟妹,双重亲情。客观原因造成了毛毛寄养线索丢失,但贺怡可能内心认为自己有义务亲自找回毛毛,她的急迫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毛主席考虑的则是毛毛养父母的感受,这符合毛主席的一贯作风。

毛主席共有十个儿女,其中大部分或牺牲、或夭折、或送人。到最后,身边只剩下了三个。

杨开慧烈士所生三个儿子:

1.长子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出生于长沙清水塘。1950年11月25日不幸牺牲于朝鲜。

2.次子毛岸青,生于1923年,曾在中宣部马列著作编译所从事翻译工作。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初,毛岸青因儿时大脑被打伤,和哥哥毛岸英牺牲等缘故,在大连疗养。1970年,毛岸青和妻子邵华喜得儿子,起名毛新宇。

3.第三个儿子毛岸龙,1927年生于武汉武昌。1930年,杨开慧牺牲后,毛岸龙和两个哥哥在党组织的安排下,来到上海,进入地下党办的大同幼稚园。1931年春,上海地下党遭严重破坏,三兄弟流落街头,小岸龙不幸失踪。

贺子珍所生三儿三女:

1.毛主席的第一个女儿。1929年,红军第二次打下龙岩时,贺子珍生下一个女孩,可惜,孩子刚生下即被送人。

2.失踪的毛毛是第五个孩子

毛岸红(即文中的毛毛),1932年11月生于福建长汀。因为是男孩,毛主席把毛毛与杨开慧的孩子并列,取名毛岸红。当时,贺子珍正患痢疾,毛主席便托人给孩子找了个奶妈。毛毛是奶妈起的小名。

3.没来得及起名字的男孩。1933年,红军正在进行反围剿斗争,贺子珍怀着孕,随红军从瑞金出发进行转移。当时贺子珍的身体十分虚弱,生活条件又非常艰难,结果早产。这个先天不足的男孩连名字也没留下,便夭折了。

4.长征途中生的女儿。1935年2月下旬,红军长征来到贵州的一个少数民族村庄,贺子珍生下一个女儿。在当时的条件下,只能送给当地的老乡。

5.李敏。1936年冬,红军到达陕北后,贺子珍生下一个女孩。邓颖超抱起这个婴儿说了一句:“真是一个小姣姣。”毛主席觉得这个名字不错,便给女儿起名“毛姣姣”。之所以后来又叫“李敏”,是因为1947年时,姣姣从苏联回到毛主席身边的时候,毛主席正用着李得胜的化名。“敏”字取自《论语》中一句名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李讷名字的由来和姐姐李敏一样。

6.夭折在苏联的儿子。1937年10月,贺子珍到达莫斯科后不久,又生下了一个男孩。孩子在10个月时,得了感冒,没有护理好,转为肺炎,还没来得及抢救,就夭折了。

江青所生一女:

李讷。1940年8月出生于延安,1953年,李讷进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读书,1959年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

毛主席的著名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毛主席还有这样两句诗:“喜看稻菽千层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无数牺牲,无数奉献,才会迎来“喜看稻菽”的欢乐景象;才会有“遍地英雄”的壮阔画面。

毛远新坐牢17年后改名换姓,面对询问时,他坦言:不想入党

远新,湖南省湘潭市人,是毛主席的侄儿。在1970年代,远新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是“风云人物,一度成为辽省委员会副主任,后来更是成为毛主席的“联络员”,深得主席的信任。

1976年10月,远新被逮捕入狱,后被军事法庭判处17年有期徒刑。远新坐牢17年后改名换姓,面对询问时,他坦言:不想入党。

1993年10月,远新17年刑满后,被安排到上海汽车工业质量检测研究所工作。在这里,他“改名换姓”,使用的是“李实”的名字。其实这个名字他以前也用过,1965年夏天,远新下乡搞“四清”前,毛主席给他起名“李实”。

1965年夏,远新得了胆囊炎。学院送他到京住院治疗。病愈后,他向伯伯辞行。主席说:“你要下农村了,名字太显眼,要改一下。”思忖后,毛主席说:“解放战争时,我的化名叫李得胜,现在你的两个姐姐叫李敏、李讷,我看哪,你就叫‘李实’吧。”

在汽车工业质量检测研究所,李实的真实身份很长时间只有所长和书记两个人知道。他去上班报到时,所长是这样介绍的:“李实同志是哈军工毕业的高才生,毕业后一直在空军工作,89年转业到省厅工作。考虑到夫妻长期在两地,现调到沪工作。”

远新(李实)在研究所,职务是“办事员”。在所里,他负责全所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经常拖着两条病腿,蹬着一辆旧自行车,风里来雨里去,加班加点,成为全所下班最晚的人。远新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态度在全所有口皆碑,他所负责的项目多次顺利通过了有关部门的评审。

远新(李实)一心扑在工作上,成为所内技术管理的骨干,加上质朴谦和地待人处事,他很快就融入这个集体之中。他几乎年年被推选为研究所的先进工作者,大照片总挂在所里的大门口。

远新(李实)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在乎职位高低,有一次,副所长发现李实是个难得的管理人才,向所长建议提升他担任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所长向远新(李实)征求意见时。他说:“你就说我身体不好,本人不想再承担更重的担子。”

在所里,一次全所党员开会,远新坐在办公室“不动”,一位同事见状感到奇怪,就地问道:“李实,你怎么不去开会啊?”

远新(李实)坦然地说:“我又不是党员,不去了。”

“你咋不是党员?”这位同事觉得很不可思议。“你一个在空军工作了十几年,又转业到省级机关工作了多年的管理骨干,居然不是党员?”同事满目狐疑。

远新笑着坦言道:“我过去想入,但条件不够。现在年纪大了,也不想入党了,反正入不入都一样能为国家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