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算命法(八字算命法入门)

天干地支是我们祖先在语言文字产生和演化中逐步确定的。干支文字的起源可追溯到7000—7500年前。夏朝后期和商朝的王,命名用天干。甲骨文卜辞大量出现干支记日,而且有六十甲子表。这说明夏朝后期六十甲子已经形成了。周朝把十天干称十日,把十二地支称十二岁、十二月、十二辰。干支就这样逐步形成了。

公元前2697年,黄帝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年纪月之符号。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后来人们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上,这些数字也因此被赋于越来越多的含义了。

夏历中用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这便为八字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河图和洛书及阴阳五行的产生,则为八字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支撑。这些理论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化基石。《易经》的出现,则直接推动了预测术的产生。《易经》之数理取于河洛。河图以十数合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图式以白圈为阳,为天,为奇数;黑点为阴,为地,为偶数。并以天地合五方,以阴阳合五行。图式结构分布为:一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七为朋居南方,因地二生炎,天七成之;三八为友居东方,因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九同道居西方,因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与十相守,居中央,因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河图乃据五星出没时节而绘成。

孔子早年周游列国,到处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碰了一鼻子灰以后,领悟到命运之神这样无情地捉弄人,于是年过半百后发出了“五十而知天命”的感叹。而苏秦张仪却能够呼风唤雨,造势各国。莫非命乎?孟子更认为:“莫之为而好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到了汉代,儒家学说风行天下,天命观更加深入人心了。董仲舒,杨雄等人,以及《淮南子》、《白虎通》诸书,无一不是命运观点的提倡者或信奉者。王充在《论衡·命禄》里说:“命,吉凶之主也,自然之道也,适偶之数,非有他气旁务厌胜感动,使之然也。”

天命观直至汉代,发展起一种以阴阳五行,天地干支为基础配合年月日算命术,这种算命术迄经魏晋南北朝的推行发挥,到唐代始告确立。

唐人李虚中(762-813),能够根据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的干支来推定这个人一生的贵贱寿夭,吉凶祸福。曾有观点认为,李虚中算命仅用年月日而不用时辰,现在已经被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韩愈对他十分推崇“最深于五行书,以人之出生年月日所值日辰干支,相生胜衰死象以斟酌,推人寿夭贵贱利与不利,辄先起其年时,百不失一二”,这里年月日所值日辰中的“日辰”,就是时辰。李虚中算命较准,后人把他称为八字推命的开山祖师。经过五代宋初徐子平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八字推命术才正式进入成熟完备阶段。徐子平在算命术上的最大贡献,是把李虚中推算年月日干支的办法,进一步演进为年月日时同时预测的“四柱八字”法。人们为了纪念他所做的重要贡献,常把八字推命术称为“子平术”。

宋代徐子升根据徐子平命理研究的成果,纂辑了《渊海子平》一书,这是八字推命史上最重要的著述之一。《渊海子平》,叙述有些杂乱,可贵之处,它是最早完成八字主要理论体系的命理书。此书简洁实用,对于财官印食等十神的论述非常精辟,其中的诗诀,赋文,更是精华

明代是八字推命术发展的鼎盛时期。明代开国功臣宋濂曾写《禄命辩》一文,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命理学的历史渊源,一时关于命理的著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比较有名的而且质量较高的有托名刘基写得《滴天髓》,沈孝瞻的《子平真诠》,万民英的《三命通会》,张神峰的《神峰通考命理真宗》等,以万民英的《三命通会》影响最大。

《三命通会》全书十二卷,体系庞大而杂乱。气势磅礴,收录了八字先贤们的很多秘诀,其十神立名、含义、神煞、纳音、格局、诗诀、赋文,均有独特的视野。万民英本是进士出身,编撰此书有其优势。后来此书因选材精当,体系恢宏,以其总汇式的优点,载入四库全书子部术数中。

清代的任铁樵,徐乐吾,对八字预测术也有不同的发展,缺陷也较大。民国时期袁树珊的《命理探源》和韦千里《千里命稿》,对八字学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八字理论已经形成,就是书房派和江湖派的平行发展过程,而江湖派又以盲人预测的神奇准验令人神往。盲人以师徒传承的口诀,结合像法、理法、技法,共同断人的吉凶寿夭。其理论分散凌乱,难以形成完整体系。目前知道的盲派秘籍主要有:《天机子》、《金碗银勺》、《九算心经》、《米禄十成》、《符羽仙踪》、《五道神指》、《百桥经》、《摘星手》、《七星指法》等。各朝各代的命理研究者都在相互吸收借鉴和融合,使得八字预测术更加丰富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