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出生罗姓起名字女孩子(罗姓女孩小名)

网友:20岁体验了做爸的难[捂脸] 赐个名吧,宝宝女,罗姓,想了一晚上没想到好听的

网友:20岁体验了做爸的难[捂脸] 赐个名吧,宝宝女,罗姓,想了一晚上没想到好听的

#贵阳# 贵州是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省份,在历史条件的制约下,贵州形成了以汉族移民文化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并存的多元文化,固有“文化千岛”之称。目前世居在贵州的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满族、蒙古族等18个民族,其中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4050266人,占比全省总人口的36.44%。

就贵州人口最多的姓氏来说,也充分体现了贵州少数民族的姓氏特色。如贵州前10大姓氏为:杨、王、张、李、陈、刘、吴、罗、周、黄。而贵州少数民族前十名排名是,杨、王、张、李、吴、陈、罗、刘、龙、田。除龙姓和田姓外,其他八个少数民族姓氏和贵州十大姓氏相同。

贵州的老铁们,除了我们熟悉的贵州靠前的大姓外,还有7个在贵州地级市频率出现最高的姓氏,这些大部分是贵州少数民族的特色姓氏。

下面小编和大家一起来全面了解“贵州省地级市出现频率最高的7个姓氏”,看看有你家族的姓氏吗?

罗姓:排名第20位,全国总人口约1320万。南方大姓,贵州、广西比例较高,频率最高在贵州黔南;

潘姓:排名第52位,全国总人口约500万。南方姓氏,贵州、广西比例较高,频率最高在贵州黔南;

石姓:排名第63位,全国总人口约420万。分布均衡,湖南、贵州交界比例较高,频率最高在贵州黔东南;

安姓:排名第109位,全国总人口约240万。北方姓氏,甘肃比例较高,频率最高在贵州铜仁;

冉姓:排名第198位,全国总人口约98万。南方姓氏,鄂湘黔渝交界土家族地区比例最高,频率最高贵州铜仁;

娄姓:排名第238位,全国总人口约45万。全国分布均衡,河南、贵州、浙江宁波、台州比例较高,东北也不少,频率最高在贵州遵义。

这七个在贵州地级市出现频率最高的姓氏,不知道贵州的老铁们知道几个?

想了解更多#百家姓#精彩内容,请关注@云客说教育 #姓氏##历史##城市##贵州头条##贵阳头条##黔南##黔东南##遵义#

1.读书时一直暗恋她,但没勇气表白,更没胆量碰她。毕业后,她已经结婚了,老公跟我是同学。那天下午,她抱着娃娃在喂奶,我找了个很好的借口。我走到她面前,一把两手按住她的咪×咪,然后跟她娃娃说,喊叔叔,不喊不给吃!

08.什么是剧透呢?有一位罗姓朋友作的更绝,他把自己的MSN名字改成“邓不利多死了”,然后不停地上线和下线。于是所有人——包括完全不想被剧透的不幸人们——悲哀地看着屏幕上MSN提示窗口反复提示“您的朋友‘邓不利多死了’已经上线…”

2.有一天,一个男人上班回家对妻子说:亲爱的,我新换了秘书,猜猜看发生了什么事!她的胸罩居然是红白相间的,那是我最喜欢的足球队的颜色,当然,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真的感觉很好。”

第二天,他们回家时,他妻子问:“今天怎么样?”

男人说:“棒极了!不仅她的胸罩是红百相间,而且,内裤也一样。你知道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我真的感觉很好。”

第三天回家后,丈夫问妻子:“亲爱,你们公司今天有什么事没有?”

她答:“没什么特别的事。只是新来个老板,他的那玩意儿比你长两英寸。当然,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我真的感觉特别好。”

3.林先生的太太生日,要求林生带她到脱衣舞场去开开眼界,林生被缠的没法子,只得照办.

  到脱衣舞场的大门时,侍者彬彬有礼的说:“林先生,欢迎光临” 林先生紧张地制止,而林太 太却怒目而视。

  进脱衣舞场,领班:“欢迎,林先生,是不是还坐老位子?”林太太气的脸色已开始发青。

  表演开始,脱衣舞娘扭动著腰肢随著音乐的节奏,把身上的衣服一件一件地脱下来。

  娇声喊道:“这一件是谁的呢?”

  “当然是林先生!”全场客人异口同声地说。

  这时,林太太已气昏过去。

  林先生连忙抱起她,坐上计乘车。

  林太太突然清醒过来气得大骂:“你这个骗子混蛋,畜生!”

  计乘车司机听了说:“林先生,你今晚找的这个妞儿很泼辣喔!#搞笑幽默趣闻##今日笑料##幽默搞笑段子##搞笑#

1973年冬,原海军副司令积劳成疾,住进了301医院治疗。1天,他透过窗户,远远看到了1位多年未见的老战友。2位老战友的目光交汇一处,副司令的手不由自主地抬了起来,对着老战友敬了一个军礼。

民国3年,在上杭县1户贫苦的罗姓农家,1个可爱的娃娃呱呱坠地,父母为他取名为罗汝明。罗家父母虽然生活困苦,但还是花费积蓄,送罗汝明进入私塾读书。在私塾里,罗汝明接受了知识的洗礼,成为了1名正直、诚实、有担当的少年。

民国15年,因为实在交不起学费,罗汝明被迫辍学,当了杂货铺的售货员。民国18年,红军抵达星聚乡(今溪口镇)一带,开始“打土豪,分田地”。罗汝明听说了红军的主张,赶到星聚乡报名参军,从此坚定跟着红军走。

几十年戎马岁月,当年的毛头小子成长为我军著名战将,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历任了红1方面军司令部参谋、八路军鲁中军区司令、4野40军军长等职务,屡立功勋。新中国成立后,罗将军再次肩挑重担,被任命为海军第二副司令,将全部心血投入到新中国海军事业中。

罗副司令位高权重,却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革命传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罗副司令的儿女们回忆:“父亲要求我们事事靠个人努力,在外面一律不准打他的牌子,谁敢违反就要赶出家门。”

比如罗副司令的小儿子从中学毕业后,按照国家分配,前往山区修建铁路。1次,罗副司令的小儿子遭遇工程事故,脚趾硬生生被石头砸断了。消息传回,罗副司令的其他子女找来,求父亲把弟弟调回来。

罗副司令得知小儿子受伤,也是心如刀割,但还是回复:“其他工人同志能受的苦,我儿子也一样能受,不准调他回来。”就这样罗副司令的小儿子留在了原单位,继续为国家修建铁路,做出了一番贡献。

还有1次,罗副司令的儿子正在上5年级,突然感染了风寒,被学校的老师送到了医院。罗副司令因为公务繁忙,派警卫员来医院,暂时照料一下自己的儿子。医生问警卫员:“你是不是孩子的父亲?”警卫员摇了摇头,医生又问:“孩子的父亲怎么没来?”

警卫员按照罗副司令的吩咐,回答:“孩子的父亲是个科长,工作实在太忙了,一时过不来。”医生看了看孩子身上带补丁的衣服,真的相信了,给孩子紧急治疗。等到孩子出院时,又是由警卫员出面,搭乘公共汽车将孩子接回了家。

这就是严于律己、刚正不阿的罗副司令,向来一是一二是二,从不人云亦云,也不会违心屈服。1973年冬,罗副司令积劳成疾,住进了301医院。1天,罗副司令打开病房窗户,正在晒太阳。

突然,在对面的走廊上出现了1个身影,正是罗副司令的老战友。罗副司令强撑着身体,站起身来,通过窗户向外望去。老战友也朝这边望来,2人目光汇聚一处,罗副司令的手不用自主地抬了起来,朝着老战友敬了1个军礼,相顾无言。

罗副司令一生为国为民,始终把老百姓的事看得特别重要,把个人私事放在很低的位置上。他1个搪瓷缸子用了30多年,1件衬衫上补丁摞补丁,1间破落的平房住了十几年,无怨无悔为国奉献。

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得到了万千百姓自发的敬仰,青史留名,永载史册。

-----------------------------

1975年,全国人大会上,89岁的委员长朱德主持会议。77岁的周恩来总理在会上作了工作报告。这对从1922年相识于柏林的老战友,在半个世纪的变幻里,结下了深情厚谊,并惺惺相惜。此时,朱老总佝偻着身体,头发快掉光了,耳朵也大不如前,需要借助助听器。而周恩来总理已经病重,满头白发,面容憔悴,令人心疼。周恩来总理站立着,作完了半个小时的报告。而在总理身旁的朱德全程站立着陪同,直到报告结束。一旁的工作人员想扶朱德委员长坐下,但是被拒绝。或许,朱德委员长想以这样的方式陪伴他最亲切的战友和同志——周恩来总理。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享年78岁。几个月之后,1976年7月6日,朱老总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1927年4月28日,军阀张作霖在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绞死了李大钊等20位共产党员。另外19人分别是谭祖尧、邓文辉、谢伯俞、莫同荣、姚彦、张伯华、李银连、杨景山、范鸿劼、谢承常、路友于、英华、张挹兰、阎振三、李昆、吴平地、陶永立、郑培明、方伯务。李大钊,38岁。张挹兰,34岁。李昆,41岁。谭祖尧,25岁。邓文辉,24岁。路友于,32岁。姚彦,24岁。杨景山,24岁。这些人的年纪,都不大,有的甚至很小。他们中,有的正当壮年,年富力强,有的正是青年,朝气蓬勃。有十九位是男性,也有一位是铿锵玫瑰。但无一例外,他们在死的路上,却淡定从容,因为他们有信仰。

[太阳]1942年,八路军战士抓到两麻袋俘虏,秦基伟一听高兴地不得了,打开麻袋一看,一个鬼子流血太多断气了,另一个被袜子捂着也死翘翘了!

 

 

 

秦基伟出生于1914年,从小就生活在湖北的秦罗庄,村庄名字的由来非常有意思,村里种地的百姓都姓秦,而地主都姓罗,而秦姓农民一直都是靠租罗姓地主的土地来维持生活,所以就叫秦罗庄。

 

秦基伟的家庭非常贫困,在他8岁的那年痛失了父亲,此后只有一个哥哥陪伴他生活,但是灾难总是会找到苦命的人,十岁的秦基伟失去了唯一的哥哥,从此孤苦伶仃,一个人留在艰苦的人世。

 

虽然秦基伟遭遇了这么多的不幸,但小小年纪的他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每天就靠挖野菜和为地主放牛来维持自己的生活,正是这样艰难困苦的生活让他养成了非常难得的品质。

 

1927年爆发了黄麻起义,13岁的秦基伟毫不犹豫地选择加入义勇队,不要看他年纪小,打起仗来他往往是冲在最前面的,正是因为他的勇敢与各方面的能力,没过多久就成了一名排长。

 

秦基伟一生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场战役,可唯有上甘岭战役,最惊心动魄。

 

1951年,那时的他已经是15军的军长,他接到率领部队赶往朝鲜的命令,而这次战争就是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位于五圣山南麓,主要由两个高地组成,虽然两个高地的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但它是志愿军的战略要地,很可能扭转整个战局的变化。

 

1951年6月,朝鲜战争变成了谈话与武力两个模式,可一切的资本,都是取得战斗的胜利,因为只有那样,我们才不会任人宰割。

 

10月8日,美国方面宣布无限期休会,但明白人都知道他们是在预谋着下一次的进攻。经过秦基伟的研究,美国唯一能够展开进攻的地方,就是上甘岭这一带。

 

而美国的行动正好印证了秦基伟的猜测,10月14日,美国的大炮、坦克还有飞机,对我军15军三十公里防线发起了轮番式的轰炸,那时候的美国是真的富裕,一天的时间,3.7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承受了三十万枚炮弹,以及五百枚开航空炸弹,当时的场景实在是不能用语言来形容,空气中弥漫着硝烟,溅起的尘土遮蔽了阳光,花岗岩在炮弹的轰炸下变成了颗粒,山头被美国炮弹换成了另一个模样。

 

美国在一番轰炸之后,又派出了7个营向我军发起进攻,我军经历一场轰炸后没有了任何联络工具,但那时的我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连长高永祥命令所有人开始独立作战,坚守阵地。

 

我军成功坚守了敌军的21次进攻,但敌人后面的火力越来越猛,我军只能选择进入坑道防守,随后我军的炮火开始对敌人展开了反击。

 

在炮火结束之后,坑道的战士又冲了出来,将溃败的美军又一次打了回去,但上甘岭战役并没有因此而结束,15军在这一天的战斗中也产生了非常严重的伤亡情况。

 

10月18日,敌军又开始对我方展开进攻,我方也不得不退回坑道,至此上甘岭经历了短暂的失守。

 

10月19日,我军开始反击,在这之中就诞生了无数的战斗英雄,比如黄继光等人的牺牲,为我军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美军前前后后共有17个营参与了战斗,而伤亡的人数更是有七千之多,而我军也不得不再次退回之坑道,这场战斗持续了七天七夜,战士们靠着顽强的意志一直坚持到最后。

 

10月30日,我军换上了苏联的火炮,美国人在一秒一发的炮弹中无法藏身,但他们却不知道,我军曾在他们一秒六发炮弹的火力下生存了下来,而现在他们的狼狈模样属实让人可笑。

 

10月31日,美军再次发起进攻,但这次他们被我们打得一败涂地,为了加强两处高地的守护,11月5日原部队全部撤离了出来,换上去的是12军的3个团,可他们刚来到上甘岭就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因为那里经过数次交战之后,如同地狱一般了,随处可见的弹片和数不清的弹洞,谁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挺过来的。

 

美军被打得节节败退,伪军也没有了继续坚持的道理,之后我军成功逼退美军夺回了两处高地,上甘岭战役也由此结束。

 

上甘岭的战役中,我军从来没有离开过上甘岭,一直在与敌人僵持,秦基伟一直领导着15军的战士严防死守,不畏困难,鼓舞战士的士气,一举歼灭美国入侵的所有幻想,之后的美国再也没有过如此规模的战斗。#历史##人物#

 

作者:毛毛虫

编辑:世界

1950年,身为装甲兵第一战车学校副政委的将军,回到江西庐陵县新安乡罗家村老家探亲。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步履蹒跚地走来,问:“文贵娃子,我儿子在哪里?”副政委悲从心来,含泪回答老妈妈:“一同参军的同乡,只活了我们4个!”

副政委名叫罗芬兴(小名文贵),江西庐陵县新安乡罗家村(今吉安县云楼乡)人,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相传罗家村是元朝末年红巾军起义后,由三户罗姓人家繁衍生息,而组建的村落。罗芬兴读过几年书,因为交不起学费,被赶出了私塾。

从此,他就开始下田劳动,帮助父母减轻负担。1930年,15岁的罗芬兴听说了一个好消息,红军攻下了县城。罗芬兴听说过红军的主张,心里早就倾向于革命,于是和十几个小伙伴一同报名参加红军。

当时红军庐吉永泰独立团招兵标准很严格,罗芬兴通过了筛选,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罗芬兴的哥哥也想要参军,父亲看到两个儿子一同参军,坚决不同意,把哥哥留了下来。哥哥没能如愿参加红军,只好当了担架员,为红军部队抬伤员。

1931年11月,红军取得第3次反“围剿”的胜利后,16岁的罗芬兴作为独立5师代表,来到瑞金参加了工农会议。会议后,罗芬兴被调到了红3军团,接受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军团领导把罗芬兴叫来,安排他回老家招兵。

当时红军在反“围剿”战斗中,俘获了许多国民党兵,这些俘虏也得到了红军的优待。可是国民党兵大多都是兵痞,有奶便是娘,不认同红军的主张,受不了红军训练的苦。许多国民党俘虏假装参加红军,一打仗就会偷偷跑到国民党军中,继续与红军为敌。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红3军团首长提出“去苏区招兵”,让乡里的有志青年们参军。苏区老百姓爱戴红军,支持红军的主张,青年们心中也倾向于革命。罗芬兴接到的任务,就是回到庐陵老家一带,招募红军战士。

罗芬兴带领招兵小队回到家乡,乡亲们纷纷过来询问,听说了罗芬兴是回来招兵的。乡亲们妻送夫参军、母送子参军,很快扩红工作完成,罗芬兴回到军团复命,受到上级的点名嘉奖。此后,罗芬兴担任了红15军45师135团副排长,参加了攻打沙县的战斗。

在长征前夕,罗芬兴担任了总参5局后勤科科长,已经是营级干部了。在长征途中,罗芬兴多次遭遇危险,都挺了过来。一次,他跟随部队行进到仁怀一带,正在老乡家院子中休息。突然,敌人的一架飞机从空中掠过,投掷了一枚炸弹。

一位同志被炸牺牲,一位同志被炸成重伤,而罗芬兴只负了轻伤。还要一次,罗芬兴和部队正在行军,突然山上敌人放了暗枪。十几位同志壮烈牺牲。罗芬兴带队上山,搜捕罪大恶极的敌人,可惜敌人已经逃脱。罗芬兴组织人员,把伤员抬到了后方医院,心里悲痛万分。

1936年10月,罗芬兴跟随部队走过草地,爬过雪山,终于抵达了陕北。之后,罗芬兴历任了新四军5师14旅41团政委、第4野战军51军副政委、装甲兵第一战车学校副政委等职务,已经改名为罗通(抗战时期改名),为国浴血奋战。

1950年,离乡近20载的罗通,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回乡探亲。罗家村的乡亲们听说文贵娃子回来了,还当了大将军,纷纷来到村口迎接。罗通快步下车,来到乡亲们面前,紧紧握住了乡亲们的手。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拄着拐杖走来,见到罗通将军,就问:“文贵娃子,我儿子在哪里?他还活着吗?”原来,老婆婆的儿子和罗通一同参军,已经牺牲在革命征途中。罗通悲从心来,含泪回答老妈妈:“老妈妈,我们一同参军的同志,只活了我们4个。”

罗通一一说出了幸存同乡的名字,老婆婆一听没有自己的儿子,当即站不住,差点晕倒过去。乡亲们把老婆婆扶回家里,人群中又传来一阵阵哭声,这些都是牺牲同乡的家属。罗通抹去眼泪,上前对牺牲战友的亲属说:“战友们牺牲了,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儿子,替战友们照顾你们,给你们养老送终。”

这次回乡,罗通心情沉重,几天后返回部队。他积极践行着自己的诺言,把节省出来工资,寄回乡里,支援着家乡的建设。

开国将帅十大姓氏排名一览!

万万没想到我们陈姓不但在将帅数量上能排进前五名,而且是上将以上人数第一多的姓氏(8人)!

我们陈姓不但是同时拥有开国元帅(陈毅)和大将(陈赓)仅有的三个姓氏之一(还有罗姓、徐姓),而且是唯一一个集齐开国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和少将的姓氏!

另外四大姓氏,张姓没有元帅,李姓没有元帅、大将,王姓没有元帅,刘姓没有大将!我们陈姓绝对称得上开国将帅第一姓氏!

#南宁头条# 广西壮族自治区前100位姓氏排名榜鉴赏!看看你的家族姓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多少族人?

广西区前十大姓氏分别为:黄姓、李姓、韦姓、陈姓、梁姓、覃姓、杨姓、刘姓、张姓和吴姓;

罗姓、陆姓、夏姓、何姓、周姓、王姓、林姓、唐姓、潘姓和卢姓为广西区姓氏第十一位至廿位…

数据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前20名姓氏占比全省总人口近半壁江山。

广西的老铁们,你贵姓?你的姓氏在广西区排名第几?你的家族姓氏在前百名中吗?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来看我]@云客说教育 #姓氏##历史##百家姓##广西头条##南宁身边事##桂林# #北海# #玉林头条#

【丫江风物志】“石径五里长",究竟是谁修?

明月大桥,建于南宋宝庆三年即公元一二二七年,倡首人是当地的富户陈寿卿。这座石拱桥桥基扎实,桥身坚固,跨江而建,延续近八百年而未损毁半分,就连一九六二年明月水库发生溃坝,相隔不到一华里的明月大桥仍抵御了汹涌洪波的冲击,巍然屹立在明月江上,而从明月直到网岭这一流域的其他各类桥梁被冲毁了二十八座之多,可见明月大桥的牢固程度不同凡响!位于双峰村(古称铜钱冲)的鹅形至攸醴边界的杉仙殿之间长达五华里的石板路,究竟是谁倡修的呢?没有人说得出"子丑寅卯"来。大家都是根据老辈人口囗相传的传说,说这条石板路是在明月大桥建成不久后铺建的,建这条石板路的人是明月大桥的另一个富户……因没有文字记录,其真实姓名就不得而知了。随着近代攸醴公路的修建,这条有着近八百年历史、长达五华里的山涧石板路,逐渐湮没在时代变化的风雨之中了。

二〇一五年,双峰村已退休多年的老支书陈乐宜老书记的陪伴下,我们已经攀上了阿弥漕,开始寻找摩崖石刻和石板路的痕迹。阿弥漕地处明月峰山脚,地势险要,两边山势陡峭,树木葱笼,藤蔓交织,荆棘丛生。一条小溪流,从明月峰逶迤而下,在不足十米宽的阿弥漕底部流敞开去。右边几十米高的山崖上是新修的攸醴公路,沟漕里到处是修路施工掉下来的乱石,让勘查人员举步维艰。

在陈书记手中的长把柴刀的帮助下,终于撩开了一条通道,艰难向上攀登。突然,有人发现小溪边上的卧牛状石头上似乎有字迹,大家七手八脚地拨开茅草,扫除青苔,搬开乱石,两行字迹终于显现在大家面前:水陆罗天蘸,并非真福田,石径五里长,人行千万年。县文物局的专家们拍照的、摄像的、卫星定位的,大家各执其事,收录有关数据资料。忙碌一通后,又继续向上寻找其他目标去了。不一会儿,"恒念观世音菩萨"、"恒念阿弥陀佛"、“避虎咒"等摩崖石刻文字陆续找到,文物专家们又是一阵忙碌。尔后,一行六人,开始了石板路的全程踏勘。

这条石板路从鹅形的小石桥起步,游走在阿弥漕的两山之间,忽而沿溪水婉娫上行,忽而坠入悬崖峭壁之下,忽而跃上连绵起伏的山头,忽而又穿梭在梯田阡陌之中,整条石板路,迭宕起伏,一直延伸到攸醴边界的杉仙殿。每块石板约为八十厘米长,四十厘米宽,十至十五厘米厚,不紧不松地铺上了五华里,全程约需石板数千个之多。如此浩大的工程,让参加勘查的专家们为之惊叹!

二0一七年,县文物局文物考古专家陈韶辉老师来电话,鉴定结果是:那条五里石板路的修建时间为南宋宝庆年间,倡修人是明月大桥的一位易姓县官,施工人是衡山县的罗姓石匠。因此请你协助查考一下,那位易姓县官到底是攸县哪一房易家的先祖?

听到陈韶辉老师的电话后,我当即回复:这名易姓县官很有可能就是我们月桥易氏的始祖易嘉猷,他当时在衡山县当县主簿,所以筑路工匠是衡山县的罗姓石匠。为了认证这一说法,我把嘉猷公的谱页拍照上传文物局,得到了陈韶辉老师的肯定和认可。

"水陆罗天蘸,并非真福田,石径五里长,人行千万年"。省里的文物专家仅凭这区区二十字,能弄清八百年以前发生的事,真的是学问高深,令人佩服!细究这四句诗文,不难让人看出,这条石板路修建之前,易姓倡修人推辞了唱章(水陆罗天蘸)的邀请,他认为唱章并不能为当地人们带来实惠,而修石板路才是方便攸醴两县人们出入的实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诗句出现呢?后来我与当地的老人在闲谈中,了解到一些民间传说一一

双峰村阿弥漕是古代攸醴两县的重要官道之一。古时,此地山高林密,地势险峻,虎狼出没,交通要道,山路崎岖难行,且前后五华里无人烟,更让人对此地有一种恐惧感,大有谈"漕"色变之虞。修筑这条交通要道,正是两县百姓翘首以盼的事情。

当时明月大桥有两个富裕的大户人家,一是"土著"陈家,二是月桥易家。一二二七年修明月大桥时,月桥易家捐巨资协助陈家修桥。大桥建成之后,桥志上只有陈寿卿独享署名,作为重要捐资人的易家却默默无闻了,从而让易家人对此事郁郁不悦,心存芥蒂。不久,明月大桥地区暴发瘟疫,陈家再次倡首,邀月桥易家共同出资,举办一场水陆道场,用唱章的形式为当地民众祈福消灾。而此时的月桥易家吸受了前几年捐资建桥的教训,没有接受邀请,毅然决定独资修建阿弥漕这条五华里的石板路。竣工之日,遂请罗姓石匠师傅在阿弥漕小溪旁的卧牛石上刻下了这首诗文。

岁月荏苒,日月如梭,八百年的历史弹指一挥间。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明月大桥和五里石径记录了八百年的历史沧桑,经历了多个朝代兴衰更迭,更见证了如今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也向人们昭示了一个优良传统:古代的富人们,心存善念,多做功德广种福田;架桥修路,热心公益事业建设。

[作者:易岳云/编辑:艺为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