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6月份的宝宝起名(2021年出生的李姓男宝宝取名字)

85、#打开眼界#五胡十六国皇帝在位时间有多长

十六国:公元304年-公元439年。

蜀/成汉:公元306年-公元347年,共42年,李姓,历五帝,建都:成都。

01、【武帝李雄】29年(公元306年-公元334年)。

02、【哀帝李班】1年(公元334年)。

03、【废帝李期】3年(公元334年-公元338年)。

04、【昭文帝李寿】5年(公元338年-公元343年)。

05、【末帝李势】5年(公元343年-公元347年)。

前赵/汉赵:公元308年-公元329年,共22年,刘姓,历六帝,建都:平阳(山西临汾)。

01、【汉光文帝刘渊】3年(公元308年-公元310年)。

02、【汉赵废帝刘和】1年(公元310年)。

03、【汉昭武帝刘聪】8年(公元310年-公元318年)。

04、【后汉灵帝刘粲】少于1年(公元318年)。

05、【末帝刘曜】11年(公元318年-公元328年)。

06、【后主刘熙】1年(公元328年-公元329年)。

后赵:公元330年-公元351年,共22年,石姓,历七帝,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01、【高祖石勒】4年(公元330年-公元333年)。

02、【废帝石弘】1年(公元333年-公元334年)。

03、【武帝石虎】1年(公元349年)。

04、【谯王石世】1年(公元349年)。

05、【彭城王石遵】1年(公元349年)。

06、【义阳王石鉴】1年(公元349年-公元350年)。

07、【新兴王石祗】2年(公元350年-公元351年)。

冉魏:公元350年-公元352年,共3年,冉姓,历一帝,建都:邺城。

01、【平皇帝冉闵】3年(公元350年-公元352年)。

前燕:公元352年-公元370年,共19年,慕容姓,历三帝,建都:邺(河北临漳)。

01、【文明帝慕容皝】12年(公元337年-公元348年)。

02、【景昭帝慕容俊】9年(公元352年-公元360年)。

03、【幽皇帝慕容暐】11年(公元360年-公元370年)。

后燕:公元384年-公元409年,共26年,慕容姓,历五帝,建都:中山。

01、【成武帝慕容垂】11年(公元386年-公元396年)。

02、【惠愍帝慕容宝】3年(公元396年-公元398年)。

03、【昭武帝慕容盛】3年(公元398年-公元401年)。

04、【昭文帝慕容熙】7年(公元401年-公元407年)。

05、【惠懿帝慕容云】3年(公元407年-公元409年)。

北燕:公元409年-公元436年,共27年,冯姓(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

01、【文成帝冯跋】22年(公元409年-公元430年)。

02、【昭成帝冯弘】6年(公元430年-公元436年)。

#你所知道的历史冷知识##打卡挑战局##历史#

大唐289年,李姓皇帝21位,加上李家媳妇武则天共22位皇帝,是中国大地上大一统王朝,是万国来朝的强大帝国。

在中国,传统继位方式是“立长不立幼”,所以一般太子都是皇长子(特殊的长子不是嫡出的除外)。

中国历朝历代都存在“夺嫡之争”,由于各派势力的界入,很多太子成了宫斗的牺牲品,所以有人戏称太子是“最危险的职业”。

从唐朝的20位皇帝(李渊是打天下的)继位来看,皇长子成为皇帝的只有6位,继位成功率只有可怜的30%,果然是很低,这也印证了“太子是最危险的职业”。

古代姓李的十大名将,李存孝排第几?

10、李勣

唐朝名将,位列“武庙十哲”,与吴起、白起、韩信、孙武等名将并列。

李勣出生在一个种田大户,家中条件优越,但李勣不甘心一辈子过这种朴实无华的生活。

十几岁时,李勣就结交一些绿林豪杰,过起了刀口舔血的日子。

李勣的主要战绩有:远征高句丽、西突厥、吐谷浑、薛延陀、铁勒,所向披靡,睥睨天下。

李勣的一生堪称传奇,他出将入相,功勋卓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勣历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等职,累封英国公。

9、李光弼

唐朝名将,与郭子仪并列,也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

高仙芝和哥舒翰都是成名于安史之乱之前,他们对大唐的功绩主要是在开疆僻壤、镇守边境中所立下的战功。

而李光弼则主要是在平定安禄山、史思明这次举世罕见的“安史之乱”居功至伟。

他在这长达8年的战乱中,率领唐军打下了无数次战役。

比如赫赫有名的常山之战、太原之战、河阳之战、怀州之战以及邺城之战的局部会战。

在坚守河阳的战役中,李光弼以两万兵力击退了史思明的十几万大军。

8、李存孝

俗话说:“王不过霸,将不过李。”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称王的枭雄里,没有人比楚霸王项羽更厉害。

在做武将的猛人里,没有人能超过李存孝。

李存孝是唐末至五代时期的头号猛将,是晋王李克用的众多义子之一。

因他排行十三,故称“十三太保”。

抛开稗官野史、小说演义,只按正史记载,李存孝也是骁勇绝伦。

在当时,李存孝算得上天下无敌,人称“飞虎将军”。

李存孝一生跟随李克用南征北讨,剿黄巢、取长安、攻关中军阀,每战必为先锋,且百战百胜,从无败绩。

7、李广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为何李广难封?你看看李广都有哪些功劳,就能明白。

(1)汉文帝时,斩杀匈奴首级甚多,升中郎。

(2)随汉文帝狩猎,格杀猛兽被点赞。

(3)七国之乱,昌邑城下夺旗,这确实是顶级大功。

(4)贸然追击匈奴被围,巧妙脱身。

(5)出击匈奴被俘,巧妙逃脱。

(6)又是出击匈奴,苦战不敌,侥幸逃脱。

(7)治军散漫,因此士兵喜欢跟着他混。大漠中行军迷路,羞愤自杀。

6、李成梁

明朝名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

明朝中后期,戚继光、李成梁、马芳是“三大名将”。

镇守辽东30年期间,组织辽东铁骑,先后十次奏大捷。

但因位望益隆,贵极而骄,奢侈无度,万历三十六年被劾罢。

李成梁多子,长子李如松曾威震朝鲜,击败小西行长,其他如李如柏、李如桢、李如樟、李如梅。

族子李如梓、李如梧、李如桂、李如楠等,皆骁勇善战,有父兄之风,时人誉“李家九虎将”。

5、李定国

明朝名将,骁勇善战,很有谋略。

作为南明军神,李定国打败了孔有德,击败满清十万大军,阵斩理政三王之一的尼堪。

李定国之于南明,正如岳飞之于南宋。

可惜的是崇祯死后,皇子也自刎,南明不像南宋有正当的法统。

李定国是张献忠的干儿子,得不到应有的重用,而朝纲的紊乱也注定好南明的破灭。

南明覆灭后,李定国依旧坚守勐腊,于西南边陲坚持抗清拢共17年之久。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李定国绝对是古代战神之一。

4、李文忠

明朝名将,仅次于徐达、常遇春。

李文忠的作战模式,跟汉朝的霍去病类似,喜欢长途奔袭,深入敌军内地作战。

1372年的北伐是一次不成功的远征,徐达,蓝玉在岭北被王保保击败。

冯胜,傅友德战绩很好,收复了整个河西。

李文忠这一路穷追猛打战绩却不大,因而被遗忘的比较严重。

但是不应忘记的是,他是最为深入北元的一路。

更重要的是,他攻陷并毁灭了哈拉和林,这个曾经让整个亚欧大陆颤抖的地方。

3、李牧

李牧作为战国名将,战国后期大破过秦军无败绩的将领,其出色的指挥能力也是不需被质疑。

前234年,秦大将桓齮攻取赵的平阳,武城,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杀赵军十万。

赵王迁从代雁门调回李牧,任命其为大将军,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反击秦军。

李牧在宜安大破秦军,桓齮只以身走,所率秦军基本被全歼。

长平之战赵国的精锐士卒悉数阵亡,李牧带领残兵败将先灭匈奴,后在赵将扈辄折兵十万的危境下,硬是全歼入侵的秦军,其超高的军事指挥才能令人叹为观止。

2、李靖

韩擒虎外甥,唐朝名将,位列“武庙十哲”,托塔天王“李靖”的原型。

贞观四年正月,李靖率三千唐朝铁骑向恶阳岭挺进。

突厥颉利可汗根本想不到唐军会突然出现,朝野上下无不大惊失色。

他们认为唐军太弱,李靖不敢孤军深入。

但李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定襄,颉利可汗仓皇逃跑。

定襄之战后,突厥的颉利可汗向阴山撤退,在白道与李勣军遭遇,大败而逃。

李靖率唐军追杀至阴山,杀敌一万余人,俘虏十几万人,前后仅三个月,突厥彻底灭亡。

1、李世民

“天策上将”,先是名将,后才是皇帝。

“自古帝王将兵,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朱元璋尔。”

如果把崇祯的位置给了李世民,那么,会是什么样的结局?

长山堂李氏世系吊线图

1.李利贞(改理为李 得姓始祖)2李昌祖—-3.李彤德——4. 李寿昌——5. 李愿——6.李硕宗——7. 李显——8. 李德高——-9. 李福山——-10. 李光大——11. 李爽—-12.李亁——13.李耳(太上老君 道家学派创始人)14.李宗——15.李同——16李兑——17.李蹐—-18.李恪——19.李洪——-20.李舆族——21.李昙——22.李崇(陇西郡始祖)——23.李瑶——-24.李信—25.李超——26.李仲翔——27.李伯考——28.李尚——29.李广——30.李敢——-31.李禹——-32.李承———33.李先——34.李长宗——-35.李君况——36.李本——37.李次——38.李轨——39.李隆——40.李艾——41.李雍——-42.李柔——43.李弇——44.李昶——45.李暠(武昭王 兴圣皇帝)——46.李歆——47.李重耳——48.李熙——49.李天钖——50.李虎(唐太祖)——-51.李昺(唐世祖)——52.李渊(唐高祖)——53李世民(唐太宗)——54.李治(唐高宗)——55.李旦(唐睿宗)56.李隆基(唐玄宗)——57.李亨(唐肃宗)——58.李豫(唐代宗)——59.李适(唐德宗)——60.李诵(唐顺宗)——61.李纯(唐宪宗)——62.李悦(唐宪宗九子琼王)——63.李观(唐琼王悦公长子迁江西派祖)——64.李贵——65.李昭祚——66.李延安——67.李怀德——68.李知节——69.李諌——70.李湝——71.李仲寕——72.李仕雅——73.李仁义——74.李思能——75.李昌迈——76.李致和——77.李福海—78.李常玉(更名琼玉)—-79.李庭秀(南宋定南侯 城福始祖)——80.李春叟——81.李成枝——-82.李吉甫——83.李元卿——84.李良清(迁麻城县孝感乡基祖)——85.李用中——-86.李大经——-87.李致喜——88.李正好——89.李兴掠——-90.李启坤——-91.李奇元(1643年湖北麻城孝感乡入川;长山堂李氏始祖)——92.李志葵、李志高、李志万(麻城孝感乡迁四川泸县伏龙乡瓦子镇基祖)

1925 年 12 月中共铜鼓支部诞生后,党在铜鼓的活动迅速从县城向乡村扩展。高桥胆坑李氏家学的青年教师李建康(名旦睦、字晓平),很快被发展为中共党员。

1926 年 12 月中共铜鼓支部扩建为中共铜鼓党团中心支部,由于高桥胆坑中共党员队伍的快速扩大,胆坑党支部成为铜鼓党团中心支部最早下辖的 5 个基层支部之一。

1927 年 6 月底中共铜鼓党团中心支部升格为中共铜鼓县委,新成立的县委隶属中共江西省委领导,下辖包括胆坑支部在内五个基层支部。#修河源头数字高桥#

943年,南唐开国皇帝李昪(bian )突然背上生疮,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他把儿子李璟叫到跟前安排后事,突然朝李璟的手就咬了一大口,直咬得李璟手指血肉模糊,并叮嘱道“不要忘了我说的话”!

一代雄主李昪就此陨落,而接替他皇位的,是“一代熊主”李璟。

895年,“十国第一帝”的吴武帝杨行密攻陷了濠州,得到了一个礼物。

这件礼物,是一个长得极其漂亮的六岁的小和尚。

杨行密心生欢喜,就把小和尚收为养子,带回宫内,并取名“彭奴”。

可杨行密的儿子们天天欺负这个来分家产的彭奴,无奈之下,杨行密把彭奴交给了大臣徐温来抚养,改名为徐知诰。

彭奴本姓李,恰好与徐温的夫人同一姓氏,徐夫人对其喜爱有加。

徐知诰跟着养父徐温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在南吴手握强权,被封为东海郡王、大元帅。

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天可汗李世民的后代,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在混乱的“五代十国”,李昪可以说是皇帝里的一个异类。

李昪心存仁义,不但对自己的两个养父的后代大加封赏,还减轻赋税,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民富国强之后,却安守自家领土,不对外用兵扩张,根本没有统一全国的打算。

临终前,李昪才对儿子李璟说出自己心中谋略,并把李璟的手咬的血肉模糊,来记住自己的告诫。

原来,在李昪看来,南方的那些小的国家根本不足为虑,需要担心的是北方诸侯。

征服了北方,南方小国就会望风而降了。

可是南唐身居南方,便不能侵扰周边小国,要集中精力、时刻戒备,只要北方一出现机会,立刻挥师北上,统一全国。

但是!

父亲临终前的谆谆告诫,还有被咬的伤疤,都让李璟一点记性都没长!

他一坐上皇帝位,就四处征战,接连吞并了闽、楚两个国家,增加了十七个州的土地和人口。

一时间,南唐实力达到了极点!

可是,被吞并的土地上,经常出现叛乱,李璟不得不发兵平叛。

国家逐渐陷入了内耗之中。

947年,耶律德光攻入汴梁,俘虏了后晋皇帝石重贵,后晋灭亡。

耶律德光无法抵挡中原人民的强烈反抗,又挥师北上,回家去了。

结果在半路上,人就挂掉了。

此时,整个北方群龙无首。

李昪给儿子交代的好时机,来了!

可是,李璟这个时候竟然熟视无睹!

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

那,我就再给你一个机会吧!

刘知远死后,儿子不成气候,后周郭威和柴荣相继即位,北方又是一片血雨腥风。

李璟,还是没有任何动作!

那李璟到底在干啥呢?

写诗发“朋友圈”。。。

李璟喜欢读书,还多才多艺,文学艺术修养极高,放到21世纪,妥妥的“文学大师”!

他还经常召集大臣商量国事,不,是饮宴赋诗。

画家宋徽宗当皇帝,北宋瞎了!

木工朱由校当皇帝,明朝瞎了!

南唐李璟当诗人,南唐能好得了吗?

老天爷对李璟彻底失望了,派“后周第一战士”——赵匡胤来结束游戏了。

赵匡胤出兵奇特,带领部下先后取得了涡口大捷、清流关大捷、滁州大捷、六合大捷。

958年,李璟上投降书,不但割地赔款,无偿奉献了老爹打下的一半江山,而且连皇帝的名号都不要了,不称“皇帝”,称“国主”,甚至改用后周纪年,连年号也省了!

如果李昪地下有知,大概肠子都会悔青了吧?

当时咬的要是不是儿子的手,而是他的脑袋瓜子,该多好!

第二年(959年),太子弘冀去世,李璟不顾大臣反对,让第六子李从嘉(李煜)住进了东宫。

有人说李煜轻浮放浪,但李璟不以为然。

李煜精通书法、擅长绘画、还通音律,不管是写诗还是写文章,张口既来。

这样的儿子,才是老爹心目中的才子,是我李璟完美的2.0版本啊!

不让他继承皇位,让你继承不成?

真是笑话!

但李煜以上那些的成就,加起来都比不上他的词作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深远。

一直到现在,我们的高中生还在背他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不为别的,高考要考。

此外,李煜不但将父亲李璟的“饮宴赋诗”发扬光大,还在老爹去除帝号、年号的三年后,连国号“唐”也不要了!

“一代雄主”李昪,咬了“一代熊主”儿子李璟,最终丧国在“一代词人”孙子李煜身上。

【镜花水月蝶】

古代很多英明的帝王,在审视儿子时往往眼光不怎么样。

比如成就“孝宣中兴”的汉宣帝刘询,非要立原配的儿子刘奭为太子,结果祸国殃民,西汉开始走下坡路。

明朝与父亲共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明宣宗,和老爹仁宗共创了“仁宣之治”,可选的继承人朱祁镇重用宦官,导致宦官专权,国力也大不如前。

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英明帝王在面对子女教育和继承人选择时“大脑缺氧”呢?

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关注我@镜花水月蝶 ,带你走进如镜中花、水中月的历史,感知那不同时空下的多彩人生。

一日,宋仁宗下朝后,不高兴的对着宠妃抱怨:“近日一直不下雨,朝臣竟说是因为我女人太多,被老天惩罚,要我削减后宫!”宠妃一听,假装附和道:“要是他们非要逼官家,就从妾开始!”原以为仗着盛宠,仁宗肯定舍不得她。谁料,下一秒她竟真的被赶出了宫!

宋仁宗,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宋真宗赵恒的第六子,生母是李宸妃。李宸妃,是汉东郡王李仁德之女,父亲去世后,继母改嫁,无依无靠的她只能削发为尼。因为长得美丽端庄,被宋真宗的宠妃刘氏看中,带到身边,让其侍奉左右。

刘氏,便是后来宋仁宗的养母章献太后刘娥,也是宋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人,在史上与吕雉和武后齐名。

刘氏,原本是属地孤女,出生不久父母就去世了,无依无靠的她成了襁褓孤女,被寄养在母亲庞氏的娘家。寄人篱下的日子并不好过,幼小的刘娥饱经世态炎凉,为了谋生,稍大点的她便凭着悠扬婉转的歌声,成了一个歌女。

到了适婚的年纪,家里的长辈就做主将她嫁给了一个叫龚美的银匠。婚后,银匠想要谋求更好的生活,又带着刘娥前往东京汴梁谋生。谁知,到了京师,生计变得更加艰难,银匠萌生了将刘娥卖掉的想法。

而正是这个想法,让刘娥遇到了一生中最爱的男人,也成就了她一生的荣宠。这个男人便是日后的宋真宗赵恒。

当时赵恒还是韩王,他的指挥使张耆见刘娥生得美貌,而且端庄贤惠,于是便将其推荐给了赵恒,见到刘娥的第一眼,赵恒便爱得不可自拔,整日与之缠绵!

久而久之,皇子爱上来历不明的民间女子的“丑闻”传到了赵恒的父亲宋太宗的耳中,宋太宗叫来赵恒的乳母,询问此事。乳母本就对出身卑微的刘娥十分不喜,便在太宗面前说刘娥的各种不是。

太宗一听,自然不希望儿子沉迷女色,盛怒之下将刘娥赶出了王府,还为赵恒赐婚,命他迎娶名门之女。

然而,他低估了儿子对刘娥的喜爱,即便将刘娥赶了出去,赵恒仍偷偷将刘娥安置在张耆家中,不时与之私会。张耆心知刘娥是赵恒心尖儿上的女人,为避嫌连家都不敢回。

公元997年,宋太宗去世,赵恒即位,史称宋真宗。当上皇帝的宋真宗,立即将心爱之人接入皇宫,并给了她无上的恩宠。入宫后,刘娥凭着盛宠,一步步走上了权力的巅峰。

可惜的是,即便备受宠爱,刘娥却始终未能给真宗诞下子嗣。真宗虽然数次想立刘娥为皇后,但均被大臣以其出身卑微且无子嗣等理由反对。

公元1010年,刘娥身边的侍女,也就是前文提到的李氏,在刘娥的安排下顺利被真宗临幸,诞下当时唯一的皇子,也就是后来的宋仁宗。

李氏诞下皇子后,真宗对外声称此子是刘氏所生。不久后,“母凭子贵”的刘娥被真宗册封为皇后,自此成为真正的后宫之主!

公元1022年,宋真宗去世,太子赵祯即位,史称宋仁宗。当时仁宗年仅十三岁,所以朝政暂时交给了刘太后把持。掌权后的刘娥最终并未向吕雉和武后般谋朝篡位,最终皇权还是回到了宋仁宗的手中。

公元1033年,刘太后去世,宋仁宗掌握实权。仁宗是一个对自己要求严格,广纳谏言之人。

有一次,宋仁宗被谏官的一封奏折搅得心烦意乱,就来到宠妃的寝殿,想要放松放松。期间,宠妃看出了宋仁宗的愁闷,张口问道:“官家,是有什么烦心事吗?”

仁宗便将烦闷一股脑说了出来:“最近一直不下雨,朝臣竟认为是我女人太多,老天爷因此降下‘阴盛之罚’,他们要我削减后宫!”

宠妃一听,愤愤不平地说道:“这太荒谬了!那些朝臣们,他们谁不是三妻四妾的,难道只允许他们欢乐,让官家一个人清心寡欲吗?”听到宠妃这番话,仁宗沉默不语。

宠妃又试探性地问道:“官家,难道还想采纳他们的谏言?”仁宗听罢,并未回答。宠妃以为仁宗认同自己的观点,仗着自己很受宠,信誓旦旦地说道:“如果官家真的要削减后宫,那便从妾开始吧!”

原以为,只是说说,仁宗定然舍不得让自己离宫。谁料,不久后竟收到请她离宫的噩耗!

仁宗的这个决定,让众人很是诧异,就连皇后都疑惑的问道:“官家,她可是你最宠爱的妃子,为何会将她赶出宫?”

仁宗意味深长地说道:“我宠爱她不假,但她却劝我拒绝谏官的忠言,我怎能将这种人留在身边?”

还有一次,北宋大将王德用给仁宗进献了一批美人,仁宗很是喜欢。但此事被谏官王素知晓,他进谏道:“陛下,还是不要过于亲近女色为好!”

仁宗答道:“最近王将军确实进献了美人,我很中意,你就让我留下吧!”王素听罢,却直言道:“臣只是担心陛下为女色所迷惑!”

仁宗一听,含泪对太监下令:“将王将军送来的美人,每人给点钱,送出宫吧!”

王素见状,赶紧说道:“其实也不用这么急,她们既然已经入宫了,陛下可以过段时间再打发她们走。”仁宗眼神暗淡的回答:“我虽是君王,也是重感情的人,只怕跟她们相处久了,我更加不舍!”

对于谏官的忠言,仁宗基本上都会认真对待并采纳,为政宽厚,勤俭律己,也算是宋史上难得的好皇帝了!

参考资料:《宋史》

#头条创作挑战赛##历史冷知识##历史故事#

公元710年6月24日,李旦在儿子李成器、李隆基及一干大臣的劝说下,勉为其难地接受了侄子李重茂禅让的皇位。

这是李旦第二次登基当皇帝,距离他上次当皇帝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这二十年,李旦虽然顶着皇子的名分,却每天都过得提心吊胆。那时的朝廷动荡不安,人心难测,不知道哪一天他这个皇子就要性命不保。但李旦却成为了武则天六个儿女中唯一幸存下来的一个,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李旦本人的性格和智慧。

李旦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儿子。李旦有三个亲哥哥,按理说,无论如何他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但在历史上,李旦却能够两次登上皇位,这是怎么回事呢?

众所周知,李旦的母亲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这不仅因为她本人很有能力和魄力,也因为她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狠劲儿,即使是对待自己的子女也绝不手软。

唐高宗李治在世时,身为皇后的武则天就已经开始批阅奏章,为皇帝出谋划策了。她也非常享受这种无上的权力带给她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渐渐地生出了自己当皇帝的念头。

唐高宗李治病逝后,由于李旦的大哥李弘和二哥李贤已经去世,便由三哥李显继位。

李显并未继承他父亲的才干和母亲的魄力,昏弱无能,由母亲临朝称制。李显为了抗衡母亲,他开始重用皇后韦氏家族的人,干涉朝政。武则天对于李显的这一行为大为恼火。公元684年,武则天废黜了李显,贬为庐陵王。

李显被废后,李显的弟弟李旦当上了皇帝。跟哥哥一样,李旦也是个傀儡皇帝。

其实,李旦自己并不想当皇帝,他也很清楚母亲的心思和手段。所以,在当皇帝的六年间,李旦未进入正殿参与朝政,更不能在皇宫内自由出入,李旦对此并未有任何怨言。

公元690年9月,武则天逼迫李旦让位,自己当了皇帝。

退位后的李旦被武则天降为皇嗣,也就是太子的一个后备人选。此时的李旦虽然享受着太子的待遇,但地位却充满变数。

武则天称帝后,武氏家族的人开始不安分了。他们认为天下已经改姓武了,未来也应该由武家的人继承皇位。

于是他们上书说:“既然当今的皇帝姓武,那自然应该是我们武家的人来当太子。”就连武则天本人也认为应该由武家的人来承继大统,光耀门楣。

见朝中有大臣反对,武家的人便把他们下狱杀害。

好在朝中还有李昭德这样的能臣极力劝谏武则天,武则天也不是昏庸之人,便放弃了这一想法。李旦的皇嗣之位总算是保住了。

公元698年,迫于舆论压力,也为了自己在百年之后能够进入太庙享受子孙的供奉,74岁的武则天在狄仁杰等大臣的劝说下,决定还政于李氏。她将之前被贬到洛阳的庐陵王李显接回宫中,立为了太子。

李显继位后,想立弟弟李旦为皇太弟,但被李旦拒绝。

李显的皇后韦氏想效法武则天,夺取李家天下,与其女安乐公主暗害了李显。

李显去世后,韦氏并没有向外发布此消息,而是调集了大量的军队进驻长安城,拥立李显16岁的儿子李重茂为皇帝,勾结韦氏族人及其党羽,把持朝政。

李旦作为曾经的皇嗣,被韦氏当作她夺取天下最大的障碍。此外,李旦的妹妹太平公主也因为在朝中颇有实力,被韦氏当成了眼中钉。

为了平定韦氏之乱,安抚民心,在李旦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李隆基与姑姑太平公主合作,发动了兵变,韦氏及其党羽一个不留,这才保住了李家的天下。

但很多大臣对李重茂这位小皇帝并不认可,他们极力推举李旦重新继位。李重茂迫于当前形势,不得不将皇位让于皇叔李旦。

此时的李旦,早已厌倦了宫廷内的斗争,再加上他本人性情恬淡,因此极力推辞,拒绝再次做皇帝。

后来,李旦的儿子和几位大臣晓以大义地劝说李旦,李旦终于点头同意了。李旦登基后,将在平乱中立有大功的李隆基立为太子。

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后,势力大增。太平公主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便散布流言说李隆基并非嫡长子,而且他的哥哥们都在世,无论如何都轮不到他当太子,并且她还暗示大臣们劝谏李旦,改立太子。好在李旦极力平息流言,太平公主的奸计才没有得逞。

李旦不忍看到自己的妹妹和儿子为了权力争得你死我活,他听从了大臣们的意见,让太平公主迁居到了山西,将朝政交由太子李隆基处理。

公元712年,李旦看到李隆基羽翼渐丰,便将皇位禅于李隆基。四年后,李旦逝世,庙号唐睿宗。

李隆基继位后,任用贤能、励精图治,将元气大伤的李唐王朝重新拉回了正道,创造了唐朝历史上的第二次辉煌——开元盛世。

回顾李旦的一生,可以看到他所处的时代并不太平,他本人也数次卷入争斗中。但李旦却能够全身而退,这靠的不仅仅是他不贪恋权力、淡泊名利的处世态度,更得益于他自身以退为进的智慧和谋略。这无愧于他庙号中的一个“睿”字。

作者 | 海之女神

审稿 | 小兔妙妙/春兰

编辑 | 罗甜

根据湖南湘中地区的李姓聂姓等是唐朝五代从江西太和移居来湖南。

衡州罗公子

湖南人都来自江西吗? 首先我说湖南人大多来自江西这是错误的,我们湖南人除了湘北江西移民比较多,湘中湘西湘南大部分都不是

李氏还没提起诉讼,学校通知先来了!还有呢!

光明网光明网官方账号

通报:降级处分!调离教师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