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军团名字(关于三国的军团名字)

三国时期十大集团军,曹魏军团兵强马壮更胜一筹[烟花]

魏蜀吴三国实力对比

曹魏人口440万,军队40万

东吴人口230万,军队23万

蜀汉人口96万,军队9万!

难怪蜀国最先灭亡。数据说明一切,诸葛亮也改变不了!

三国第一强军,屡次救刘备于险境,神秘的特种部队,白毦兵。

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出现了许多知名的猛将和大才,但我们都知道,一将功成万古枯的道理,那些三国名将和大才之所以能够成名,离不开他们所指挥的精锐部队。

在三国精锐的部队很多,精锐的特种部队也很多,如马腾率领的西凉铁骑、高顺率领的陷阵营、曹纯率领的虎豹骑、曹操挖坟崛墓的摸金校尉、张郃率领的大戟士、公孙瓒率领的白马义从等,这些特殊兵种都是三国时期较为出名的特种兵部队

我们今天要谈论的是,刘备身边最神秘的一支部队,只受命于刘备的白毦兵。

说起这只部队,大家对它的名字很奇怪,我也是对它的名字很奇怪,我连夜翻看整理史料,终于弄明白了白毦兵名称含义和来历。

一.白毦兵的名称来历和来历

白毦兵这个名称很有特点,没有杀气血腥气,倒蕴含着一种古老的图腾文化气息,有明显的民族地域特点。我也很奇怪为什么当时汉人的军队,会具有少数民族色彩呢?

1.经过我翻看史料发现,三国时,刘备的势力益州包含今四川(川西部分地区)、重庆、云南、贵州、汉中大部分地区以及缅甸北部,还有湖北河南少部分地区,从这里我就明白了刘备势力范围主要是如今的西南地区,西南地区主要是少数民族融合居住的地方,这支部队的名称,有这种浓厚的民族色彩,我也就明白了。

2.白毦兵中,吸收了不少西南少数民族。如戴白毦的羌兵,个个彪悍善战。

另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引注《魏略》记载,刘备“性好结毦”。这里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诸葛亮去见刘备,正巧有人给刘备送了牦牛尾,刘备也不问诸葛亮要说什么,就自顾自用手编结。于是诸葛亮说:“开明的将军应当有远大的志向,但结毦可以做什么呢?”刘备说:“和你怎么说呢,我不过是用来打发闲时间罢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备对结毦的喜爱,这里也就是说刘备对毦有一种偏爱,主公对一件物件有自己的喜爱,所以说取名的时候就想用上它,这就跟我们今天给孩子取名字是一样的。

3.毦是一种由髦牛尾编织的饰物,在古代被应用于军校和军官的盔甲之上,属于高级的装饰物品,而白毦兵身上的装饰物就是白髦牛尾,白髦牛尾是一种更为高级的装饰物品。髦牛就是牦牛,我们都知道,牦牛是极度耐饥饿,而且极其凶猛依照部队的特性起名字,到这里我就完全明白了,这支为什么叫白毦兵了。

到这里大家应该不会对白毦兵的名称再有什么不明白之处了。

二.白毦兵的统帅

1.提起白毦兵,很多人或许不清楚这是一支什么部队。

2.但要说起白毦兵的统领者,就算是不熟悉三国的人,大家也一定知道他是谁,白毦兵的统帅共有两人,一个是不知名的陈到,另外一个就是经过《三国演义》神话了的赵云。现在有两种说法,一是在正史上记载的,陈到为刘备的侍卫长,统帅白毦兵自然是他。另一种说法,也是大家普遍接受的是,白毦兵统帅是长山赵子龙。大家感觉呢?

三.选举

1.白毦兵的选举是十分严苛的,在选举:在三国志中,对于白毦兵的选拔,有这样的描述,赵云征南(将军),陈到征西(将军),统时选士,白毦猛将之烈。”

2.这句话的意思是,统帅选士时,白毦猛将之烈,说的是赵云与陈到二人挑选的白毦兵,每一位都堪比猛将的实力。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选拔之严苛。

四:职责

职责:白毦兵可以说上是蜀国最精锐的一支部队,但是战绩却不显赫,这是因为他们的职责是时刻护卫着刘备的安全,他们从不参与两军对阵和攻城掠地,只承担着护卫刘备安全的。

刘备征战多年,最后又成了蜀汉的皇帝,他不仅没遭到刺客的刺杀,而且全须全尾地寿终正寝,这完全就是白毦兵的功劳。

五:战绩

1.白毦兵在历次战役中都保护了刘备的安全,例如公元208年的长坂坡之战,刘备能脱身,其家属多能得以保全,和白毦兵的舍命保护应该有很大的关系,当时白毦兵以一敌百掩护刘备撤退,宁死不退,挡住了曹操的兵锋 让刘备顺利逃亡。

2.又如张飞率领二十多名精锐据水断桥,喝退曹兵,赵云保护阿斗,其中都显示着白毦兵的力量。

3.尤其是公元223年,刘备败退白帝城,东吴军队追击到永安时遭2万白毦兵袭击,五十万大军忽然撤退从这可以看出白毦兵实力之强横。

4.“赵云传”有记载,“先主失利于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又是在永安,赵云带兵在这里阻击,击退东吴。虽然白毦兵的战绩并没有斩敌多少万人,这样的数据,但是从白毦兵能够从历次险境中就刘备于升天,不可谓不强呀。

五:结局

关于白毦兵的结局有这么几种说法

1.白毦兵在刘备去世后就留在了夷陵,驻守在边境,防范魏吴大军的袭扰。

2.公元223年6月10日,刘备去世,刘禅即位,白毦兵又开始保护后主刘禅,成为刘禅的禁卫军。公元263年,刘禅向魏军投降,蜀汉政权灭亡,这只白毦兵在一夜之间,也彻底消失了 ,有些白毦兵他们完全潜伏了下来成为了刘禅的影子部队,护卫刘禅的后半生。

历史很有趣,我是小王

究竟谁是三国的第1猛将,多年来,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一个说法,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按照这个说法,吕布第一,赵云第二典韦第三魏蜀各占其一,而456关于马超张飞都是蜀汉的这个排名啊,也许有些作人不太不认同,但是吕布第一的位置似乎是公认的,那么吕布真的是三国第1猛将吗?

在三国演义里围绕着吕布的武力值有三个故事,首先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叫辕门射戟的故事。说吕布可以射中200米开外的戟,吕布的骑马弓术的确强悍,但是弓术毕竟不等于实战能力。三国演义里吕布还有一些经典的战斗场面,最著名的是三英战吕布,最开始的是张飞和吕布单挑,关羽看到张飞落了下风也上了。这俩加起来也没能打过吕布,刘备的也来支援1打3,虽然说最后吕布呢没打赢,但是呢,这已经能够证明,论单打独斗吕布的武力值是在这三个人的任何一人之上。

第二件事就是吕布一个人和曹操手下的许褚、典韦,夏侯敦夏侯渊,李典乐进6个人决斗最后还能全身而退这几件事,可以说直接把吕布推上了三国第1猛将的神坛。但历史上的礼物真的这么厉害吗?看过三国志的人啊都知道吕布真没这么厉害!三英战吕布,单挑曹营6将都是艺术创作,而历史上吕布的武艺可以说高超,但远远称不上天下第一。

拿得出手的武力展示,也只有辕门射戟,而且是150步的距离。那么问题来了,罗贯中为什么要在三国演义里编故事,也要把吕布塑造成三国第一的武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想一想吕布在三国演义里是什么样的形象,顶尖武艺,三姓家奴见利忘义的人品,一句话来说就是有勇无谋,见利忘义。那罗贯中为什么要给吕布一个这样的人,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三国演义塑造人物其实非常的简单化,是好是坏,一眼就能够看出来。

鲁迅也曾经说过,罗贯中写刘备之长厚而似伪。而且有些人也太过极端了,太过片面,那为什么要人物脸谱化,罗贯中的水平难道这么差吗?是他不会写吗?当然不是,其实这一切是要从当时这种文学作品的传播场景和经济关系当中去寻找答案。罗贯中那个时代老百姓大字不识几个三国的故事,基本上是靠着说书的形式在民间传播。但是,老百姓是不会天天去听书的,偶尔断断续续听上一回,下次再来听就跳到了某一回。

所以脸谱化的写法更有利于老百姓对于故事的记忆和理解,这样才能更方便说出人气聚拢人气赚钱吗,另外一方面刻画一个武力值超群,但是忠孝廉耻方面全是瑕疵的吕布最终被曹操和刘备干掉,更符合当时的道德标准,这也能够更加凸显刘备关羽的高大形象。

国人更喜欢关羽一些,但是外国人大多更喜欢吕布。有人调查过在谷歌上,吕布和关羽这两个名字的搜索热度,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大中华地区还有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这些华裔众多的地方,关羽的搜索热度更高,而日本,韩国,美国,欧洲,印度这些地方明显吕布的搜索热度和人气更高。

关羽在咱们中国人还有华裔心中的地位高,是因为完美的人设形象还有被神话的身份这个好理解。那为什么日韩美欧更喜欢吕布呢,这个原因,恐怕就是日本游戏的影响,日本游戏厂商出版的众多三国游戏当中吕布的强大那是让人窒息的,而一直有幕强文化和个人英雄主义崇拜的日韩欧美人,对于道德瑕疵但是却武力超群的吕布崇拜也就不难理解。

那么说到关于他的武力值到底如何,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温酒斩华雄,这些三国演义里写的事情的真实性太低了还得看看正史三国志怎么说。正史上关羽白马坡斩颜良这个事确实是真的,颜良是袁绍军中的头号大将了,当时曹操和袁绍在白马坡有一战,那袁绍是以颜良为主帅,关羽此时是在曹操的手下是这一战的先锋。

在三国演义里,关羽是依靠赤兔马跑得飞快在颜良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杀了他。颜良死的时候,还以为关羽策马而来,是来投奔他的,所以是死不瞑目。而在正史当中这件事就更加离奇了,根据三国志关羽传的第二段记载打这一仗的时候,关羽远远就看见了颜良的帅旗和车马,直接策马冲进了颜良的阵中于万人之中斩下了颜良的首级,斩颜良之后,关羽更是直接嚣张的扬长而去。这一战三国志短短几十个字的记载,把关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姑且不论关羽当时所在的曹军,对于袁绍军队的冲杀如何,单说斩下敌方主将这一点,再来对比一下其他人关羽实力就可见一二了。就这一点关羽就可以名垂三国历史堪称真正的三国武力值天花板。

第二世界大战时期,我国军队,德军,日军,三国陆军的一个营兵力配置对比。

德军陆军的一个步兵营兵力配置在870人左右。他是由14名军官,856名士兵组成的。

他们的一个营辖有三个步兵连,一个火力连,一个工兵排,一个通讯排,一个后勤保障排。

德军的营是基本作战单位,他们是可以独立作战的。所以编制比较大,这个编制相当于我军现在的合成营兵力配置。

二战时期日军的一个大队兵力要比德军大得多,日军一个步兵大队兵力有1090左右,比德军营足足多220人。多了一个连还加上一个排的兵力。

日军的大队辖四步兵中队,一个火力中队,一个炮兵小队。日军的一个中队兵力配置在180人以上。炮兵小队也有四五十人。

在抗战后期,他们国内兵力衰竭,老头兵,娃娃兵增多,兵力有所减少。

我国军队一个营在五到六百之间,那时吃空饷很严重,有的营只有三百多四百多人。

我国一个团的兵力比日军一个大队相比较,咱们的兵力都多不到那里去。

小日本的战斗力非常强,我们要一个旅才能对付日军的一个大队。我军要用四到五倍兵力才能打赢他们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著名的四大战役】

一、四大战役简介

(一)官渡之战

1.时间: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汉献帝年号);

2.双方:曹操vs袁绍;

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4.关键:许攸投奔曹操,出谋划策,夜袭乌巢,火烧袁绍大军粮草。

(二)赤壁之战

1.时间: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汉献帝年号);

2.双方:曹操vs孙刘联军;

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4.关键:孙刘联军,火攻赤壁,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放走曹操。

(三)汉中之战

1.时间: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汉献帝年号);

2.双方:曹操vs刘备;

3.结果:刘备打败曹操,占领汉中全境;

4.关键:刘备派军趁夜,火烧夏侯渊军队的外围鹿角,黄忠斩杀夏侯渊。

(四)夷陵之战

1.时间:公元221年,章武元年(三国时蜀汉的昭烈帝刘备的年号);

2.双方:刘备vs孙权;

3.结果:孙权打败刘备,刘备惨败,白帝城托孤;

4.关键:东吴将领陆逊火烧七百里联营。

二、考题展示

1.三国是群雄逐鹿的时代,下列奠定三国鼎立战役的是( )。

A.夷陵之战 B.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D.汉中之战

【中公答案】B。解析:夷陵之战是公元221年,章武元年(三国时蜀汉的昭烈帝刘备的年号),孙权打败刘备,使得吴蜀联盟瓦解,吴蜀双方实力被削弱,所以A不符合要求;赤壁之战是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所以B符合要求;官渡之战是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汉献帝年号),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所以C不符合要求;汉中之战是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在汉中打败曹操,是魏蜀针对汉中的地盘争夺战,所以D不符合要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为何功亏一篑?

众所周知,三国之中曹魏时期占据绝对的主导,在赤壁之战之后,天下三分的格局更加明显,为了应对刘备和孙权,曹操主要进行三线布局:

首先,东线以合肥为中心,张辽、乐进、李典为主将,防范孙权,其中经典之战是张辽威震逍遥津;

第二,西线以汉中为核心,由夏侯渊为总指挥,率领曹洪、曹真以及张郃、徐晃等人据守,防范刘备。没想到,定军山之战,夏侯渊被老将黄忠所斩。

第三,中线以襄樊为核心,由曹仁驻守,后又派遣于禁和庞德率军援助,以应对关羽。

很明显,曹操的布局基本上是完美的,既有亲信又有五子良将,实力也相对均衡。但是,再完美的布局也不免因为人的问题而出差错,其中打破局面的就是西线,因为在汉中大战中,曹魏西线主帅夏侯渊被斩定军山。主帅被斩,对整个西线冲击之大不言而喻,曹魏西线接近崩溃,曹操不得不亲率大军前往汉中,以图稳定局面。但是刘备不与曹操正面交锋,以尽可能消耗曹操的实力,刘备此举相当高明,远道而来的曹操迫于经济压力,只能放弃汉中,退守长安。

即便曹操撤退长安,他们仍有数十万大军,虎视眈眈地盯着刘备,准备随时夺回汉中。为了缓解汉中压力,刘备派遣关羽,在中线出击,以牵制曹操的大军。

其实,刘备对关羽这次出击只要能够牵制曹操就可以,也不敢奢望拿下襄阳和樊城。

关羽出兵,也让曹操格外重视,就派出于禁和庞德率领大军协助曹仁,此时,曹仁的军队实力是远超关羽,甚至是几倍有余。

关羽要想取胜,那是相当困难!然而,老天却帮了关羽的忙,那年雨水尤为充沛,甚至江水都漫过了河堤,而于禁和庞德的大军又偏偏驻扎在较为低洼的谷地。关羽一看,天助我也,此时不抓住机会,更待何时!

于是关羽派军掘开河堤,放水淹了曹军,这就是“水淹七军”的神迹,此举直接把曹魏中线的主力给淹没了。可以说,《三国志》用五个字高度评价关羽的神举:羽威震华夏。

经此一役,曹操的中线只剩下被曹仁带领的几千残部龟缩在樊城,只是很遗憾,在曹操还未调来大军之时,关羽却并未能够一鼓作气,击破樊城,若是关羽能够击破樊城,那么就完全可以一鼓作气,直捣黄龙。

关羽的高光时刻与落寞时刻相差太近了。关羽威震华夏之后,也打破了魏蜀吴在荆州的战略平衡,孙权对此也相当敏感。因为一旦关羽攻破樊城,就将打开前往中原的道路,不仅曹操面临巨大威胁,也将彻底控制长江上游,这就意味着孙权逆流而上进攻益州的战略企图彻底沦为泡影,所以,孙权方面也绝不愿意看到关羽拿下樊城。

孙权的心思曹操当然也清楚,于是曹操就联络孙权打压关羽。关羽将所有的精力都用来对付前线的曹操,对于背后的防范就疏忽了,他万万没想到孙权会在关键时刻往自己背后捅一刀。吕蒙白衣渡江偷袭江陵,直接导致关羽失去根据地,并迅速败亡。悲哉!

所以说,关羽的功亏一篑主要是因为他打破了三家的军事平衡,促使了曹操与孙权的联合,遭遇到背后捅刀的恶运。

今日头条推出全网首档结构化中国史节目《头条中国史》,由知名历史学者领衔,喜欢三国、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多多讨论!

#头条中国史今日开播#

#三国# #三国演义#

看看魏蜀吴三国的实力对比……

包括领土、人口、军队,看完之后就会明白,刘备想统一天下真的是有点痴人说梦,诸葛亮的数次北伐有多难……

不得不说的是刘皇叔在笼络人才方面还是较强的,文武大臣方面还是可以的!

为什么三国的战争比战国规模还小?

战国时期,兵力最少的韩国都有二三十万兵力,而长平之战更是赵国秦国各几十万兵力的战役。为什么三国拥有整个河北四州地区的袁绍才动员出十万人,而曹操才几万人。而三分天下的蜀国,普遍认为兵不满十万。

三国的战斗记录是当世人写的,战国时期的史记是百年之后的人写的,出现这样的情况很正常。

其实古人也喜欢吹牛,看历史书一般会发现,越是后来,反而动用的兵力越少,春秋战国时期动辄几十万的大军出动,而到了明朝的时候,一次调动十几万军队就是倾国之战了。

在古代生产力严重低下,能吃的也不多的情况下,大多是号称,曹操就说过,基本都是以一称十,那么比如几万人,就可以说是几十万人了,所谓的百万大军,不过是十万人规模而已,而且真的打起来,能够有一万左右的精兵,那就很了不得了。

#跨过鸭绿江# 放映到第九集:三国军队亮相,东西王牌碰撞。志愿军几个军合围联军,精锐出手!

40军118师打响抗美援朝第一枪。

领袖指示:这一天,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图1-3)

联军统帅部,一再判断失误。

(图4-6)

美军王牌,看不起东方军队,包括它的盟军中的“精锐部队”。

把傲慢留到最后一刻。

(图7-9)

42军死守黄草岭。

38军功亏一篑。

39军硬拼美骑一师。

38军打熙川,被“黑人团”这个情报所困扰。

(图11-13)

战机贻误,彭总大怒。

(图14-16)

从最高统帅,到战场指挥员。

从军长,到士兵。

大战,场面劲爆。

(图16-18)

#文化# #历史# #电视剧# #观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