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版周公(古文版周公解梦原文)

古文启蒙第25天《梦周公》

伪古文

《尚书·立政》

继自今文子文孙,其勿误于庶狱庶慎,惟正是乂之。

周公对成王说:从今以后,凡是文王的子孙后代,千万不要自作主张去干涉司法方面的事务,一定要依靠各个主管部门的意见去治理这个国家。

5

《周易·系辞传上》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有相互对立而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又会在此消彼长中相互转化。这就是“道”,即客观规律。遵从事物的客观规律,就是善;成就事物,就是因为遵从了事物的本性。

6

《论语·雍也》

君子周急不继富。

孔子说:君子只会救济有急难的人,而不会给富人添加更多的财富。

7

《孟子‧公孙丑下》

继而有师命,不可以请。久于齐,非我志也。

这里的“继”,是接着、随后的意思。

孟子的志向本来就不想长久住在齐国,只是因为齐国随后发生了战事,所以不能请求离开。

8

《礼记‧中庸》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孔子说:真正的孝,就是要好好继承先人的遗志和他们没有完成的事业。

述,在这里也是遵循、继承的意思。

《易经》的六十四卦的卦画由伏羲推演而来,卦辞由周文王所作,即对整体卦象的吉凶解释。后来周文王之子周公又进一步对各卦六爻进行分析,创制了“爻辞”。,“象”“彖”和“文言”是孔子所作,但附于《传部》内。六十四卦中,有的卦的卦辞中“元亨利贞”四字全有;有的卦有“元亨利”“元利贞”“亨利贞”三个字;有的卦有“元亨”“元贞”“亨利”“亨贞”或“利贞”两个字;有的卦有“亨”“利”“贞”一个字;也有的卦四个字全都没有。“元亨利贞”四个字是分开解释的,简单来说,它们的意思分别是“大”“通”“有利”“正固”。

汉代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比较

1、概念不同

今文学派是两汉间以儒家经书研究而形成的学派,它的出现需溯源至秦始皇的思想政策。今文经,则指汉初由老儒背诵,口耳相传的经文与解释,由弟子用当时的隶书(今文)记录下来的经典。

古文经学,是经学中研究古文经籍的学术流派。与“今文经学”相对。古文经,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儒家经书。

2、形成方式不同

今文经指汉初由儒生口传,并用当时流行的隶书记录下来的经籍。

古文经指汉代前期从民间征集或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用先秦古籀文字写成的经籍。

3、对孔子态度不同

今文经学认为六经皆孔子所作,视孔子为托古改制的“素王”;注重阐发经文的“微言大义”,主张通经致用;以董仲舒、何休等为代表,最重《春秋公羊传》。

古文经学崇奉周公,视孔子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先师;偏重训诂,与现实政治问题联系较弱;以刘歆、贾逵等为代表,最重《周礼》。

4、经典顺序不同

今文经学视孔子为教育家、思想家,所以将五经顺序定为《诗》、《书》、《礼》、《易》、《春秋》,由浅入深;

古文经学视孔子为史学家,将五经顺序定为《易》、《书》、《诗》、《礼》、《春秋》,按时间顺序排列。钱穆先生认为今古文经学之争始于利益之争,当是定论之言。

5、兴盛衰落不同

汉武帝所立五经博士皆为今文经学,今文经学长期垄断汉代官学。后今文经学逐渐陷入了僵化和烦琐,且又与谶纬结合,流于妄诞,西汉后期见衰。

古文经学却不断发展壮大,王莽当政时一度得立学官,东汉后期逐成压倒今文经学之势。

汉末,古文经学家马融、郑玄兼采今、古文之说,今、古文之争遂息。至清代,今、古文经学之争再起,古文经学的治学路数为乾嘉学派和章太炎等所发扬,今文经学则为常州学派所复兴,并最终成为康有为推动变法维新的理论依据。

#抄书打卡# 打卡第13天[灵光一闪]

分享文言文《鲁周公世家》笔记

《为善最乐》徜徉人间

文|@挹洗俏月

原文:书云:“民讫自若是多盘。”注云:“民之行已尽用善道,是多乐也。”东平王苍曰:“为善最乐。”周公曰:“心逸日休。”内典云:“为善若熟,种种快乐。”亦是此意。

作者:杨慎

书上说:“人们总是自以为是而大意失算。”注云:“人的行为已经用尽善道,这是多么让人欣喜的事情啊。”东平王刘苍说:“为善最乐。”周公说:“不用费任何心机,反而会越来越顺遂。”内典云:“为善就像做事熟能生巧一样,会获得各种各样的快乐。”都是这样的用意。

为善,听起来很抽象,其实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就如同我们时刻的起心动念一样。如果我们做什么事都能想到“心逸日休”,在做任何事时不用任何心机。那么心定则神聚,这样就达到了让事情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所具备的条件。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自然就有好的能量场,一个人的精气神精气是人行走于天地之间的根本,是要时刻展现在外面的。那么,一言一行,皆是进步。

我是@挹洗俏月 ,这是今天的阅读分享,祝您工作愉快......

【本文释义】

种种:各种各样种种在其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种种贻害。—《广东军务记》设置种种障碍。头发短的样子白发种种来无情。犹言各种各样;一切。头发短少貌。形容老迈。淳厚朴实貌。

熟:1. 食物烧煮到可吃的程度:饭~了。2. 植物的果实或种子长成,又特指庄稼可收割或有收成:成~。瓜~蒂落。3. 程度深:~睡。~思(经久而周密地思考)。深思~虑。4. 做某种工作时间长了,精通而有经验:~练。娴~。~习。~能生巧。5. 习惯,常见,知道清楚:~人。~悉。~记(强记)。轻车~路。6. 经过加工炼制的:~铁。~皮子。~石膏

内典:佛教徒称佛经为内典。

心逸日休,意思是指不费心机,反而越来越好。出自《书·周官》。

刘苍(东汉东平宪王)刘苍(?―公元83年3月7日),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子,汉明帝刘庄同母弟,母为光烈皇后阴丽华。

“民讫自若是多盘。”选自先秦诸子《尚书》。

讫:1.(事情)完结:收~。付~。验~。2.截止:起~。[ lè ]

乐:1、快乐:欢~,~事,~不可支,~而忘返,心里~得像开了花。2、乐于:~此不疲。3、笑:他说了个笑话把大家逗~了。4、(lè)姓(与yuè不同姓)。5、[ yuè ]有规律而和谐动人的声音。音乐、奏乐、军乐。6、六经之一。即《乐经》,相传亡于秦始皇焚书。《诗》、《书》、《礼》、《乐》《易》、《春秋》,谓之六经。姓。[ yào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 lào ]1. 用于地名:~亭,在河北。

#天天古诗词# #诗词歌赋# #今日头条国风#

公元前87年,汉武帝刘彻于病榻之上奄奄一息,霍光垂泪道:“若陛下宾天,谁可接掌大汉江山?”

刘彻喘了几口气,道:“我送你的那幅画,你还不明白吗?”

霍光当然知道那副御赐的画:台上周公怀抱着周成王,台下是诸侯百官朝拜。心里也早有明悟,但他必须得到汉武帝的亲口承认。

见霍光沉默不语,刘彻继续说:“立幼子刘弗陵为帝,你就是我大汉的周公!你要好生辅佐他!”

可是刘彻晚年太多疑了,霍光害怕这是在试探自己,脑门子上都沁出了汗珠,他垂首道:“陛下,我不如金日磾。”

一旁的金日磾一愣,心里一阵那什么马奔腾而过,连忙站出来说:“我非汉人,且能力不足,还是霍大人合适。”

汉武帝点头,随即确立了以霍光为首的5位辅政大臣,他是不会放权于一人的。

见了托孤大臣的第二天,刘彻突然找起了刘弗陵生母钩弋夫人的麻烦,不但对其破口大骂,还命人将其关押在掖庭狱。没多久,钩弋夫人就死了。

刘彻说:“国家内乱的原因无非是后宫和外戚专权,我儿还小,恐其母效仿吕后。”

《史记》中记载的这一个故事解释了刘彻为何要斩杀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我国历史上皇族的一项冷血的制度,立子杀母就这样开了先河,后世王朝也多有效仿者。从此,母以子贵的后宫中风险更甚。

公元前87年春,汉武帝刘彻立刘弗陵为太子,霍光、金日磾等5人为辅政大臣。不久后,汉武帝驾崩,刘弗陵继位,史称汉昭帝。

小时候读《史记》只觉得晦涩难懂,转而去读《伊索寓言》,《格林童话》这样的书,因为它们好懂啊,如今越长大越喜欢看《史记》,不单是因为能看得懂文言文了,还因为其中故事确实是发人深省。

“读史使人明智,鉴古方能知今”,我觉得《史记》中的故事比起外国那些童话故事更能启发孩子,并且这些还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看懂了这些,孩子们也会潜移默化地明白,成功要有方法,处事要谋而后动,沟通需要有技巧,如此汲取古人的智慧,让人生少走弯路。

孩子怎么可能看得懂文言文的《史记》?其实现在的条件比我们小时候好多了,有一本头条上排名前20的爆款书籍——《写给孩子们的史记》可以让孩子看得津津有味。这一册书不但是白话文带拼音的,还带有插画,让孩子阅读无压力,我们自己闲得没事也能翻来看看,这样也能和孩子多一个共同话题。

如果你也对历史感兴趣,或是想培养孩子对历史的兴趣,点击下面的【看一看】了解一下吧!#423头条知识节#

读点儿古文

论语集注节选: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普遍也。比,偏党也。皆与人亲厚之意,但周公而比私耳。君子小人所为不同,如阴阳昼夜,每每相反。然究其所以分,则在公私之际,毫厘之差耳。故圣人于周比、和同、骄泰之属,常对举而互言之,欲学者察乎两闲,而审其取舍之几也。

天不生仲尼,易经如长夜!

孔子《易传》是孔子对周易是什么的理解与阐释,内容包括《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共七篇,由于《彖传》《象传》《系辞》各分出上下篇,这样就有了十篇,故又称《十翼》,意为给周易添上了翅膀。按七篇算,是三只半鸟,只能按十篇算,是五只鸟,有十只翅膀。不是的,儒家的意思是说是孔子使得易经展翅翱翔起来,如果没有孔子,易经还只能待在草窝里。《朱子语类》记载:“蜀道馆舍壁间题一联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不知何人诗也。”孔子名丘,字仲尼。说一个叫唐子西的人看到过,但不知是谁写下的。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改动两个字,可以用在孔子对易经的贡献上:天不生仲尼,易经如长夜!这是传统对孔子《易传》的评价。是不是呢?很难说,可以说也是也不是。说是,没有孔子为易经立传,我们现在甚至可能连易经这篇文章都看不到。说不是,到如今,孔子《易传》已经显得越来越有点不大对经,也正在失去其分量。

从一篇不足5000字的文章,到越来越厚越来越厚直至放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部厚厚的大书,是从谁开始添加的?就是从周文王(也直接称文王,姓姬名昌)、周公旦(姓名为姬旦,俗称周公)以及孔子开始的。

通俗说,什么是共和?

《史记》中十二诸侯年表,为何是鲁、齐领头?

⒈ 西周从厉王失政,至宣王执政,中间十四年,号共和。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共和的由来,主要一说:因厉王出奔后,召公、周公二相共同执政。

2 《十二诸侯年表》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史记》卷十四为《十二诸侯年表》,这是记录约春秋时期周、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十四国历史大事件的年表。

《十二诸侯年表》中,在共主周之外十二诸侯中,鲁、齐居首,其次是其他诸侯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

鲁国人孔子作《春秋》,《春秋》完全是开山祖师级别的著作,鲁国人左丘明在孔子《春秋》基础上作《左氏春秋》,吕不韦在《春秋》基础上作《吕氏春秋》,楚威王的太傅铎椒据作《春秋》作作《铎氏微》,其他人如荀子,孟子,公孙固,韩非子,汉丞相张苍,上大夫董仲舒等推演作《春秋》大义,都创作了很有成就的作品。

我是这么理解的,

1.司马迁说的共和,简单说就是联合执政。

2.司马迁编的《十二诸侯年表》,主要是根据鲁国孔子的《春秋》和鲁国左丘明的《国语》,所以《十二诸侯年表》中,鲁、齐居首。

坐车中,就不通读检查了,有错别字及不通顺之处望海涵。